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作爲自主品牌,其技術實力大幅增長,在吸收了相關技術後,吉利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2017年,吉利斥資9億人民幣收購了馬來西亞寶騰汽車,隨後以4.8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寶騰旗下路特斯品牌51%的股權,將這個歷史悠久的跑車品牌收入囊中,如今新一代的博越Pro就用上了路特斯工程公司調校的懸掛,那麼路特斯到底有多牛,吉利爲何要花大量資金來收購?

路特斯盈利狀況如何?

一般來說,收購要麼發生在公司如日中天的上升時期,要麼就是在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情況下被收購,與沃爾沃一樣,寶騰與路特斯也屬於後者,在2017年收購的前一年,路特斯在全球只賣出了1584臺新車,虧損了2760萬英鎊,摺合人民幣2.5億元,雖然技術實力雄厚,但此時的路特斯就是燙手山芋,並沒有國際品牌願意接手。

吉利的到來爲這個英國品牌帶來了新的希望,究其原因,吉利看好了路特斯的技術實力,其子公司路特斯工程公司爲多家制造商調校底盤懸掛,包括大名鼎鼎的日產GTR R35等,而沃爾沃作爲一個豪華品牌,並沒有運動跑車的歷史,這也是吉利集團的短板,收購路特斯可以進一步吸收其技術,讓吉利的普通車型更加出色。

路特斯歷史

路特斯擁有如此大的名氣,爲何還常年虧損,瀕臨倒閉?這要從路特斯的歷史說起,1948年,英國工程學校畢業的科林·查普曼基於奧斯丁7改裝了一臺用於比賽的原型車,由於成績出色,1952年正式創立了路特斯工程公司,第二年第一臺量產車路特斯MARK 6開始生產,

1954 年,熱愛賽車運動的科林·查普曼成立了路特斯車隊,參與各種賽事,在1958 年至 1994年期間參加F1一級方程式比賽,將賽事中積累的經驗用到了製造街車上。

作爲一家勇於創新的小公司,路特斯在F1賽車中創造了多個“第一次”,比如開發了第一個鋁製單體殼底盤,將發動機和變速驅動橋整合爲底盤組件,取消副車架,節省重量的同時帶來更高的剛性,空氣動力學方面也是首個使用尾翼的製造商,同時開發了地面效應,通過封閉的底盤與弧形的車底來製造空氣下壓力,就像把飛機機翼倒放在汽車上,同時路特斯還是第一家將將散熱器從車頭移到汽車側面的製造商,提升了賽車的空氣動力學效率。

此外還有主動懸架等黑科技,這些技術被競爭對手爭相模仿,也奠定了現代F1賽車的基礎,成爲標準化的設計,在F1中,路特斯拿到了7個製造商世界冠軍和6個車手世界冠軍,以及74場分站勝利,在頂級比賽中能有這樣突出的成績,這足以說明路特斯的技術實力,通過將賽車技術下放到街車,路特斯在跑車市場有着大量的粉絲,由於路特斯一直以來注重底盤和空氣動力學,在發動機動力上並沒有深入的鑽研,車輛搭載的發動機一般與供應商聯合研發。

比如最早的街車Elite type 14,使用了考文垂Climax發動機,其繼任車型則搭載了與福特聯合研發的2.2L發動機,如今銷售的Elise和Evora則搭載了豐田提供的1.8L四缸和3.5L六缸發動機。

路特斯工程公司作品

路特斯除了自己生產車輛,還提供工程諮詢,除了前面提到的日產GTR,路特斯負責底盤調校的車輛還有《回到未來》電影中的DMC-12、阿斯頓馬丁DB9、豐田MR2跑車、沃爾沃480掀背車、捷豹X-X75超跑、現代捷恩斯等。

由於價格低,重量輕,路特斯的底盤也被許多製造商使用,比如特斯拉最早的車型Roadster,就是使用了路特斯Elise的底盤,這款車還被馬斯克送上了太空,此外還有創造速度記錄的軒尼詩毒蛇GT等車型。

選車偵探觀點:憑藉路特斯工程公司的技術,吉利汽車的底盤調校提升明顯,操控感受更出色,對於路特斯和吉利來說,這是雙贏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