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對話up主

張婭姝 不斷挑戰,爲自己而舞(圖)

你第一次聽到張婭姝這個名字是在哪裏?是15歲便拿到第七屆“桃李杯”舞蹈比賽金獎的她;是在《中國好舞蹈》的舞臺上舞姿婀娜,並斬獲亞軍稱號的她;還是在《中美舞林冠軍對抗賽》中憑藉雙人舞《卷珠簾》征服全場,爲國爭光的她。人們都說是舞蹈成就了張婭姝,但在記者看來,張婭姝也同樣賦予了舞蹈更多的可能性。2021年,33歲的張婭姝憑藉水下舞蹈《紅》火遍全網,讓人們看到了舞蹈不一樣的美;從去年開始,張婭姝在B站上也陸續發佈了很多舞蹈視頻,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網絡UP主。但無論是怎樣的她,在張婭姝這個名字前面,永遠有兩個字──舞者。

如今,35歲的她再次啓程,帶着全新的作品《詠春》來到觀衆面前,“30歲之前,我爲舞蹈而生;30歲之後,我爲自己而舞。無論何時何處,只要我還能跳舞,我就會一直跳下去,因爲我是一名舞者。”

挑戰極限,打造水下舞蹈

記者:您與水下攝影師斜槓玩家吉叔一起合作了多部水舞作品,在B站上播出後反響熱烈,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您是如何接觸到水舞的?與您在舞臺上的表演有何不同?

張婭姝:水舞是一個帶給我無限驚喜的全新挑戰,因爲它能夠將我所熱愛的兩個領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除了跳舞以外,我的另一個興趣愛好就是潛水,當我得知原來在水下也可以跳舞,並且是那麼的美,我想我一定不能放棄這個嘗試的機會。

我第一次嘗試水下舞蹈是很多年前了,當時吉叔找到我,希望可以給我拍一個水下舞蹈的片段或是照片,可那時的我連游泳都不會,壯着膽子在水下完成了第一次的拍攝,這段經歷也讓我對水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隔三年,吉叔再次找到我,這次的吉叔不再是一個人,而是組建了一個專業的水下拍攝團隊,而我也已經學會了自由潛水,我們彼此都相信這一次一定能創作出一個令人難忘的作品。那是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我們想以這支水下舞蹈《紅》獻禮黨的生日,向革命先輩致敬,因此在舞蹈中我設計了很多充滿力量的動作,但與在陸地上跳舞不同,水的阻力是很大的,很多舞蹈動作到了水中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我也在不斷嘗試,希望可以做到與水共舞。

這支舞蹈的拍攝週期只有72個小時,下潛400多次,最終完成了水下舞蹈《紅》的拍攝。《紅》在網絡上的火爆出圈,在我看來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當初我和吉叔創作《紅》只是在做一件我們想做並且熱愛做的事情,這隻水下舞蹈傳遞了我們渴望表達的情感,並且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至於它能夠被多少人喜歡,帶來多少流量,都是我們無法預測的。但和吉叔的這次合作,也讓我看到了一個優秀團隊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我想這也是《紅》能夠出圈的原因吧。

記者:可以聊一聊水舞幕後的創作歷程嗎?

張婭姝:對我來說,每一部水舞作品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創作水舞就像是遊戲闖關,而我們就是在尋找更多的玩法。比如《月影無極》是我第一次挑戰水下雙人舞,《鯤》是在水下1∶1還原了福建土樓,《青女司霜》則是在零下20度的極限環境下,完成雪中和冰下兩支舞蹈。不管是與人配合,還是與佈景配合,亦或是與自然配合,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次大膽的嘗試和全新的挑戰,我希望可以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讓我從中選出一段感觸最深的經歷,我想可能是《青女司霜》吧。青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霜雪女神,因此我們將拍攝地點選在了長白山深處的一個火山湖,湖水冰封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雪景舞臺,真的很美,但也是真的很冷,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20度,而我要挑戰在這樣的極限環境下,還原出冰雪女神衣袂翩躚,與山河共舞的風采。

