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奢、藝術、品質”,衆多小資世界的詞彙沒能挽救smart低迷的銷量,卻似乎使吉利新能源產業,找到了新的開口。

2019年,吉利與梅賽德斯-奔馳共同成立了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用以接盤日漸慘淡的smart品牌。

近日,天眼查信息顯示,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二手車經銷;充電樁銷售;智能車載設備銷售;電子產品銷售等。

可以看出,全新合作的驅動下,smart的電動化轉型步伐正不斷加速,而對於兩大資方而言,這樣的變化,也似乎意味着“雙贏”的開始。

產品淪爲“雞肋”,電動化轉型已成最優解

71ps的馬力,不足3m的車身,曾經象徵着白領、輕奢的兩門小車,伴隨北美、加拿大等各主要市場退市,也逐漸淪爲奔馳手中的“雞肋”。

奔馳獨立運營smart品牌的19年間,累計虧損近40億歐元。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看來,smart所處的小型車市場在最初就是奔馳品牌的探索性嘗試,如今,主流豪華車市場日趨火爆且smart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下,當初並未使用奔馳標識的smart對於奔馳品牌而言已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從產品價格來看,A級車已經成功幫助奔馳品牌完成了產品下探。就當前的汽車市場而言,以傳統燃油車見長的奔馳很難繼續降低smart成本,這也意味着,smart無法再爲奔馳品牌提供更多的下探空間。

同時,面對日益壯大的新能源市場,體系、規模較小的smart在產品路線切換中存有具備充分的品牌延續性與靈活性,儘管奔馳目前在新能源技術方面並無太大優勢,但憑藉吉利旗下的浩瀚平臺,將smart徹底切換爲純電動汽車品牌,顯然是“品牌二次利用”的絕佳選擇。

尺碼放大,小衆潮流打入“走量圈”

拉長時間的進度條,可以看出,smart的成功與衰落,似乎都源自於消費人羣定位的獨特。自問世之初,smart鎖定的便是年輕小衆消費羣體,註定難以成爲主流車型。儘管上市伊始的藍海市場使smart享受到一波紅利,但受限於狹小的市場空間和高昂的產品定價,銷量困局自然不斷擴大。

正是如此,隨着吉利的加入,smart率先向品牌定位“開刀”。

據外媒報道,智馬達將於明年在西安工廠投產smart緊湊型純電動SUV,並於今年9月在慕尼黑的IAA上首次亮相。

smart全新SUV假想圖

“這將代表全新smart的創新成果。”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銷售、市場和售後副總裁李德思(Daniel Lescow)表示,新車由梅賽德斯-奔馳設計,並基於吉利SEA浩瀚架構的小型車分支平臺打造。同樣,戴姆勒造型負責人戈登·瓦格納也曾表示,“該產品與ForTwo沒有太多共同點”,“我們抓住了重塑品牌的機會”。

顯然,小可以精緻,但太小卻很難輕奢。放大尺碼後的smart,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視角下的溢價空間,並邁出A00圈層,進入大衆化的“走量車型“行列。

吉利爲何接手“燙手山芋”?

“吉利控股將把研發、製造、供應鏈等領域的優勢及對中國市場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資公司,促進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揮協同效應,推動smart品牌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對於全新的合作,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

可以預見,憑藉吉利現有的供應鏈體系,盤活smart並不算難事,但在奔馳單獨運營尚且持續多年虧損的情況下,接手這塊“燙手山芋”,依舊令衆多業內人士所不解。

目前,加上合資的smart,吉利已擁有極氪、幾何、極星、楓葉以及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旗下的遠程汽車和倫敦電動汽車共7家新能源品牌,產品品類幾乎做到了高中低端的全覆蓋。

在這樣的棋局上 “做加法”,難免加重吉利的負擔,稀釋集團資本、技術實力甚至造成內耗。

同樣,從國內市場來看,今年一季度,A00級車型銷量佔純電動車總銷量40.2%,A0級、A級、B級、車型分別佔據了5.87%、18.94%、32.67%。儘管逃脫了難以“豪華”的A00組別,但B級純電SUV的定位也並沒有給smart留下太多發揮空間,在大空間和高配置幾乎佔據一切消費者購車偏愛的中國市場,緊湊型SUV的精緻、輕奢,很難爲用戶講出“打動錢包”的故事。

橫亙在中國市場的諸多困局,無疑增加了品牌發展的不確定性,但對吉利而言,重金押注的smart,似乎更像是一塊歐洲市場的“敲門磚”。

“吉利的適時入股除了可以讓其與戴姆勒的股東關係更加融洽之外,更能讓其以更低的成本拓展海外小型精品電動汽車市場,爲其走向歐洲鋪路。”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看來,經過奔馳的多年打磨,smart精品定位已經滲透至歐洲諸多國家,在全新產品的帶動下,吉利可以利用smart原有的市場份額爲基礎逐步走入歐洲市場。

倘若smart保持並拓展現有市場份額成功,吉利很容易憑藉較低的生產成本和國內優質的供應鏈體系扭虧爲盈,而背靠戴姆勒集團強大的體系運營價值,尚未完全走出國內市場的吉利汽車也自然會獲得不小的提升與幫助。

新能源汽車市佔率的不斷擴大,爲中國車企帶來了“揭竿起義”的條件,面對海外經驗不足的劣勢和“極星”品牌的不慍不火,憑藉smart“借道超車”,似乎成爲了吉利闖入歐洲市場、樹立集團形象的最快捷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