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繽越曾一度進入我的購車選項之中,因爲在一次測評過程中這臺車的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價格配置等各個方面也都符合我的要求。不過唯有一點,三缸機還是讓我退卻了。

價格偏高但銷量真不錯

繽越從上市起,就呈現出一種強勢的姿態,從2018年11月也就是上市的第二個月開始,繽越幾乎每個月的銷量都超過萬臺,這在當時幾乎由兩本壟斷的小型SUV市場幾乎是個奇蹟,而之後大衆的小型SUV途鎧、別克的昂科拉等上市或者換新,也依舊沒有將其擊垮,繽越隱隱成爲繽智與XR-V之後的小型SUV第三極,也成爲了國產小型SUV的代表作。

今年隨着人們生活恢復正常,繽越的銷量逐漸回升,從4月的7千餘臺回升至7月的1萬1千臺,而在這段時間裏,許多曾經賣得不錯的熱門小型SUV一蹶不振。從某種角度去看,這足以證明這臺車已建立起不錯的用戶口碑,而其性價比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爲什麼說繽越的性價比高呢?繽越的價格其實並不算低,7.98-12.98萬的價格區間已經覆蓋到一部分吉利博越的價格區間。性價比不止得看價格,還得看性能。

雖然這臺車的起售價格是7.98萬,但實際上在銷售終端1.0T版本和1.4T手動版本根本沒現車,即使有,其優惠也比其它版本更少,所以這臺車實際上是從9萬開始賣,價格不算低。好在這臺車一直有着5000-8000元的優惠,還是得讓消費者佔點便宜。現在長安賣得不錯,所以4S店裏一些車型基本就沒優惠,從這一點去看,吉利還是更老辣。

來聊聊這款潮品的優缺點

說完價格,來說說它性能。這臺車的優點能俘獲大部分像我一樣對駕駛有需求的人,動力充沛甚至有些過於充沛,在重慶這個多山多彎的地方,這臺車的動力能夠貼合幾乎所有場景,爬坡上坎也好,加速超車也罷,這臺車總是不會讓你失望。

不過,這臺車的雙離合確實偶有頓挫,雖然不強烈,但在城市道路低速行駛時還是會帶來一些煩惱。同時這臺車的底盤或許有些過於追求運動性,也或許是扭力梁非獨立懸掛的特性,在過減速帶時會有些顛,輪胎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也有打滑的情況。

當然這臺車最大的問題還是三缸機。雖然我們有足夠的理論基礎來證明繽越這臺車的三缸機不會抖,目前也有相當數量的車主證明這款三缸機不僅沒啥問題,還具有省油的優點。但實話說,三缸機還是把對這臺車評價頗高的我給勸退,無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出問題,維權都沒地方找地說理去。

或許是爲了以防萬一,吉利給這臺車增加了1.4T動力,但這個1.4T發動機的技術是真差了點,我實在不太建議購買。

拋開三缸機不談,吉利繽越的其他地方還是不錯的。內部材料的使用相當厚道,外觀設計也稱得上潮品,比較令人驚喜的是,這臺車的NVH做得竟然還不錯,有超水準的表現。而在配置方面,繽越也跟上了時代,語音控制、車聯網、定速巡航等等都有裝配。

這臺車不管哪方面的表現都屬佳品,但就是這三缸發動機讓人實在糾結。

吸收了沃爾沃技術,試驗品成功了

對這款繽越,吉利算是給予了厚望,但這種“厚望”並不沒有勢在必得的信心。繽越的由來有些類似今天長安的CS75 PLUS,也是一臺靠技術成功的車型。

說繽越,就不得不先提一提領克這個品牌。自從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便一直在想辦法將沃爾沃的技術融入到自家產品之中。但直接使用沃爾沃技術對於品牌來說有一定風險,因而便出資與沃爾沃一起建立了一個新的品牌,也就是領克。

新品牌領克最開始自稱是合資品牌,但隨後又改口自己是實打實的自主品牌。領克的存在猶如斯柯達與大衆、奧迪之間的關係,作爲沃爾沃與吉利之間的技術緩衝帶,自然優先使用沃爾沃的新技術,比如當時號稱未來發展趨勢的三缸機和CMA架構,而後基於CMA平臺架構,吉利又自主研發出了BMA架構。

繽越是BMA架構下的吉利首款SUV產品,因此筆者說它是一臺被寄予厚望的試水產品並不過分。完全吸收沃爾沃技術之後的吉利之後的產品做得確實不錯,這款繽越拋開1.5T的三缸機與出色的底盤,安全性能也非常不錯。

繽越的前防撞梁寬度可覆蓋車頭65%,有完成吸能盒,車身用上了70%的高強度鋼和20%以上的熱成型鋼材。而在主動安全配置上,頂配車型上帶有道路保持輔助、車道偏離與主動剎車等配置,在這個價位裏也算出衆。

雖然2020款繽越推出了1.4T的四缸機版本,但根據筆者小範圍調研,真正走量的還是1.5T三缸機版本。這1.4T發動機的技術太老了,油耗又高動力也弱,試駕時比較一下兩種動力,有技術加持,就算是三缸機也能被接受。

主觀評論

繽越的成功與吸收了沃爾沃的技術不無關係,也有吉利能基於沃爾沃技術完全開展本土化研發的原因。繽越的成功也給了其他車企一些啓示,不管是收購也好還是自己獨立搞研發也罷,只要有技術底蘊在,只要能把產品做好,哪有賣不動的車。

還有一點或許也是其他品牌該學學吉利的,吉利的車在任何一個圖片搜索引擎上就能搜出好看的圖片,而其他的呢?那些個歪瓜裂棗對宣傳來說可真沒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