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繼上半年虧損超188億元后,中國華融發出2022年全年預虧信號。3月19日,中國華融公佈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淨虧損達276億元。這也是繼2020年千億虧損後,中國華融再次出現盈利虧損的情況。對於2022年淨虧損的原因,中國華融表示,主要受到宏觀經濟形勢、資本市場波動、業務佈局優化調整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自2020年千億虧損“面紗”揭開後,中國華融便開啓了加速剝離非主業資產的“瘦身”之路,目前8家金融牌照子公司的股權已完成了5家轉讓,爲主業發展提供一定流動性支持。在持續“瘦身”後,中國華融如何擺脫虧損困境,實現輕裝前行,值得探究。

全年預虧276億元

3月19日晚間,中國華融發佈業績預虧公告,經初步測算,該集團2022年度歸屬於本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預計爲276億元左右。受業績虧損等因素的影響,3月20日開盤,中國華融股價一度跌超8%,直至收盤,股價跌幅收窄至3.49%。

對於淨虧損原因,中國華融表示,一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部分權益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估值下降形成較大浮虧。二是優化調整業務佈局,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階段性減少。三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增加。

在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宏觀經濟承壓及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影響下,2022年上半年,中國華融就已交出虧損188.66億元的“答卷”。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整體來看,2022年下半年以來,公司各項經營指標明顯好轉,歸屬於本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較上半年實現減虧101億元左右,主業投放、風險壓降規模較上半年大幅增長。

近年來,中國華融業績波動較大,2020-2022年三年間已有兩度虧損。2020年中國華融千億虧損“面紗”揭開,昔日大幅擴張背後累積的存量風險浮出水面。近期財政部的一則罰單也揭露了中國華融2014-2019年度不同程度存在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失效、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問題,對此,中國華融回應稱,“對於財政部檢查發現的問題,本公司已經進行全面審視評估,並於2020年度財務報告中相應確認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通過加大資產盤活和現金回收,在2021年中國華融實現扭虧爲盈,歸屬於股東淨利潤達3.79億元。可好景不長,直至2022年中國華融又再度發出全年預虧信號。

對於中國華融三年兩度虧損的原因,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認爲,一方面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多變,中國華融持有資產估值下降較多,減值計提數額較大,特別是地產行業依然沒有走出寒冬,行業整體還在築底中;另一方面中國華融內部資產結構處於調整中,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減少,且持續壓降風險資產規模,出售的部分資產產生了虧損。

加速出售非主業資產

作爲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起初是爲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而設立,2009年後,四大AMC開始朝着商業化轉型,在轉型關鍵期,賴小民帶領中國華融開啓了金融版圖的擴張,業務版圖涉及銀行、證券、租賃、信託、期貨、消費金融等多領域。

不過,隨着2018年賴小民因貪污、受賄被調查,盲目擴張集聚的大量風險逐步顯露,爲整頓不良資產市場秩序,AMC掀開了糾偏大幕,監管要求均逐步剝離非主業,聚焦迴歸不良資產主業,四大AMC自此開啓“瘦身”潮。

自2020年千億虧損後,中國華融剝離非主業資產的步伐加快。自2021年起,中國華融先後發佈公告擬轉讓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金融租賃、華融融達期貨、華融晉商等股權,並擬通過“債轉股+股權轉讓”方式對華融信託股權進行重組。

對於剝離非主業資產的進展,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介紹,已有5家金融子公司完成股權轉讓、整體劃轉。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這5家金融子公司分別爲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公司、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而華融金融租賃、華融融達期貨、華融晉商尚未有最新的股權轉讓進展。

對於後續非主業資產的轉讓計劃,在2022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曾透露,後續將按計劃加快推進剩餘金融牌照子公司轉讓,同時深化非金融子公司清理整合。根據中國華融的公司架構圖,旗下子公司還有華融國際、華融融德、華融實業等。

廖鶴凱表示,剝離非主業資產、聚焦主業是AMC行業的大趨勢,對於處在行業機遇期的中國華融來說,轉讓非主業爲主業提供額外流動性支持也是利好。

如何輕裝前行?

爲補充資本,2021年中國華融通過“引戰增資”引入了中信集團等多家戰略投資者,隨後,在2022年3月財政部又通過向中信集團轉讓持有的部分中國華融股權,使後者躍升爲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

如今,引入中信集團等戰略投資者近一年,中國華融取得的工作成效如何?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介紹,中信集團入駐後該公司實施了優化決策機制、風險管理機制、審批機制、組織架構設置、選人用人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六項改革。此外,依託中信集團產融並舉的優勢,發揮協同效應,會同中信集團成員單位實施某地產項目風險隔離、支持中信銀行處置不良資產,並與中信集團成員單位落地協同項目42個。

在股東資源的加持下,中國華融在聚焦不良資產主業轉型方面有所進展,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2022年,公司主動採取定向組包、資產重組、資源整合等手段提升處置效益,實現處置回現超過300億元,實質性重組業務新增投放佔比達79%。

目前來看不良資產處置前景廣闊,此前,銀保監會曾印發《關於引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聚焦主業積極參與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指導意見》,鼓勵AMC以輕資產方式積極參與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也提及支持AMC等通過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實質性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盤活閒置低效資產。

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提及,在支持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方面,公司全年收購中小銀行不良資產規模306億元。而在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已投放的房企紓困項目27個,預計相關項目將保障約3.7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

2022年,中國華融提出“一年走上正軌、三年質效顯著提升、五年成爲行業標杆”的戰略目標。持續“瘦身”後,聚焦主業的中國華融如何擺脫虧損困境,實現輕裝前行?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公司將進一步聚焦主業、迴歸本源,持續推進瘦身,並依託中信集團產融並舉優勢,發揮協同效應,在部分細分領域培育專屬競爭優勢。

“精耕細作不良資產業務、與股東方增強業務協同效應增強競爭力、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包袱提升資產質量、批量出售非主業金融子公司退出非主業補充淨資產”,廖鶴凱認爲,隨着過去幾年的盤整以及與中信集團的協同,中國華融未來發展路徑逐步清晰,預計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在下一個經濟週期會有較大提升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