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對於大多數車企而言,無疑是史上的“至暗時刻”。而在這樣沒有“增量”的市場中,誰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但區別在於,有的企業在過去幾年蓄積了能量,能夠扛過這個冬天;有些企業儲備不足,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裏。

有着百年軍工歷史的長安汽車,同樣面臨着和其他企業一樣的艱難境地。好在,依靠強大的體系能力和研發投入,不斷牽手新的合作伙伴,推出一款又一款的新產品,爲銷量增長和轉型升級做準備。

正所謂天道酬勤,2021年,長安汽車也贏來了夢幻的開局。

曾經的“一哥”回來了

長安汽車的上升勢頭足以令所有同行側目。

日前,長安汽車公佈了今年一季度銷量成績,長安汽車集團第一季度銷量突破60萬輛,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第一季度銷量突破50萬輛,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第一季度銷量突破36萬輛。

其中,3月份,長安汽車集團月銷量226374輛,同比增長62%;長安系中國汽車品牌月銷量182349輛,同比增長60.2%;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月銷量110897輛,同比增長54.5%。長安汽車的全面爆發,讓人不禁感嘆:“自主一哥真的回來了!”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煉成的,長安的成功絕非偶然。通過對長安汽車近年來的一系列舉措進行“覆盤”,或許我們能夠一窺頭部中國品牌的闖勁與創新。

“兩條腿”走路,明星車型領跑

輝煌的數據背後,離不開產品的熱銷,長安汽車每一款爆款車型,在各自細分市場中都有着不俗的實力。

作爲長安旗下集全球研發體系之力打造的全明星作品,自2014年首款車型上市以來,長安CS75系列便憑藉前衛時尚的外觀造型、澎湃的動力、五星安全表現以及最新科技配置,受到市場的追捧。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CS75的銷量再上3萬輛,達到了31,461輛。其5年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75萬輛,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中國品牌緊湊級SUV現象級產品。

而隨着全新長安CS75 PLUS的出現,更是爲CS75家族向上突破,乃至整個長安汽車向上,提供了新的增長引擎。憑藉着同級領先的“2.0T+愛信8AT”、首搭量產3D視覺智能交互系統HMI3.0、以及國內首發微信車載版等硬實力加持,上市至今,幫助CS75家族步步爲營,向緊湊級第一發起有力衝擊,並最終終止了哈弗H6連續93個月的銷冠。

除了兵家必爭的緊湊級市場,長安汽車同樣非常注重均衡發展。目前,長安CS家族已經形成了從CS15到CS95的完善佈局,在6萬-15萬元的主流SUV市場中,各個細分市場區間都能找到對應的長安產品。並且每款CS系列產品都在各自細分市場取得亮眼的成績。

除此之外,長安推出了UNI高端系列產品,不僅進一步拉高長安汽車品牌形象,帶動銷量增長,更重要的是,憑藉出色的顏值和同級領先的科技屬性,深受年輕人的歡迎。其中,UNI-T今年3月份的銷量也達到了7050輛。

在自主品牌較爲薄弱的轎車領域,緊密佈局同樣爲長安汽車“登頂”立下汗馬功勞。近兩年來,長安汽車在轎車領域火力全開,從睿騁CC到長安逸動,再到逸動DT,以及逸動PLUS。每一款新品都有着極高的關注度。其中長逸動系列3月份銷量更是達到了16,124輛,妥妥的轎車銷量前十。而隨着一款又一款新品的推出,長安轎車整體表現強勢。

UNI系列車型的走紅,逸動系列車型的大賣,SUV和轎車雙線健康發展,幫助長安汽車實現對各細分市場的全面衝擊,這也是長安汽車重奪“一哥”的底氣之一。

技術長安,讓中國品牌從“芯”強大

從表面來看,長安汽車銷量大幅前進,得益於拳頭產品的穩增長,以及各個細分市場豐富的產品佈局。但如果進一步挖掘就會發現,背後強大的研發體制纔是長安汽車穩步向前的“永動機”。

