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哥天天苦口婆心地勸大家不要買有些大衆車,總是有人覺得我們是在黑大衆?

黑大衆對我們有什麼好處?這些都來自茄哥這些年擁有過7輛大衆車的辛酸史,以及每年我們收到龐大的車主投訴數據。

前幾天,一位來自美國芝加哥市的忠實聽友,專門撥打了跨國電話,與我們進行深度探討,他表示大衆在美國屬於被邊緣化的汽車品牌,幾乎沒人買。美版大衆用料不僅厚道,採用的還是成本更高的AT變速箱,售後服務無憂,卻依然頻繁被罰款。

芝加哥聽友不解,爲什麼大衆在美國很厚道還總被罰款?

靈魂拷問:同樣的大衆汽車,爲何在不同國家的表現,差距就怎麼大呢?

Jeff chu:一直很喜歡聽節目,雖然人在美國,也會通過網絡頻道收聽。聽說大衆雙離合在中國頻繁出事,後來就留心了一下,查了很多資料,發現大衆真的很“雙標”,讓人很氣憤。


一、大衆在美國使用的是AT變速箱

美國在售的走量大衆車,基本全系用的都是AT變速箱。


二、大衆在美國是很邊緣化的品牌

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常年霸佔銷量排行榜單的首例,但是大衆在美國卻屬於很邊緣化的品牌,排名比較靠後,甚至不敵韓系車。

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去年在中國市場總共銷量大約300萬輛(整個亞洲約爲412萬輛),在美國僅僅只賣了50多萬臺(北美州爲78萬輛)。奧迪在中國年銷量近70多萬輛,美國年銷僅僅爲18萬輛。再看大衆的發源地,整個歐洲市場,也不敵中國一個國家的銷量。


銷量差距如此之大,可以說中國消費者是大衆的最大顧客,大衆竟然還在中國進行減配?


三、大衆在美國非常良心


美國有汽車界的消費者保護法,大家都稱它爲檸檬法聯盟,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規定:一輛車同一個故障,三次修不好,廠家就得回購。回購價不是按照國內廠家執行的折損價和二手車殘值回購。

舉個例子:一輛車按20萬英里的生命計算,車主開了2萬英里後,減掉了10%的價格,商家要按照廠家零售價的90%回購。大衆車在美國賣不出去,折扣非常大,20%的折扣很正常。所以會出現,開幾年大衆車再讓商家回購後還能賺錢的,或者至少是不虧錢的吧。


前幾年大衆在美國的排放門事件後,大衆就被迫回購一大批汽車,有的車主開了3-5年,粗略計算一下,相當於花500-1000美金,就把一輛捷達開了三年。

茄哥:在中國拼命的壓縮成本,使用LOW的技術,在美國拼命討好消費者,消費者卻不領情,甚至經常起訴大衆公司。如此之大的差異,除了法律不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總結爲四個字:人傻錢多。

一、大衆在中國市場爲何長久不衰?


大衆在中國30多年了,出現這麼多問題,截止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看到大衆有特別衰落的跡象,這是爲什麼呢?

1、合資方非常強勢;

2、人口基數大,國內韭菜一茬一茬地割不完,我估計再割10年都割不完;

3、對於大衆集團來說,中國市場是利潤的主要來源,目的就是賺錢,爲什麼要花錢上技術?花錢增加成本?


只需要把廣告做好,就有源源不斷的消費者來買車,即便出現問題,大家也都慢慢地習慣接受,完全不影響銷量。

比如說:大家都覺得不燒機油的大衆不是真大衆、雙離合就應該是抖動、頓挫,甚至覺得都是正常現象。最近探嶽和途觀L的顆粒捕捉器堵塞了,車主油耗暴增,廠家依然充耳不聞,毫不作爲。


點擊藍色字體查看往期內容:

加98號汽油的探嶽,是對大衆最大的侮辱

百公里油耗40升?這款20萬的SUV竟然月銷過萬!

售前“騙人”,售後“耍賴”,上汽大衆如此敷衍車主?

二、中國本土汽車越做越好


茄哥:我開過7輛大衆車,曾經也是大衆粉,眼睜睜看着它從純正的德系車逐漸變成一個不倫不類地掛着VW標的中系車,然後再繼續忽悠消費者。


作爲一個車評人,有時候非常非常難,來自各方的壓力也很大。就像大衆汽車的問題,我們節目裏一直在強調,但是很多人不理解,還是有很多人去買。我們每次曝光出來,也希望真的能貢獻我們一點綿薄之力,讓更多車友知道。

不過隨着全民汽車知識的普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懂車,有了自己的判斷。而且咱們的國產車現在也越做越好了,很多新勢力造車的車聯網技術也非常的先進。中國汽車生產技術走到這一步,相信只需要10年至20年,一定能做出衝進全球汽車品牌排名前列的產品。


互動留言:你們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