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重拳整治!中央網信辦近日起開展爲期兩個月的“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要求探索運用經濟手段強化“自媒體”監管,遏制“自媒體”違規營利行爲,引發熱議。

移動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興起,人人都有麥克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衆信息需要和表達訴求。但自媒體發展過程中問題不少。“數學天才”韋東奕火了,被自媒體造謠“哈佛大學破格錄取”。“拉麪哥”紅了,被自媒體無底線跟拍騷擾。昧着良心利用善心“賣慘”,自媒體誘騙涼山女孩擺拍撿垃圾掙學費視頻……虛假參半的信息推送、低俗有害的內容生產、無道德底線的惡意炒作,一些自媒體的惡劣行徑,不僅挑動網民情緒、撕裂社會共識、污染網絡生態,而且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亟需加以整治。

有流量就有利益。自媒體正當營利無可厚非,但亂象往往與“問題流量”相伴相生。不講內容真實、不顧價值判斷、無視規則法律,把流量當生意,什麼熱度高就炒作什麼,什麼博眼球就推送什麼,背後是“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商業邏輯。流水線生產、快餐式投餵,還因爲一些自媒體能力不夠。畢竟,所謂的“個性表達”比談論嚴肅話題簡單得多,東拼西湊、胡編亂造比理性思考簡單得多,販賣焦慮、渲染悲情、煽動對立比發掘真相、澄清事實、樹立正確導向簡單得多。追求“短平快”又缺乏提升自我的動力,讓一些自媒體與飯圈、網暴關係“曖昧”,形成“獲取關注—收割流量—粉絲上漲—變現獲利”的畸形利益鏈條。

一切向“錢”看的何止自媒體,一些網站平臺也把流量當作“制勝法寶”。互聯網商業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爲了在市場競爭中突圍,一些網站平臺把吸引受衆注意當作比生產優質專業內容更重要的任務。看似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實則是平臺以利益最大化爲核心,引誘用戶陷入流量陷阱。網站平臺不僅千方百計引流擴流,而且對不良賬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造謠傳謠、假冒仿冒、違規營利。若不遏制網站平臺逐利衝動,難以剎住種種歪風。

由此可見,“利字頭上一把刀”,利益驅動是自媒體亂象頻出的重要原因。“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釋放出一個鮮明信號:從根本上切斷利益鏈條,從經濟上出重拳整治,避免自媒體和網站平臺無底線投入流量懷抱。一方面,清空粉絲數量,暫停或關閉直播、用戶打賞、知識付費、收益提現權限,下架商品鏈接,取消廣告收益、流量分成……以經濟手段全面堵住自媒體“問題流量”和牟利途徑,促使從業者遵紀守法、對內容負責。另一方面,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督促網站平臺健全賬號註冊、運營和關閉全流程全鏈條管理制度,加強賬號名稱信息審覈、專業資質認證、信息內容審覈等常態化管理,讓違規者無利可圖。在用好經濟手段的同時,綜合使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爲自媒體劃出“紅線”,爲網絡平臺架起“高壓線”,讓頂風違規、屢教不改者利盡而散付出沉重代價,打破無序發展的惡性循環,遏制自媒體失真、失度、失序。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等重要。對自媒體來說,獲益越多、流量越高,責任也就越大。無底線逐利、“唯流量論英雄”,除了給自媒體帶來頂格處罰,也斷送其可持續發展的前途。從熱心科普、玩轉技術的“銀髮知播”到關注民生、熱心公益的網絡“大V”,正能量自媒體帶來高熱度、大流量、好口碑比比皆是。流量向善,方能長流。自媒體只有激濁揚清、去僞存真、祛邪扶正,纔有長久的“財路”和“出路”。認清楚這一點,自媒體就不會自得其樂、放任自流,而是更加守法自律、自覺提高從業能力。從監管部門、網絡平臺、自媒體從業者到廣大網民,都切實擔起責任、有所爲有所不爲,自媒體就能迴歸有序發展軌道,網絡環境就會更加風清氣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