來源:上海證券報

◎王彥琳

美國硅谷銀行宣佈破產後,儘管美聯儲推出一項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以防止發生擠兌事件,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帳。當地時間3月13日,全球銀行股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多隻銀行股觸發熔斷,泛歐斯托克銀行指數大跌7%。隔日的東京證交所銀行股指數也收跌7.41%,創3年多來最差單日表現。

展望後市,這一“黑天鵝事件”將如何繼續影響市場?面對銀行業的流動性危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否會轉向?

全球銀行股巨震

當地時間13日,美股銀行股集體下跌,多隻個股觸發熔斷。追蹤美國上市銀行表現的關鍵指數——KBW銀行指數暴跌近12%,創下兩年以來最大跌幅。

具體來看,區域性銀行股成爲“重災區”。第一共和銀行跌近62%,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阿萊恩斯西部銀行盤中一度暴跌85%,收盤下跌47%;西太平洋合衆銀行盤中多次熔斷,最終收跌21%。此外,資管巨頭嘉信理財盤中也數次熔斷,收盤跌超11%。

相比之下,大型銀行股相對抗壓。花旗銀行、富國銀行跌超7%,美國銀行跌近6%;高盛跌近4%,摩根士丹利跌超2%。

和合首創香港董事總經理陳達對上海證券報表示,美國硅谷銀行事件暴露了銀行商業模式的缺陷,即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期限不匹配,儲戶將存款存入銀行,而銀行無論放貸還是將其轉化爲其他資產,總會出現長短期無法完全吻合的情況。

“期限錯配並不錯誤,這是銀行業和金融業的本質屬性之一,但對於銀行業的風控能力要求很高。與中小銀行相比,大銀行在負債端和資產端都能做到足夠多元化,其抗風險能力遠高於中小銀行,一般不會發生被儲戶擠兌的情況。並且,大銀行在存款準備金、資本充足率方面也更有實力,因此近期市場表現沒那麼差。”陳達說。

在其他市場,銀行板塊同樣承壓。當地時間13日,歐洲主要股指全線下挫,泛歐斯托克銀行指數大跌7%。3月14日,東京證交所銀行股指數收跌7.41%,創3年多來最差單日表現。

相關數據顯示,自上週五至本週一,從紐約到日本的投資者紛紛削減對銀行股的敞口,導致全球金融股市值蒸發了4650億美元。

還會影響市場多久?

當地時間3月12日,美聯儲推出了一項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將爲符合條件的儲蓄機構提供貸款,以確保銀行有能力滿足儲戶需求。美國總統拜登也發表講話稱,銀行系統是安全的,將加強對銀行的監管。但是,市場情緒並未出現好轉。

陳達認爲,美國政府雖然選擇了出手干預,但並未爲這些銀行兜底。“現在主要靠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這是通過市場力量干預,而不是靠政府直接救市。”

“美聯儲發佈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其實只是保障儲戶的利益,並不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對一家金融機構來講,我保護它的儲蓄者,但是如果它出現問題,還是會倒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榮分析稱,對於投資者來說,在硅谷銀行危機的影響下,他們擔心所持銀行的估值面臨大幅削減的風險,所以市場就出現了“情緒搶跑”現象。而中小銀行的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則更加濃厚。

美聯儲“鷹”變“鴿”?

美國銀行業面臨流動性危機的背景下,美聯儲貨幣政策成爲影響市場走勢的關鍵變量。目前,高盛已經率先預言“美聯儲本月不會加息”;而野村的預測則更爲大膽,預計美聯儲3月將降息25個基點。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美聯儲當前面臨的核心抉擇源於物價穩定和金融穩定風險的兩難。金融穩定風險本身的蔓延速度和劇烈程度都具有高度不可控性,對於貨幣政策的短期約束更強。2023年以來,通脹尤其是核心CPI上行風險再現,但其對經濟負面影響的傳播速度低於金融風險,對於貨幣政策的中期約束更強。在此背景下,短期物價穩定可能讓步於金融穩定目標。

“如果本次危機短期能有效化解,加息與相對較高的利率水平或將延續,但力度可能有所收斂;如果事件繼續發酵,引發更多銀行擠兌與市場恐慌,美聯儲可能通過降息化解危機。”富途投研團隊表示,硅谷銀行危機爆發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落、美元指數下跌,極有可能影響美聯儲後續的貨幣政策。相比維持合理通貨膨脹水平,維持金融系統穩定是美聯儲的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