在整個行業平均水平不過是3%的汽車市場裏,長安汽車堅持將每年超過5%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當中。截止目前,長安汽車已經擁有重慶、上海、北京、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等地相繼建立研發中心,形成“五國九地”24小時不間斷的研發體系。

憑藉長安汽車在研發上不斷投入,身處中國品牌第一梯隊的長安汽車不僅牢牢佔據市場競爭有力地形,而且不斷通過創新產品,鞏固優勢。比如前段時間剛剛上市的2021款逸動PLUS和全新CS35 PLUS,就搭載了長安新一代藍鯨高效動力組合——藍鯨新一代NE1.4T高壓直噴發動機+藍鯨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器。

具體來看,新一代發動機的最大功率達到了160馬力,相較於之前有一定的提升,而最大扭矩依舊達到同級發動機中領先的260牛米。在油耗方面,新一代發動機百公里綜合油耗也得到降低,從之前的6.4L/100km降至6.1L/km。

可以類比的是,本田那臺買發動機送汽車的1.5T明星發動機,最大扭矩不過243牛米。強大的動力效能,賦予2021款逸動PLUS和全新CS35  PLUS酣暢淋漓的駕駛樂趣,大幅度提升了這款小型SUV的核心價值。有了煥新而來的新一代藍鯨NE1.4T發動機,2021款逸動PLUS及全新CS35 PLUS勢必將在性能與油耗上擁有同級更強的實力。同時也意味着標誌着長安汽車全面進入藍鯨動力時代。

事實上,作爲長安汽車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藍鯨動力佈局多年。早在2016年,藍鯨2.0T便藉助旗艦車型CS95亮相契機對外傳播,給當時的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藍鯨動力強在哪兒?只說三點:當下的48V、HEV、PHEV、REEV在這一平臺上都能做到全系兼容;不僅能夠滿足當下的國六標準,更是預設了歐7的升級路徑,可以保證10年技術領先;設計兼容1.0L-1.8L排量的發動機,通用化率高達98%。

強大性能的背後,則是長安汽車1.2萬人規模、高級專家600餘人的全球化研發團隊在努力,其中更是不乏前捷豹路虎、寶馬、阿斯頓·馬丁團隊的高級技術人員和工程師。

而銷量就是最好的證明,隨着藍鯨動力普及,長安汽車銷量不斷增長,足以證明“藍鯨動力”的澎湃性能和出色油耗,已經得到了市場與用戶的一致認可。

除了強大的硬實力之外,在汽車“新四化”的背景下,長安汽車在智能化上同樣不斷深度佈局。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博衆家之長,與博世、德爾福、英特爾、華爲、高德、北斗星通、千尋位置、地平線、騰訊、IBM、聯通、科大訊飛、博泰等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在車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展開合作。

當前,長安汽車已掌握三大類100餘項智能化技術,特別是結構化道路L3級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進入實車性技術驗證,是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最領先的智能化技術。

在決戰未來的電動化方面,長安汽車在此前香格里拉計劃上,就喊出了:“未來7年投千億,2025年停售傳統燃油車”的目標。去年年末,長安汽車更是成立了單獨的新能源事業部。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汽車去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就已達到6.1萬輛,同比增長180.9%,這對於長安汽車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驚喜。

寫在最後

在全新的市場機遇下,可以看到當下汽車行業還在不斷湧入新的進入者,但按照“零和遊戲”的規則,出局者也會越來越多。而這也許就是爲什麼,長安汽車在2018年加快了產品的推出以及更迭速度;在發佈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後,又馬不停蹄地公佈了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

顯然,長安汽車已經意識到,汽車市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堅持自主研發,堅持戰略轉型,打造過硬的產品競爭力,才能競爭激烈的歡迎中不斷發展,獲得更高的成就。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從近期的表現來看,長安汽車的前景顯然是可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