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當汽車業競爭邏輯被時間這一生產要素深刻改變,速度就成了競爭成敗的關鍵,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用這個邏輯來審視傳統豪華車三強BBA(寶馬、奔馳、奧迪)的電動化轉型,感受到的是“大象”快速轉身帶來的“壓迫感”——對於暢遊在汽車市場“藍海”中的新能源車企而言,這一次真的是“狼來了”。

隨着奧迪正式公佈其2022財年業績,這三家德國車企的財報都已悉數披露。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寶馬“步子”邁得最大,2022年新能源車型(BEV+PHEV)交付量爲43.37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爲21.57萬輛;奔馳緊隨其後,2022年賣了14.9萬輛純電動車;奧迪純電動車型銷量則爲11.81萬輛。儘管從數量上看,“吊車尾”的奧迪連新能源汽車市場公認的“月銷萬輛”這一“生死線”都還沒過,但其增長率不可小覷:寶馬僅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就達107.7%,而奔馳與奧迪的純電動車型銷量增長分別爲67%和44%。

不僅銷量增長勢頭驚人,BBA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規劃更是雄心勃勃。寶馬2023年純電動產品將擴充到11款,幾乎覆蓋所有的主要細分市場。寶馬錶示,今年純電動車型將是主要銷量增長點之一,並即將推出純電動BMW i5、純電動BMW iX2以及純電動BMW i5旅行車三款新車型。奔馳的動作同樣激進,計劃在2023年帶來6款全新的新能源產品,包括全新EQS純電SUV、全新EQE純電SUV,S級與邁巴赫S級的插混版本,以及全新邁巴赫EQS純電SUV。奧迪也宣稱,2023年會發起史上規模最大的產品攻勢,首款豪華純電PPE平臺車型奧迪Q6 e-tron將於下半年推出,2024年和2025年則以推出新品的方式在中國電動車市場開啓新一輪攻勢。此前,奧迪發佈的《面向未來生產計劃》顯示,從2026年開始,奧迪面向全球市場推出的新車型將全面切換爲純電動車,至2033年逐步停止生產燃油車。

支撐如此雄心的正是汽車巨頭雄厚的實力。以寶馬爲例。寶馬2022年研發投入超66億歐元,並宣稱是爲了朝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即電動化、數字化和循環永續方向轉型。據透露,投資主要用於新車型以及第六代BMW eDrive電力驅動技術的研發和數字化領域,特別是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等領域。不僅如此,爲了支持純電動車型的生產,寶馬集團2022年在工廠和生產設備等領域的投入高達77.91億歐元,例如建設匈牙利全新工廠、大規模升級位於美國、德國和墨西哥的現有工廠。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幾乎已經叫停燃油車研發投入的同時,BBA仍在以高溢價的燃油車“收割”全球市場。據業界分析,在出現利潤下滑,且還沒有完全轉身電氣化的2018年,奔馳的研發投入逼近了70億歐元大關,趨近於其當年的淨利潤水平。但在淨利潤相比2018年幾乎翻倍之後,奔馳2022年的研發投入也不過是水漲船高來到85億歐元的水平。也就是說,電氣化與燃油車兩條腿走路,並沒有加重奔馳等傳統汽車巨頭的研發壓力,反而能夠在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燃油車的溢價能力,而燃油車帶來的高利潤又可以讓巨頭們的電氣化轉型更加遊刃有餘,更何況燃油車時代就積澱下來的調校能力、設計能力、管理能力加持在其電動車型上,這樣的“大象轉身”足以令人生畏。

業界普遍預期,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將超過30%。儘管市場空間仍然很大,但不要低估巨人轉身的力量。當前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彷彿已經聽到巨人奮力追趕時撼動心絃的腳步聲。曾經佔據先發優勢的新能源車企必須全力加速,若等到進入“洛希極限”方纔驚覺,則爲時晚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