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智能電動汽車正式進入了爆發期。


今年上海車展的主題是,「擁抱變化」。對於變化二字的理解比較簡單,兩組詞可以概括:「智能」與「電動」。


整個參展車企的發佈會足以見證這一點,北汽的高端純電品牌 AROFOX 帶來了全新車型阿爾法 S、吉利旗下極氪汽車帶來了極氪 001、小鵬汽車帶來了 P5、福特帶來了 Mach - E 還有奔馳的純電旗艦 EQS 等等。


相比此前,此次上海車展的不同是,首發的智能電動車型不再是新車企業的獨角戲,而變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裏面有傳統廠商的發力,也有新銳跨界選手的入局。


其中,跨界選手中的典型代表則是,恒大汽車。此次,恒大攜 9 款車型亮相車展,下面我們就展開聊一聊恒大汽車。

恒大汽車的爭議,或許不存在?

恒大汽車這個造車圈裏備受爭議的品牌,爭議的原因有三點:


一,恒大汽車是地產商轉型製造業。

恒大集團確實是地產起家,但以此來判定恒大汽車是 PPT 造車顯然不夠立體,跨界造車的有很多,比如小鵬、蔚來、理想,都是互聯網人轉型汽車製造業的代表,在初期他們也受到了質疑,但與恒大不同的是互聯網似乎和科技公司還是有關聯的,而地產商與「科技」二字有點遠。

當然這也只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慣性思維,先不說建築製造的本身的技術,我們說回恒大集團涉足汽車,恒大汽車方面表示:恒大集團現如今已經是全球 500 強企業,雖是地產起家,但產品也已涉及各類高科技領域,包括糧油、生物醫藥以及大健康等,比較類似的就有三星集團、華潤集團,他們都是多產業發展。

因此,恒大集團造車,並不會因爲恒大是地產商就可以影響其技術實力。


二,恒大遲遲沒有量產。

雖然恒大汽車從成立之初,就採用了高舉高打的策略,但造車的難點還是需要恒大一個個克服。整車平臺研發、智能架構研發、工廠建設、實驗驗證這都將是恒大造車的必經之路,在恒大表示全面自主造車到如今也只有 2 年多的時間。


2 年的時間對於恒大一個新選手來說,即使有錢買買買,也需要時間做資源整合,而在上海車展上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也明確表示:「恒大汽車將會在今年第四季度試生產,明顯大規模交付。」

這個時間節點,也符合恒大跑通整個造車流程的節奏。

總體來看,恒大不管在投入,還是量產節奏都在穩步推進,在小米、百度、滴滴等剛剛宣佈造車的今天,說恒大是 PPT 造車也有失公允,具體還需要看未來恒大進一步的披露。

9 款車型齊亮相,試乘恆馳 5 有驚喜

對於恒大而言,面對爭議最好的回擊就是產品的快速落地。在上海車展上,恒大一口氣帶來了 9 款車。

就像發佈會主持人撒貝寧所說:「從恒大在研發投入上、人才建設上以及產品打磨上,我能看出恒大造車的決心。」


先看產品

2020 年 8 月,恒大一口氣發佈 6 款新車,12 月再發 3 款新車,全球亮相 9 款,14 款車同步研發,這次車展亮相的 9 款車型覆蓋了 A 級到 D 級,包含 SUV、轎車、MPV。


據悉,恆馳全系車型最高綜合續航都達到 700 km,部分車型超過 800 km。其中恆馳的旗艦車型恆馳 1,它是全球首款純電 D 級旗艦轎車,車長 5320 mm,軸距達 3170 mm,續航達 760 km。


恒大汽車官方表示,恆馳 1 的對標車型就是奔馳 S 級、賓利等超豪華品牌車型。

而純電超豪華 B 級 SUV 恆馳 9 的車長 4810 mm,軸距達 2910 mm,續航高達 810 km。這 9 款車將會按照梯次集中量產交付,最先量產交付的會是恆馳 5。


比較有意思的是,恒大汽車的設計團隊,在去年許家印帶領恒大高管團隊全球遊走,促成恒大與原寶馬首席設計師 Anders Warming、原奧迪設計總監的 Walter De Silva 等 15 位世界頂級汽車造型大師組成最強聯盟。


