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据决定体验,当软件定义汽车,更需要静下心来想想,什么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买车前,总要到网上搜一搜功能配置,结果不搜不知道、越搜越迷茫,因为信息太过繁杂,特别是在智能方面,可能这辆车有自动泊车,那辆车有声纹识别,过一阵又有了车家互控,林林总总,让消费者得上“选择困难症”。


企业陷入内卷,用户选择困难,究其原因,是广泛存在的点状思维,让汽车行业缺少整体升维的惊喜。



破除点状思维 不再“打游击”



汽车行业有个热词叫做“体系力”,简单理解就是“综合素质”,可以认为,车企已经意识到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过很多企业将体系力的重点放在整车制造上,对于智能则着墨甚少。


问题放着不解决,就会越聚越多。点状分离式智能无法解决用车时的焦虑,传统、被动的“点状、应急、区域”智能化,亟需向现代、高效的“线状、长效、全域”迈进。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管欣分析指出,中国智能驾驶市场需要从点状发展向系统化、规模化发展,而WEY品牌正在走的,就是这条路。


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管欣



新一代智能汽车WEY看来,智能化不是简单的传统汽车行业游击战,而应该是供应链的技术突破。对此,WEY品牌总经理李瑞峰给出了解释,WEY的智能化是系统化、规模化和阵地化。


WEY品牌总经理李瑞峰



“我们所做的就是‘三智融合’,有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功能维度,也有智能服务的维度。智能服务就是把人、车、服务和终端全部打穿,实现真正智能化,让智能不仅有科技感,更有温度、人性化,让用户用着更加爽或者更加有炫耀感。”他说,“科技与消费者相融合的出行服务体验,是我们对于WEY品牌全新定位的升级。”



打通“壁垒”,系统化解决问题,WEY给汽车智能带来新战法。



从“咖啡”开始 打响“阵地战”



新战法,必定是有顶层设计、有具体部署。


一则,WEY在人才储备、技术采集、未来技术路线等领域均协同发展,技术储备和布局已相当完善;二则,为更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主动激发用户的需求,WEY从用户使用场景着手,进行技术迭代;第三,如果说1.0时代的智能化汽车是单项交互,2.0时代则是双向交互、让车更有温度,WEY在这方面持续强化,真正去打动用户;第四,WEY品牌不是单兵作战,它背靠日益强大的长城汽车,能够率先应用长城汽车的最新技术,也可共享集团的合作伙伴资源。



咖啡智能就是“阵地战”的成果。它以用户为中心,以车辆为载体,跨场景应用,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三智融合”的核心能力,从感知、数据、HMI、服务与体验等多层次推动车辆的智能化提升,从而构建新时代出行服务生态。



对此,管欣的观点是,“长城开始打阵地战,全面向智能化进军,是真正有规模地、全面地向智能化迈进。“在这个过程中,WEY品牌是先锋军,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七个应用阶段,系统化推进”。



造风者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汽车行业风头最劲、变化最大的品牌,WEY必居其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