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宣稱的動輒幾萬元的綜合優惠,是不是文字遊戲?

“特供車型至高優惠4.5萬元。”近日,當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上海一家吉利汽車經銷商門店時,該店內部人員正在張貼上述字樣的優惠海報。而遠在1800公里以外的一家奇瑞經銷商也貼出了“瑞虎8至高優惠3.5萬元”“奇瑞集團百億惠民購車季”的宣傳海報。

自今年3月以來,消費者對這種宣傳的汽車優惠幅度已經司空見慣。3月初,“東風雪鐵龍C6限時綜合補貼9萬元”的事情在車市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快各類真假難辨的汽車優惠信息甚囂塵上,BBA降價10萬餘元、日系車“買一送一”等消息層出不窮。

記者在走訪多家經銷商後發現,從今年3月開打的這場中國車市最強價格戰,事實上含有不少“水分”。在車企宣稱動輒幾萬元的綜合優惠金額中,往往包含現金折扣、金融貼息、置換補貼、權益價格等在內,而這些優惠在去年早已存在;甚至有車企經銷商將相互排斥的多項優惠金額綜合到一起來進行宣傳。

以奇瑞汽車瑞虎8綜合優惠3.5萬元爲例,這個優惠金額包括了1.8萬元的現金優惠、1萬元的置換補貼以及約7000元的金融貼息。在東風雪鐵龍C6優惠9萬元的事件中,多位車主事後在網上爆料稱,消費者需要在購車流程完成後才能拿到9萬元的補貼,最開始按指導價付款,綜合下來需支付超23萬元,另外,外省消費者還需要向經銷商另行支付4.5萬元的押金,用來擔保3個月內不把車簽到外地。

記者從奇瑞汽車一家經銷商投資人處瞭解到,今年車市所謂的綜合優惠事實上噱頭居多,幾大主流品牌車型價格和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折扣大的是本來就賣得不好的品牌和車型。對於奇瑞汽車而言,部分車型廠家在今年加持了4000元的現金補貼。

上述吉利汽車經銷商也向記者表示,今年車市銷售情況相對去年而言確實變差,汽車的終端成交價也在下滑,但除特別車型外,綜合下滑幅度以千元爲單位計算,並沒有網上宣傳那麼誇張。

一位不願具名的經銷商總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網上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已經將消費者的‘胃口’抬高,現在1萬~2萬元的優惠金額完全提不起他們的興趣,這其實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我們也只能被迫捲起其中,把以前七七八八的優惠都算上,報出最高優惠幅度來吸引客戶進店,然後客戶有興趣了再談價格。”

在這場熱鬧的價格戰背後,是較爲冷清的市場成交率。乘聯會方面表示,從3月前三週來看,終端客流的轉化率不高,消費者觀望情緒重,整體需求偏弱。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向好,但湖北本次降價促銷營銷較爲出圈,在行業內外均引發了較大範圍的討論,在主機廠和經銷商層面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各地促銷戰帶來車市混亂。

今年3月1~19日,乘聯會數據顯示,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爲70萬輛,同比下降8%,較上月同期下降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337.9萬輛,同比下降18%。

對於3月初以來的這輪價格戰,目前兩大汽車行業協會均發文呼籲降溫。

中汽協近日發文稱,此輪短期的促銷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企業推出的優惠車型多爲長庫齡、老款或滯銷庫存車型。在終端市場,這些車型此輪促銷前已經有了可觀的優惠價格,終端宣傳爲了吸引眼球,誇大降價力度,增加獲客,對消費者容易產生誤導。“降價處理庫存,適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爲價格戰。價格戰不會長久,物有所值是永恆的商業法則。”中汽協呼籲,希望汽車行業儘快迴歸正常市場秩序。

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發文稱,此類補貼實施造成廣大消費者持幣待購,並沒有起到促銷效果,銷量不增反降,如果任其發展,將對汽車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大損害。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呼籲,在汽車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的當下,補貼行爲不應有任何選擇性或針對性,應從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出臺普惠性汽車消費補貼政策,讓利消費者。

近日,多位車企內管理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認爲此輪價格戰是車企的短期行爲,或許在4月份就會迎來好轉。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