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電風扇都沒這麼猛!短短一週,美國經濟預期從“不着陸”跳到“硬着陸”

來源:華爾街見聞 韓旭陽

一場華爾街的“川劇變臉”。

從“不着陸”到“硬着陸”?

在一週前,華爾街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未來的討論不僅僅再侷限於硬着陸或者軟着陸,“不着陸”成了一個熱門的新預測。他們認爲,在美聯儲大舉加息和帶來的市場負面情緒下,美國經濟數據明顯不受任何影響。

但一週後,硅谷銀行的倒閉及其引發的金融風暴,從根本上改變了經濟學家們的看法。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Torsten Sløk 表示,他的團隊對美國經濟的預測已經從“不着陸”轉變爲“硬着陸”。

Sløk 在報告中寫道:

當事實改變時,我的觀點也會改變。一場金融事故已經發生了,在信貸條件收緊的推動下,我們正在從“不着陸”轉向“硬着陸”。

小型銀行佔美國經濟貸款總額的30%,而區域性和社區銀行現在可能要花幾個季度的時間來修復它們的資產負債表。這可能意味着,即使美聯儲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企業和家庭的貸款標準也會大幅收緊。

由於地區性銀行在美國信貸擴張中扮演着關鍵角色,美聯儲下週不會加息,我們可能已經看到短期和長期利率在本輪週期中的峯值。

貝萊德首席執行官 Larry Fink 本週早些時候在致投資者的年度信中提出了類似觀點。他寫道,儘管尚不清楚硅谷銀行的崩潰是否會演變成一場巨大的新的“美國儲貸協會危機”,但現在看來,一些銀行現在確實不可避免地需要減少放貸以支撐其資產負債表,我們可能會看到銀行的資本標準更爲嚴格。

在這之前,高盛經濟學家 Jan Hatzius 團隊也加入了“唱衰”大軍,將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此前的25%上調至35%。

高盛還將美國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0.3個百分點至1.2%,稱因爲持續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小型銀行在放貸方面變得更加保守,以便在需要滿足儲戶提款時保留流動性,而貸款標準收緊可能會對總需求構成壓力。這種規模的貸款標準收緊相當於一到兩次額外25個基點的加息。

分析認爲,這可能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通常情況下,銀行控制貸款的觸發因素是信貸風險——經濟疲軟導致更多貸款成爲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增加刺激銀行削減貸款,從而進一步削弱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一直是華爾街最樂觀的機構之一,但現在它的信心也在被動搖。經濟學家們的預測變動之快不禁讓人想起了風靡海外的“美林投資時鐘”。

美林時鐘是一個分析經濟週期的框架,核心是不同資產在不同經濟週期的合理配置。該框架通過經濟增長率(GDP)和通貨膨脹率(CPI)這兩個宏觀指標的高和低,將經濟週期分成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衰退期(低GDP+低CPI)、復甦期(高GDP+低CPI)、過熱期(高GDP+高CPI)和滯脹期(低GDP+高CPI)。

但美林時鐘到我國後似乎就遭遇“水土不服”,應用效果不佳,尤其是這幾年市場熱點加速輪動,因此被國內很多投資者戲稱爲“美林電風扇”。

現在看來,硅谷銀行危機衝擊下,華爾街預期所引發的資產加速輪動,比“美林電風扇”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