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事情。

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英国正式脱欧,欧盟分崩离析;

澳洲的大火和非洲的沙漠蝗灾,让人们感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美股一个月内连续4次熔断,美联储开始大量印钱放水;

全球经济增长为负,油价甚至一度达到每桶-37.63美元,只要你能拉走原油,我们倒贴钱给你;

蛋壳公寓暴雷,从此引发了一系列对资本的监管,蚂蚁金服也被约谈;

嫦娥五号挑战月球采样并返回,达到了无人探月的极致;

美国对华为实施芯片禁令,特朗普签署TikTok(抖音国际版)禁令,经济斗争逐渐白热化;

随后,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无数人心中的“灯塔”逐渐崩塌;

而风景这边独好的我们,却成了全球唯一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2020年的汽车行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年初的汽车消费几乎是“头部以下截肢”,进入下半年之后逐步开始复苏,到年末开始强势增长。快到年底了,买一台车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

就比如12月的轿车月销量,多款车型强势复苏,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自主品牌开始崛起。造车新势力们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式开始对老牌造车企业发起冲击。

不过合资车企也不甘示弱,在最大的紧凑级轿车市场,销量前10中霸占9席,充分用实力证明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在这份乘联会发布的年度销量榜单中,竞争最激烈的还是前两名——日产轩逸和上汽大众朗逸。

这对欢喜冤家,交替霸榜前两名已经有些年头了,双方总是打得不可开交。到了今年却似乎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日产轩逸的销量比去年同比增长13.9%,而上汽大众朗逸则是跌去8.5%。从数据上看,轩逸蚕食了不少朗逸的市场,出了一口去年被朗逸力压一头的恶气。

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朗逸拿不动刀了,还是轩逸飘了?

怦然心动的设计

国内的消费者最看重的,除了品牌之外,第二点就是设计。

在同等价位下,车辆的机械素质很难拉开差距,最终往往演变成设计的比拼。

在这一点上,外观设计更加大气的日产轩逸有着不少的优势。

第14代轩逸采用了日产全新的V-Motion2.0设计语言,大V型的前进气格栅搭配回旋镖式全LED前大灯,让整台车看上去非常灵动。车身侧面的流体动感双腰线和隐藏式C柱带来的悬浮式车顶设计,进一步从细节上勾勒出了日产轩逸的设计感。

而且在2021款的新车上,日产轩逸在全系增加LED尾灯的同时,还为2021款轩逸 1.6L XL CVT智享版车型提供了特殊的魅影套装。其采用熏黑后扰流板、熏黑前进气格栅、熏黑门把手、熏黑轮辋等多处定制的外观设计,凸显了日产轩逸的个性和运动风格,相信会得到不少人的好评。

2021款轩逸 1.6L XL CVT智享版 魅影套装

除此之外,日产全新的CMF平台对车身结构进行了大量优化,让第14代轩逸的高度比起前一代来说降低了56mm,宽度则是增加了55mm。这种接近豪华轿车的车身宽高比让日产轩逸的风阻系数仅有0.26Cd,几乎接近“战神”日产GT-R,而且从外观看上去更加时尚大气。

相比之下,上汽大众朗逸则是采用了大众“套娃”式样前脸,多横辐式的前进气格栅搭配单色车身,显得更加庄重典雅。有时候,从后面乍一看根本分不清是身为A级车的朗逸还是身为B级车的帕萨特。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买朗逸,更多的是为了买个大众标。

这种中庸风格的设计虽然肯定不出错,但也不像日产轩逸那样出彩。

在时下流行的运动风格面前,或许很难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轩逸不仅是外观更像“小天籁”,在舒适度方面也紧追“老大哥”的步伐。

轩逸的外观不断进化,舒适性也跟着精益求精,轴距从原来的2700mm进化到了2712mm,远超同级,甚至已经达到了A+级别,646~907mm的膝部空间和1480mm的横向车内空间甚至已经媲美B级车,能够带来极为舒适的乘坐空间。

轩逸特有的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更是继承了日产“沙发厂”的美誉,经过NASA认证的护脊座椅结构能够提供从腰部到背部的定制化贴合支撑,柔软的填充物搭配宽厚的座椅,无论是日常驾驶还是长途出行,都可以有效减轻驾驶中的疲劳感。

