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遠安縣警方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成功抓獲27名犯罪嫌疑人,扣押涉案手機、電腦50餘部,凍結資金2000多萬元。該犯罪團伙涉案流水高達1.9億元。自媒體鐳射財經報道,涉案主體平臺爲頭部貸超“愛分期”。

近期,湖北宜昌遠安縣警方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

據悉,警方成功抓獲27名犯罪嫌疑人,扣押涉案手機、電腦50餘部,凍結資金2000多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犯罪團伙涉案流水高達1.9億元。自媒體鐳射財經報道,涉案主體平臺爲頭部貸超“愛分期”。

01

助貸平臺被端

根據宜昌網警發佈的信息,近期遠安縣警方依據有關線索,精心部署並抽調50多名精幹警力,於3月17日集中抓獲一批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伙份子,涉案的犯罪嫌疑人達27人之多,其中包括主犯史某、林某等人。

在抓捕當中,警方查獲涉案手機、電腦50多部,各類賬目300多本,經過連夜審訊,扣押凍結涉案資金2000多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犯罪團伙涉案資金流水高達1.9億元。其中,主犯史某非法獲利2700多萬元。

那麼該犯罪團伙究竟是如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呢?

據警方初步審查,爲牟取非法利益,自2018年起,該犯罪團伙的主犯史某、林某等人先後成立3家公司,通過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並以此開展“助貸”業務。

他們將這些非法獲取來的公民個人信息,以30到5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貸款公司,從中獲取非法利益。

不僅如此,根據警方通報,史某、林某還通過他們實際控制的宜昌某互聯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指使員工向某貸款數據採集公司購買貸款客戶的數據,並根據這些信息向有需求的客戶推薦貸款牟利。

也就是說,這個犯罪團伙兩頭賺錢,一邊利用技術非法獲取個人信息賣錢,另一邊從其他公司買個人信息並推薦貸款賺錢。

02

疑似愛分期

在警方公佈的信息中,沒有透露被端平臺的具體信息,但據自媒體鐳射財經報道,上述被端的助貸平臺爲愛分期。同時,其還指出,愛分期及關聯品牌利美分期的運營主體爲天津萬事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萬事順)。

企查查顯示,萬事順的法人、實控人爲林柳,其名下共關聯三家企業,另外兩家分別是湖北誠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湖北誠銘)、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簡易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已註銷)。這兩家企業的法人、監事均爲史浩祺。

史浩祺、林柳二人跟警方通報中的主犯史某、林某倒是一一對應。

另外,企查查顯示,史浩祺名下關聯着10家企業,其中6家已經註銷,只有4家存續,分別爲北京效率窪地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勇往直前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效率極客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前文提到的湖北誠銘。

縱觀這些公司,經營範圍中均不具備和貸款業務相關的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國證券報曾報道助貸平臺亂象,稱存在“套娃式”導流、信息裸奔等諸多問題。

報道中,記者親測了愛分期平臺,發現其業務模式是在借款過程中,通過跳轉第三方貸款機構的方式進行導流,而平臺本身並不提供貸款業務,這些第三方機構多數是小額貸款公司等。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消費者投訴反映,愛分期平臺導流中需頻繁註冊、填寫個人信息。而貸款流程根本不像他們說的那麼快,整個過程中需要跳轉6、7次,多次輸入身份證、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同時還要勾選很多協議,中間還時不時跳出來某個商城的購物頁面。

此外,從其他消費者的投訴來看,愛分期還存在暴力催收、收取高額服務費的行爲。

一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在愛分期借款9000元,在差不多還清的情況下,平臺顯示還欠9900多元。

事後,催收頻繁打電話給自己老公領導,導致老公被領導訓話,最後甚至造成了自己婚姻出現裂痕。

事實上,針對市場上以“放款快、利息低、額度高”等誘人口號作宣傳的助貸平臺,監管早前就發文提示過風險,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

爲了誘導消費者借貸,部分網貸機構甚至會打出“不看徵信也能貸”、“黑戶可貸”等宣傳字樣。更有甚者,可能還鼓吹貸款能流入其他領域,比如買房、炒股、理財等等。

但是,這類平臺往往存在着涉嫌高利貸、不合理收費、暴力催收甚至平臺倒閉失聯等諸多亂象和風險。同時,還可能會過度索取個人信息,並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所以,現實生活中,消費者要堅持量入爲出消費觀,保護好個人信息,避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