帶來了恒大每款車型極具設計師個人特色的設計風格,比如恆馳 5 則是由著名日本設計師團隊中村史郎團隊設,而其他車型由頂級的設計團隊操刀。


恆馳 5 的試乘。

在發佈會結束之後,恒大汽車組織了媒體參觀上海工廠以及試乘恆馳 5 的活動。


如戴雷博士所說,讓近 500 家近千人的媒體,真實近距離看恆馳 5 的動態以及試乘,是對質疑最好的反應。


因爲不是最終量產版,關於恆馳 5 的具體參數官方並沒有披露太多,下面聊聊幾個試乘後的幾個主觀感受。


一,恆馳 5 的設計,兩個字總結「均衡」。


上面我們說了,恆馳 5 是由中村史郎團隊設計,整體造型是更偏向於家用的風格,前後懸都比較小,這讓恆馳5 在軸距上有了長度的提升,帶來的結果就是 A 級 SUV 卻可以得到越級的空間表現。

同時軸距的變長,讓整個車身的視覺效果也更加扁平,這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均衡」二字的由來,視覺美觀與實用的均衡。


二,加速爲主流水平,電機極其安靜。


在試乘的時候,有兩個主要的體驗比較深刻,1、恆馳 5 的加速能力,這個也是體現一輛車性能的要素之一,就體感來說,依然是電動車的加速體現「快」,而且駕駛員地板電的情況下車子沒有明顯的抬頭現象。


恆馳 5 加速的快,並不是一味求快,試乘過中速度跑到 80 km/h 以後,駕駛員深踩電門後排能夠明顯感覺到這款車的動力儲備,也就是說恆馳 5 的調校更加偏向舒適性,讓這款車更能滿足 A 級家用 SUV 的定位,同時又保留了不小的動力儲備滿足激烈駕駛要求。


2、上面我們說了,加速的能力,而令我比較意外的是,恆馳 5 的電機安靜到感覺不到存在,即使在車外聽,駕駛員地板電的情況下,電機都宛如靜止。


三,後排乘坐非常舒適。


試乘之後和同樣參加試乘之後的媒體老師討論恆馳 5 的後排,得出的結論是:「如果量產車同樣保持這樣的舒適度,那非常不錯」。


恆馳 5 的後排在兩個維度展現了舒適性,一,座椅的柔軟程度以及包裹感,在高速過彎時座椅大部分時候能把乘客牢牢固定在座位上;二,座椅的長度對腿部的支撐舒適性很好。


再看智能化


電動與智能化,是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底層要素,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爆發的今天,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已經成爲智能汽車的「硬性標準」。恒大汽車在 3 月份,率先發布智能網聯座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恆馳 1 中環抱式 3D 曲面屏,由儀表、中控、副駕三塊屏幕構成。

而在整個座艙內,共有 9 塊屏幕,其中 7 塊屏幕都能聯動。


恆馳採用高通第三代驍龍數字座艙平臺,芯片採用 7 nm 製程,算力達到了市面主流車型的 2 倍以上,是量產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中最先進的之一。


同時,恆馳還聯合騰訊與百度聯合開發了智能網聯繫統 H - SMART OS,據瞭解,恒大汽車和騰訊早已在車載智能操作系統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恆馳智能網聯繫統 H-SMART OS 就有騰訊的參與。

在成立合資公司後,將開發功能更強大、生態更豐富、深度定製化的恆馳智能操作系統。


也就是說,恒大汽車希望打造更加完善的汽車軟件和服務生態,恆馳車內的智能化體驗還將有更大提升。

目前,最常用的聊天軟件之一微信已經登陸恆馳汽車。恆馳方向盤功能按鍵可以一鍵啓動微信,車內可以使用發送語音消息、語音通話、視頻通話、位置共享等核心功能,即便在出行途中,也不會與朋友斷線。

同時,恆馳智能網聯繫統 H-SMART OS 也有另一家互聯網巨頭百度的參與。在與兩家互聯網巨頭的合作中,極大地拓展了恆馳智能座艙的服務生態。據瞭解,恆馳目前已經彙集了兩家互聯網巨頭旗下的超 800 萬首曲庫、1.5 億條有聲內容、3000 萬條視頻和 2000 個小程序,應用和服務生態已經是行業頭部玩家的水平。


關於自動駕駛,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表示:恆馳的自動駕駛是面向 L4 級別開發,但因爲法規我們會以功能爲載體,在法規之下,實現 L4 級別該有的功能。