每天我們天不亮就要出發,驅車來回就要8個小時,一天的拍攝時長最多不過4個小時,真的是爭分奪秒,一刻也不敢鬆懈。這是我和吉叔的第四次合作,他總是有很多大膽的想法和新奇的創意,讓我覺得和他合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怎麼也沒想到,這次他不僅讓我在雪中跳舞,還要讓我跳進冰湖裏,完成冰潛舞蹈。出於對吉叔的信任,我硬着頭皮跳進了湖裏,跳進去的那一刻腦袋“嗡”的一下,整個人都懵了,甚至連怎麼從湖裏出來的都不知道了。我們把《青女司霜》稱作是一次勇敢者的遊戲,因爲我們不僅要挑戰環境的極限,還要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恐懼。好在最終所呈現出的效果令我們所有人都覺得這次的付出是值得的,也帶給我一次十分難忘的經歷。

記者:從去年開始,您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網絡UP主,這個新的身份帶給您怎樣全新的體驗?

張婭姝:作爲一名藝術創作者,我的初心其實是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用藝術來傳遞我的思想,而網絡是我尋找到的一個新的平臺。通過網絡,我跟我的觀衆們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刻的交流,從他們的留言中,我可以接收到他們對舞蹈,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讓我對藝術創作產生了更多的靈感。對於網絡這個領域,我還處在不斷摸索的階段,但網絡也確實帶給我很多意外的驚喜。比如去年我在B站上發佈了一個作品《小娟》,這是我所有舞蹈作品裏拍攝成本最低的一個,整個場景只有一張白布,但我沒有想到這個作品卻收穫了54萬的播放量,大家都很喜歡這個作品,這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也讓我對網絡有了全新的理解。

以舞繹武,感受“詠春”情懷

記者:在2022B站跨年晚會上播出了舞劇《詠春》的片段,引發全民熱議。您是否可以爲我們介紹一下這部舞劇?

張婭姝:在B站上播出的《詠春》片段只是這部舞劇的一個預熱,我希望觀衆朋友們還是可以走進劇院去看一下這部舞劇的完整版,因爲它所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止那十幾分鐘的片段。這部舞劇名爲《詠春》,但不僅僅是在講葉問的故事,它還包括了很多平凡人的夢想,英雄的夢想。

我在劇中飾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電影導演,一個是八卦掌掌門,這就要求我既要有舞蹈演員舒展的肢體,又要有武術力道的展現,還要有戲劇演員的張力,是一次很大的挑戰,也拓寬了我舞臺表演的邊界和對人物塑造的認知。對於一個舞者來說,無論我在其他領域收穫了怎樣意外的驚喜,對我來說,最幸福的時刻還是走進劇院,站上舞臺的那一刻。能夠在這個年紀遇到這樣一個好的劇本是非常難得的,我也很榮幸能夠得到韓真、周莉亞兩位導演的信任,讓我在劇中出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記者:舞劇《詠春》中有哪些精彩的看點?

張婭姝:我覺得有兩大看點。第一個看點是《詠春》將舞蹈與武術進行了結合,在這部舞劇中設計了很多非常漂亮的武術橋段,包含了詠春拳、八卦拳、太極拳、螳螂拳、八極拳五大拳法,每種拳法都有它獨特的風格,我們也請教了很多武術老師,請他們給我們進行武術方面的專業指導,這對我們舞蹈演員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另一個看點就是,這部舞劇其實是“戲中戲”,有兩條故事線在敘述,一條線是講述電影人在拍攝作品時的艱辛,另一條則是想表達英雄其實也會遇到和平凡人一樣的挫折與困難,而平凡人只要心中有光,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做自己的英雄。

記者:舞劇《詠春》在創作和排練的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嗎?

張婭姝:爲了能夠潛心打磨《詠春》這個作品,半年來我推掉了所有外界的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這部舞劇中,並且和所有舞蹈演員們一起提前一年的時間來學習武術。武術雖然與舞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其實從發力點到氣息運用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也是通過長期的訓練才慢慢找到其中的訣竅。

記者:舞劇《詠春》於今年三月份已正式開啓全國巡演,預計六月份將來到天津,您想對天津的觀衆朋友們說些什麼嗎?

張婭姝:我很開心可以和天津的觀衆朋友們見面,我對天津這座城市和在這裏演出都充滿了期待。我希望大家可以走進劇院來觀看我們這部舞劇,並且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多刷的舞劇,因爲“戲中戲”的敘事模式,讓很多虛虛實實的細節穿插其中,需要觀衆朋友們去發現。我們也會用最好的狀態來完成每一場演出,將精彩的舞劇奉獻給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