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瑞信爆雷將引發不可預計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瑞士金融監管部門正推動瑞銀集團(下稱“瑞銀”)全面或部分收購瑞信銀行(下稱“瑞信”)。

最新消息顯示,知情人士稱,在相關監管機構的敦促下,瑞銀擱置了最初反對交易的立場,並正在探索可以迅速執行交易的可能結構,以阻止更嚴重的信任危機發生。不過,瑞銀要求瑞士政府爲其收購瑞信提供約60億美元的擔保。

知情人士表示,自金融危機以來,瑞信和瑞銀兩傢俱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首次合併的這一複雜討論已經讓瑞士和美國當局參與進來。

在經歷了瑞信客戶撤資和股價“過山車”的一週後,目前瑞信和瑞銀兩家的談判在加速,各方都在推動快速解決方案。據知情人士表示,其目標是最遲在當地時間19日晚上宣佈兩家銀行之間的交易。

瑞士諮詢公司PortaAdvisors董事長兼合夥人威特曼(BeatWittmann)表示,他預計合併將在週一(20日)開市前宣佈。

據悉,在一種可能的情況下,該交易將涉及瑞銀收購瑞信並獲得其財富和資產管理部門,同時可能剝離其敗績重重的投資銀行部門。至於有關瑞信旗下盈利的瑞士全能銀行(Swissuniversalbank)命運的談判仍在進行中,這項交易可能對瑞銀具有吸引力,但可能導致瑞士國內銀行業過於集中。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經濟學教授、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員法塔斯(AntonioFatas)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首先,我不認爲瑞信沒有償還能力,或不得不倒閉。但如果到了那個地步,我認爲它將被救助,相關方面不會眼睜睜看着瑞信倒閉的。”

法塔斯解釋道,他認爲目前情況同2008年金融危機時不同,瑞信目前處境同雷曼兄弟之間也不同:2008年,美國政府對於救助對象討論了很久,目前歐美的監管方,已從中吸取了教訓,“政府總會一直強調‘絕不救市’,但當他們不得不這樣做時,他們會這樣做的。這就是目前在美國看到的情況,他們總說不會這樣做,但在他們需要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的行動非常迅速。我認爲如果我們需要採取行動,我們會在美國或歐洲看到這種情況。”

市場拋棄瑞信

爲什麼近年來每一次市場動盪,瑞信都要爆雷?2021年,ArchegosCapital爆倉,瑞信損失55億美元;同年,GreensillCapital倒閉,瑞信損失也達十幾億美元,更不要提上述爆雷對瑞信的信譽損害。

2023年,硅谷銀行倒閉引發全球市場動盪,3月15日歐洲銀行股受重挫,又是瑞信領跌,當日一度暴跌30.8%,隨着瑞士中央銀行和瑞信自身採取積極措施,16日,瑞信開盤一度漲超40%,隨後股價回落。

實際上,瑞信在2022年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虧損,創下2008年以來最差表現,其2022年四季度客戶嚴重外流,高達1110億瑞士法郎遭遇贖回。

據報道,由於受到硅谷銀行倒閉事件衝擊,瑞信在剛剛過去的一週中,每天有100億美元資金外流,如不處理,有可能在本週(20日開始的一週)資不抵債。

法塔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確然,“股價下跌不會讓銀行破產,但儲戶都離開會讓銀行破產。”

要看到的是,在瑞士央行向瑞信提供了500億瑞士法郎之後,市場對瑞信仍然信心不足,瑞士央行給予瑞信的流動性支持措施僅僅短暫遏制了跌勢,但目前各方都擔憂,市場劇變會讓客戶繼續逃離瑞信,並可能對更廣泛的行業產生影響。

“瑞信最近屢屢出現法律或者賬面上的問題。他們做了一些錯誤投資,損失了大量資金,而市場會攻擊那些有弱點的銀行。在歐洲的一些大銀行中,瑞信的名聲並不是非常好。”法塔斯對記者解釋道,“我看到了銀行的管理不善,但我沒有看到任何本質性的、系統性的問題,而股票市場並不能很好地消化風險,所以他們拋棄了瑞信,去了其他地方。”

拆分瑞信

在談判中,瑞信的投行和交易業務是關鍵所在。

知情人士表示,瑞銀擔心與瑞信投行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表風險,正如上文提到的,瑞信的投行業務“敗績累累”,且近年來爆出一系列醜聞。

“投行業務是大多數人想要分拆的部分,”Abrdn投資總監阿斯(JamesAthey)表示,“這可能是很多此類風險敞口所在的地方,所以這是需要解決的挑戰。”

威特曼則警告稱,“如果上週末(18-19日)的談判無法成功,那麼預計瑞信將遭受股價下跌、信用違約掉期價格飆升、銀行交易對手削減額度、客戶資產外流以及紐約、倫敦和倫敦的國際監管機構的不間斷打擊。”

他也認爲,“一項簡單的公司金融交易的關鍵要素必須是解除和/或出售投資銀行的關鍵部分,並確保瑞士銀行業務的延續。”

摩根大通分析師阿布侯塞恩(KianAbouhossein)在近期一份報告中認爲,把瑞信出售給瑞銀可能會導致瑞信關閉其投資銀行,同時保留其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部門。

而至於在瑞信的國內儲蓄業務方面,目前看來,瑞士當局可能更願意將瑞信的國內銀行與其規模較小的區域合作伙伴進行整合,因爲與瑞銀的任何合併都可能創造出對瑞士來說太大的銀行。

目前,瑞信的市值已經從2007年超過1000億瑞士法郎的峯值跌至約74億瑞士法郎。瑞銀的市值爲600億瑞郎。

法塔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瑞信危機同雷曼兄弟危機不同。其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2008年,許多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非常薄弱,當時這幾乎是全球性問題。而彼時監管沒有跟上金融業發展步伐,監管者有點“矇在鼓裏”,他們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法塔斯表示:“因此,那時我們看到銀行連着爆雷,並開始查看這些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時,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是漏洞。”

“但當下,由於通脹以及更高的利率,對銀行來說,環境是不穩定的、具有挑戰性的。一些銀行正在虧損,這是因爲他們的某些資產沒有以前值錢,但這種不值錢的方式與2008年的抵押貸款截然不同。今天的資產貶值是因爲利率上升,而不是政府違約。”法塔斯解釋道,“因此,現在的問題是關於到期(maturity)。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如果我管理一家銀行,我需要處理這些問題。但它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系統化、那樣根深蒂固。所以,這種情況會在美國發生,也許也會在歐洲和其他國家零星出現。但我不認爲這是銀行系統的全球系統性危機,這不是我所觀察到的。”

第二,監管者更加嚴格,反應速度也更快。“以硅谷銀行爲例,該銀行是一個相對較小的銀行,但美國政府非常迅速地採取了應對措施,在週末就想出瞭解決方案。在歐洲也會是如此。”法塔斯表示,同時“2008年之後,歐洲的監管得到顯著加強。現在歐洲銀行得到的監管比2008年前嚴得多。如果歐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央行會在2年前、1年前或6個月前就發現”。

實際上,“我看到銀行一直在抱怨監管太多,在歐洲做生意太難了。這就是我的信心來源:不是來自(歐美)政客,而是更多來自央行和監管者。”法塔斯對記者表示。

(記者高雅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