最关键的是,日产轩逸的后排地台几乎是纯平的。对于偶尔需要乘坐5人的时候,轩逸比起后排地台高耸的朗逸来说,可是要舒服太多了。

而且针对消费者对高配置的需求,2021款轩逸还针对主销车型提供了车载行车记录仪、双区独立控制空调,在安全和舒适方面有了小幅度的提升。针对音响,还增加了Arkamys高保真经典AI音效算法,通过软件来最大化发挥音响硬件的优势,让消费者随时能够享受高品质音乐带来的舒心。

细节方面,日产轩逸同样不逞多让:这套荣获2020沃德十佳内饰的设计,甚至能够让人感受到越级的豪华感。

在选材用料和工艺上,轩逸大量采用了贴近自然皮肤质感的皮质材料,中控两侧和车门包覆等不易察觉的位置都用真皮进行包覆,手感细腻柔软。座椅则采用了双拼色的设计,加之精细的缝线,带来了极佳的视觉效果。

最值得一提的是,顶配车型所具有的菱形格纹设计,甚至能带来豪华车型所拥有的质感,这在A+级车型上出现,尚属首次。

总的来说,在设计方面日产轩逸凭借着优秀的细节处理和越级的设计,成功在和朗逸的比拼中胜出。

顶级的配价比

但光说设计是不够的,这有点像“关公战秦琼”,不提价格就说谁胜出,那最终应该是劳斯莱斯最棒。

所以同样是紧凑级轿车,我们决定拿指导价为13.39万元的2021款1.6L XL CVT智享版日产轩逸和指导价为13.69万元的2021款1.5L 自动视野版上汽大众朗逸来做一次对比。

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指导价更低的日产轩逸,配置比朗逸要多的多!

日产轩逸的胎压显示、倒车影像能有效提升驾驶时的安全性,真皮方向盘和后排中央扶手的加入也会让日常的驾乘更加舒适。在便利性配置上,日产轩逸的自动大灯、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远程启动、全液晶仪表等等也让朗逸无法还手。

朗逸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自动驻车、后视镜自动下翻、和副驾驶/后排车窗自动升降,以及多了2个扬声器。

而且,日产轩逸独有的Nissan Connect日产智联,更是让轩逸成了越级一般的智能车型!

具体智能在哪呢?简单来说,它有语音控制车辆、远程控制车辆、远程实时监测、车载在线服务、全时在线导航、在线影音娱乐这6大智能互联功能。

第14代日产轩逸,能够通过简单的对话,实现对车辆车窗空调等基本操作、以及音乐导航电话等影音功能的语音控制。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好日产”,就能让自己的需求“被听见”,车辆帮你操作的同时,能够极大地提升便利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当然,比如现在这个寒冷刺骨的冬天,只需要打开手机上的智能APP,就能完成对车辆的远程控制。像是锁车、鸣笛、打开后备厢都是小意思,甚至可以提前启动发动机热车,让你坐进车里就能享受到日产智联带来的温暖感受。

而且通过APP,还能实时看到车辆状况。停车场找不到车了不要紧,“步行导航到车”;担心胎压不足,车况助手一键查看;不知道车被家人开去哪里了,“实时追踪车辆”;当然锁没锁车、关没关车灯,也只要一键就能操作。

这一切,都是通过日产轩逸的车联网功能实现的。它不仅能提供车载4G Wi-Fi热点,还能够通过联网功能实现保养提醒及服务预约、智慧加油、定期OTA升级、对家人提供安全到达通知等服务功能,一切以贴心服务为中心。

而它的全时在线导航功能,也比手机自带的高德地图要好用不少。不仅是因为屏幕更大、阅读更方便,它在手机端的实时在线导航、智能惯性导航等功能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目的地发送到车、离车步行导航等功能,让出行变得更加便利。三维实景地图还自带组队模式,再也不怕自驾出游和朋友们掉队了。

如果万一把朋友们甩在身后了,也不用担心旅途会无聊。找个服务区停车休息的时候,日产轩逸的酷我音乐和爱奇艺视频等影音娱乐APP,能够让旅途中的身心得到放松,10年基础服务流量免费也不用担心看个电影还要被收几十块钱流量费,海量资源提供优质的沉浸式体验。

除此之外,日产轩逸还通过日产智行,提供了丰富的七大主动+被动安全配置。

七大主动+被动安全配置

其中,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EAPM油门误踩纠正、CTA倒车车侧预警和IDA疲劳智能预警均为同级独有的安全驾驶“黑科技”。

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前面两辆车的相对距离,预测驾驶者视线之外的风险,即使看不到前车的前车也能及时进行碰撞预警;搭配IEB预碰撞智能刹车,能够在前车急刹车、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帮助你主动踩下刹车踏板,避免事故发生。

