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長安汽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混的風生水起,憑藉CS系列、逸動系列和PLUS系列產品的持續熱銷,以及成功推出的UNI系列,產品備受好評、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銷量成績。近兩年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成功,似乎讓我們忘記了還未正式發力的長安新能源。


近日紅點新能源獲悉,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啓動30億元B輪融資並尋求科創板IPO。同時,由長安汽車、華爲和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高端電動車品牌AB汽車,也將包含在該公司擬進行IPO的資產包裏。


IPO或將是轉機


造車本就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只有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活下去。IPO作爲企業獲取資本的一種方式,有利於滿足企業從股市長期獲取融資的需要。上市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從而幫助初創的造車新勢力們快速發展,實現持續造血。


據長安汽車發佈的公告顯示,長安新能源2018年虧損2.27億元,2019年截至10月31日虧損5.79億元。2020年,長安新能源虧損高達11.6億元。由此看來,長安新能源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融資是必經之路。



事實上,早在去年1月份,長安新能源啓動了第一輪融資。其宣佈通過增資擴股,引入南京潤科、長新基金、兩江基金、南方工業基金四家戰略投資方,完成28.4億元A輪融資,到了今年,長安新能源也已多次傳出IPO消息。


今年2月,有報道稱,爲加快推進IPO進程,長安新能源計劃選聘證券公司擔任公司財務顧問,負責研究制定相關方案並推進項目實施,工作主要分爲股份制改造、B輪融資、IPO上市三個部分。



業內人士認爲,實現IPO有助於當下的長安新能源扭轉當前的困境,併成爲長安新能源在新能源領域的轉機。根據規劃,在IPO後十年內,長安新能源銷量要達到100萬輛,併成爲中國自主新能源的第一企業。


要想成功仍需立足產品


實現IPO上市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上市雖然提供了快速融資路徑,但相比赴美實現IPO上市,對於長安新能源而言,實現產品以及平臺的研發、生產製造、銷售、運營等全產業鏈的佈局更加重要。


事實上,長安汽車是國內轉型新能源最早的企業之一,長安汽車從2011年開始進入到電動車、新能源車領域。2017年發佈投資1000億元的“香格里拉”計劃,並制定了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的計劃。2018年,長安汽車全資子公司長安新能源正式成立,曾憑藉奔奔EV名噪一時。



目前,長安新能源旗下有奔奔E-Star、CS55 E-Rock、CS15 E-Pro、逸動EV460等新能源車型在售。但在如今高端化、平臺化的時代,長安新能源旗下的純電動車型,從技術和產品角度來說,都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好消息是,今年下半年,長安新能源全新純電平臺——同時也是長安汽車自主研發的首個多動力融合的先進純電平臺架構將正式推出。該架構立足未來核心緊湊級市場,將覆蓋轎車、SUV、CROSS、共享等多體態車型,肩負長安新能源打造經典上量明星產品的使命。



對於任何一家車企業來講,產品始終是根本,尤其是當下的長安新能源,無論是否實現IPO,最終還是需要踏實做出好產品,同時把量做起來才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後期獲得的融資也需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紅點觀察


其實對於長安新能源,我們還是有很多期待的,我們也需要給長安一些時間來扭轉在新能源領域的不利局勢。


但話又說回來,時間其實也是不等人的,你不進步但是別人在進步。長安新能源需除了要儘早實現IPO爲其後續資金提供保障外,加大產品和平臺的研發才能使其在未來的新能源領域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