總體來看,從整車工程研發,到智能化能力,再到最終量產,恒大走的都是「漸進式」的發展方式,這一點在參觀工廠時戴雷博士說過:「恒大只是在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和自己獨特的打法來切入汽車領域,但我們不會逾越汽車製造的本質,違反工程開發的本質,恒大依然會把質量、安全驗證到每一個環節,包括我們的量產車型,也會以梯次量產的方式展現出來。」


恒大其實是有自己的節奏在推進自己的電動化,而接下來恒大也將面臨試生產之後的規模量產難題。這對與恒大的供應鏈和工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朋友圈裏的148 家企業,1 萬 + 的團隊


智能電動汽車的出現降低了汽車製造業的准入門檻,這也纔有了恒大與其他新造車企業的機會,但汽車製造業是一個複雜的工業化體系,涉及供應鏈高達幾百家,新品牌想要解決這個不容易,恒大汽車依託恒大集團的優勢,用許家印的話說就是:「買買買、合合合」。


簡單理解就是,整車所涉及的核心零部件,能買的全買來,注意這個買不是簡單的採購,而是對該零部件企業整體收購,而買不到的那就採用合作的模式。


梳理一下,恒大汽車在供應鏈方面的買與合:


2019 年 1 月,恒大先後入主瑞典 NEVS、聯手世界頂級豪車製造商科尼賽克,獲得了強大的整車研發製造能力。


同月,恒大入主卡耐新能源,擁有了日本頂尖動力電池技術及業內前三的動力電池產能。

3 月和 5 月,恒大又接連拿下荷蘭 e-Traction 和英國 Protean,一舉獲得了國際頂尖的商用車(例如公交車、貨車等)和乘用車(例如小轎車、SUV、麪包車等)輪轂電機技術。


7 月,恒大與德國 hofer 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根據協議,恒大持有合資公司 67% 股份,德國 hofer 持股 33%,合資公司擁有德國 hofer 在動力總成領域的最前沿技術及最頂尖研發製造團隊,開發應用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並在中國打造全球最先進的研發生產基地。


9 月,恒大從德國本特勒集團、FEV 集團手中買下完整電動汽車底盤架構及其知識產權。


10 月,恒大與來自德國、意大利、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 15 位世界頂級汽車造型設計大師,在深圳恒大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爲「恆馳」全系列車型提供世界頂級的造型設計。


2020 年 3 月,恒大與科尼賽克合資公司的首款車——頂級新能源超跑Gemera在日內瓦車展亮相。

包括博世、大陸集團、APTIV、LLEAR 等等都是恒大汽車朋友圈裏的合作伙伴。


有了強大的合作伙伴,考驗恒大汽車的還有一個重要的難題,那就是工程開發與集成技術能力,那就要求恒大自己擁有一支非常強大的團隊。


自成立到現在恒大是業內有名的挖人狂魔,從其招聘信息來看,涉及汽車研究院、動力研究院、電池研究院三套體系,包括院長、副院長、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總設計師、高級總監等大量中高層職位。

根據官方披露,恒大在全球九個國家,設立了 16 大專業研究院,科研團隊 3500 + 人、國際頂尖專家有 22 人、專業人才有 8796 人。


從頂尖專家的履歷來看,恒大人員確實不同凡響,比如負責恒大電池研發的是原 SKI 電池研究院院長、負責工程質量的是原特斯拉工程質量總監、還有負責造型的是原寶馬集團造型副總裁。


總體來看,2019年,恒大集團宣佈入局汽車行業,計劃今年上市交付首款車型,正是瞄準了智能汽車的爆發期。目前,恒大汽車正在上海、廣州等地建設智能製造基地,與世界前 100 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合作,在電池、底盤、動力總成、智能網聯繫統等多方面同時發力。


現在只要靜靜等待恆馳的量產,到那時候纔是恒大汽車的完整閉環,至於恒大是不是 PPT 造車我不太喜歡猜想,就把答案留給明年吧。


寫在最後


擁抱變化其實已經是每個車企都在進行的動作,對恒大的質疑恒大,但這可能就是每個企業不同的風格,恒大汽車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恒大足球的打法,高舉高打,成績也顯而易見恒大足球一度成爲亞洲最強。


如果我們看恒大汽車確實有那種影子,但在這個打法下恒大並不是虛晃一槍,從電池、智能化、全球人才等恒大也在推進恆馳的量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