而EAPM油门误踩纠正在车辆缓慢行驶时,能够规避司机“把油门当刹车踩”;CTA倒车车侧预警可以在“倒车不看后视镜”时,有效防止剐蹭和误碰,堪称新手福音。

此外,IDA疲劳智能预警、BSW变道盲区预警、LDW车道偏离预警的反应周期也极为迅速,拥有较高的系统成熟度和可靠性。

在后方盲区来车的时候,日产轩逸A柱上的警示灯会进行闪烁,提醒车主注意;如果车主无视提醒、依然变道的时候,还会打开蜂鸣声警报,偏离车道的时候也是如此。

有了这7大驾驶辅助安全系统保驾护航,再配合日产轩逸的RVM倒车视频影像、HSA上坡起步辅助系统、TPMS智能胎压监测系统这三大常规安全配置,轩逸的车主们就好像拥有了一款高度可靠的安全防范屏障。

如此智能、如此安全的车,在这个级别中,也只有日产轩逸做到了,可以说花A级车的钱,越级地买到了B级车的配置。

安全方面,被动安全方面,得益于CMF平台的使用,轩逸在A柱、B柱、内门槛及门槛横梁、前后防撞钢梁等核心部位,均采用了超高强度钢。

Zone Body区域车身结构+1.5Gpa UHSS高刚性车身的组合,整车980Mpa以上使用比例超27%,590MPa以上使用比例高达43.6%,在同级车中数一数二。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C-NCAP评测中,14代轩逸以综合评分率91%的成绩,领先同批次车型,获得了顶级五星安全评价。

居家出游两相宜

当然,除了设计和配置这种软实力,硬实力也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许多老司机说得好,买车要买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缺一不可。

那么日产轩逸和上汽大众朗逸,究竟谁的三大件更优秀?

第14代轩逸搭载了一台全新的第3代HR16智能发动机。它在上一代发动机的优异性能之上,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

同样是自然吸气发动机,日产轩逸的这台发动机能够爆发135匹的峰值马力和159牛·米的峰值扭矩,相比朗逸的113匹和145牛·米,提升了差不多20%之多!而排量仅大了0.1L,只有7%。

这是由于日产轩逸的HR16发动机依托于“战神”日产GT-R上那台VR38发动机著名的镜面熔射缸孔技术,匹配e-VTC电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技术、TCV多级扰流控制技术和EGR废气再循环系统……总之,先进就完事儿了。

而且这台发动机,还真正做到了“又要马儿少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同为工信部综合油耗,日产轩逸仅有4.9L/100km,接近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水平傲视同级别,更是甩开了大众朗逸5.5L/100km两个身位。

在日常使用中,两台车的油耗甚至会差出百公里1个油的水平,如果按照10万公里的使用时长来看,就是相差6000块钱,基本差出来一台iPhone的价格!

这也得益于日产轩逸发动机与CVT变速器的完美配合,动力输出不仅平顺,而且能够自由分配变速箱减速比来达成高效输出的目的,无论是低速起步还是中高速补油,都如同庖丁解牛一般顺畅自如。比起朗逸10年前的6AT来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而且日产轩逸前悬架区域的U型半框式副车架升级为全框式副车架,显著提升了底盘的刚性和稳定性。后悬架升级的最新结构也使得悬架的横向支撑刚性提升了20%,整个车身前段的扭转刚性提升10%,让车身在动态中的反应和跟随性更加迅速。

体现在驾驶中,就是第14代轩逸转向的灵敏程度大幅提升,可以说是随转随有。在高速通过匝道的时候,悬架的支撑性非常到位,而在通过减速带等不舒适的路况时,它又会提供足够好的滤震性,让轩逸的表现不像一台A级车。

再配合它独有的IDM智能公路稳行系统,通过系统中ITC智能循迹控制、iEB智能发动机制动、IRC智能稳行控制三大功能模块共同协作,实现对车辆纵向、横向以及垂直方向的控制优化,有效提升车辆操控稳定性。

写在最后

在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最终比拼的其实只有两项,一是产品力,二是价格。

从产品力来看,轩逸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机械素质上,都为中国消费者进行了量身定制化的升级,懂得消费者的痛点,并加以解决,俘获了大量消费者的心。

而价格方面,又颠覆了人们对于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解,居然是典型的低价高配。轩逸也正是靠着这两点,才能成功登顶销冠宝座。

进入2021年之后,轩逸能否继续创造辉煌?相信车主们会用手中的真金白银,告诉我们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