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我們都在密切地關注一汽大衆探嶽上汽大衆途觀L的顆粒捕捉器堵塞問題。儘管車主和媒體怎麼投訴曝光,大衆廠家依然不爲所動。

有探嶽車主私信我們,新發布了機動車排放召回規定,他們是否有“救”了?


規定內容: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生態環境部制定併發布《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最新發布的規定,將產品召回由安全召回擴展至排放召回,不符合排放規定的車都需要召回。


那麼,大衆車是否會因顆粒捕捉器堵塞的問題而被召回?


一、排放召回範圍


條款規定:爲保護和改善環境,如果機動車存在排放危害的,其生產者應當實施召回。

1. 由於設計、生產缺陷導致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

2. 由於不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耐久性要求,導致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

3. 由於設計、生產原因導致機動車存在其他不符合排放標準或不合理排放。

二、車企和零部件廠將被調查


如果機動車存在排放危害,車企和零部件廠將會被調查。


《規定》第十四條指出,生態環境部在大氣污染防治監督檢查中發現機動車可能存在排放危害的,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生態環境部可以對機動車生產者進行調查,必要時還可以對排放零部件生產者進行調查。

第二十三條指出,機動車經營者收到召回計劃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租賃存在排放危害的機動車,配合機動車生產者實施召回。機動車未完成排放召回的,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當在排放檢驗檢測時提醒機動車所有人。

三、顆粒捕捉器堵塞是否在召回範圍?


中國質量新聞網就發佈文章質疑:一汽大衆探嶽,加裝顆粒捕捉器的意義何在?

其中,專家顧問萬春雷表示:“爲了解決日益緊迫的排放問題,一汽-大衆選擇了在發動機上安裝顆粒捕捉器,用戶正常用車過程中發生GPF故障後導致發動機功能性的問題形成了上述現象。”


規定指出: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要進行召回,而顆粒捕捉器的原理就是將不符合規定的尾氣過濾爲符合排放標準的尾氣。也就是說,加了顆粒捕捉器的大衆車,尾氣排放是符合法規的。這是大衆公司爲應付汽車排放法規,而作弊走得“捷徑”。

雖然從字面理解,大衆的尾氣排放並沒什麼“毛病”。但是由於大衆加裝了不合格的機械,導致車輛出現油耗升高,動力下降等問題,是否能達到因“存在設計缺陷導致的導致排放超標”的召回範圍,還有待考證。


四、“作弊”是大衆的拿手絕活


大衆的“造假”,也是有傳承的。


提起最著名的排放造假,不禁讓人想起大衆在美國轟動一時的“排放門”事件,從2015年開始爆發至今還在發酵,讓大衆集團累計罰款超過2450億元。


當年,大衆也是爲了應對美國嚴苛的排放法規,對部分柴油發動機的軟件進行了控制,使其僅在監管測試期間運行,在正常駕駛期間關閉,從而逃避排放超標檢測,但實際排放廢氣全都超標10-14倍。

爲此大衆汽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CEO離職、遭到了無數次監管調查和訴訟、經濟損失慘重。


如今,大衆在中國如法炮製,與之前不同的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大衆的“手段”更加高超。只要能隨時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根本不在乎車主所要承擔的後果。


五、我國如何實行排放召回


自2016年1月1日《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我國共實施排放召回6次,涉及車輛5164輛。涉及品牌包括大衆、奔馳、斯巴魯、寶馬等,涉及部件包括催化轉化器、燃油加註管軟管、排氣歧管和OBD診斷軟件等。

第一個受到監管部門影響實施排放召回的品牌是大衆:

2017年1月26日,大衆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根據原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2號風險警示通告,召回部分進口途威、邁騰系列汽車1950輛。召回範圍內車輛由於安裝了特定的發動機控制模塊軟件,會導致部分車輛的尾氣排放檢測數值在實驗室檢測時與實際道路行駛時存在差異。

第一個主動實施召回的品牌是奔馳:

2019年7月31日,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GLE SUV和GLS SUV汽車,共計308輛。召回範圍內車輛存在尾氣催化轉化器混裝情況,導致無法滿足機動車排放標準及車載診斷系統的相關要求,可能導致車載診斷系統報警。


“排放召回”已經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實施數十年,對降低機動車的排放水平,提高環境保護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於大衆汽車這樣,爲了自己的利益,僞裝排放合格,損害了車主權益,顆粒捕捉器的存在還有必要嗎?


實施“排放召回”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促使機動車行業更爲重視排放技術研發及相關的標準要求,倒逼企業主動進行技術升級。相信用不了多久,大衆汽車就要面臨新的抉擇,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