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雖然在4月銷量的新聞通稿中,長城汽車以“近十萬”、“同比勁增14%”等字眼來肯定自家的銷量業績,但在國內新車82703臺銷量的數據中,僅“哈弗”單一車型就佔據了55018臺的業績,再去掉皮卡20200臺、坦克5500臺以及新能源歐拉4613臺的數字後,留給WEY的銷量數字着實不多。



雖然隱而不發是冷處理的標準流程,但是醜媳婦總要見公婆。


從乘聯會公佈的4月份詳細榜單來看,WEY品牌老三樣的銷量分別爲:VV5,1368輛;VV6,2105輛;VV7 117輛。



三款車型月度銷量合計3590輛,與領克4月19021臺的銷量相比可謂“慘不忍睹”。而作爲旗艦車型的VV7,其銷量距離破百僅一步之遙。


與領克相比,WEY的處境尤其尷尬。


領克賣得不好,大不了另起爐竈重新再來。可WEY賣的不好,總不能把長城汽車魏老闆的姓氏都丟了吧?



所以藉助“咖啡智能”平臺的發佈,WEY品牌終於開始絕地反擊,5月21日上市的摩卡車型算是拉開了此次戰役的序幕。


作爲全新旗艦型中級SUV,摩卡本次上市共有5款車型,官方售價17.58萬-21.88萬。與現款VV7車系相比,摩卡車系很明顯意圖將WEY品牌的價格陣地堅守在20萬左右。


與領克堅守“運動性能”價值觀不同的是,摩卡在WEY品牌“安全”的口號下轉而謀求“科技時尚”這張新牌面。


你可以理解爲與時俱進,但也能看到WEY品牌在發展的道路上的確走了不少彎路,起碼在品牌定位與價值觀方面,WEY沒有領克那麼高瞻遠矚,與自己的目標客戶羣體達到高度一致。


外觀更年輕,內在“斷舍離”



所以在外觀上,摩卡用誇張的前進氣格柵來和隱藏式門把手來凸顯自己的運動科技感,但從遠處打量車身線條以及兩側後視鏡的位置,你會發現摩卡骨子裏還是VV7的味道。


甚至於用“換殼VV7”一詞來形容摩卡完全沒有違和感。



自2017年前設計總監皮埃爾離職後,似乎WEY在造型設計上又走回了長城汽車“借鑑他山之石”的老路,完全沒有VV7開天闢地時獨創一派的那種風範和霸氣。



並且詭異的是,在車身尺寸超越現款VV7的同時,摩卡的軸距反而比VV7還少了35mm,來了一波“負優化”。這個操作的確讓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摩卡車系最大的閃光點來自車廂內部。


首先是內飾風格變得簡約規整了。



坐到VV7的車內,雖然視覺上琳琅滿目,但卻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突兀的中控臺甚至給人一種壓迫感、擁擠感。



但摩卡的內飾設計師終於領悟了“斷舍離”的真諦,橫平豎直的中控臺營造了簡約的駕馭感受。同時藉助14.6英寸的中控屏、觸控的空調調節區域以及抬頭顯示區域三塊視覺顯示屏使得摩卡的科技化更加顯而易見。



並且與VV7車型相比,摩卡車機系統的操控界面終於更加直觀簡潔,各種功能調節更加易於上手,終於從單一的顯示器變成了人機交互的一個渠道,達到了業界及格水準。


在空間方面,摩卡雖然比現款VV7車系有着35mm的軸距“優化”,但滿足3口之家的出行完全夠用,應對三代同堂的五人出行肯定略顯擁擠,顯然這也超出了摩卡車系的服務範疇。


駕駛品質提升明顯,但油耗期望不大


動力表現方面,摩卡肯定比VV7提升明顯。


雖然還是2.0T發動機,但在48V輕混以及9速雙離合的搭配下,摩卡的起步和初端加速更加輕盈流暢,完全符合都市型SUV的靈巧操控定位,即使是女性車主也能忽略掉1.8噸車重帶來的物理弊端。



在試駕過程中,即使是一腳油門到底,車輛的提速也沒有那麼迅猛蠻力,發動機的扭矩被變速箱釋放得更加線性平和,坐實了摩卡“重舒適輕運動”的調校定位。


所以與領克車系相比,摩卡更適合長途出行,那種怡然自得的駕馭體驗纔是摩卡真正的意義所在。



但如果你被VV7的高油耗所折磨,那麼對48V摩卡的油耗你也不必要抱有很大希望。


雖然發動機能達到38%的熱效率,但插混動力摩卡纔是更高段位的典範優選,在油耗方面顯然長城汽車還沒有比亞迪的插混技術那麼自信、那麼從容。


褒貶不一的科技配置


在科技配置方面,筆者對摩卡車系主推的ADAS駕駛輔助系統、AR-HUD、手勢倒車以及循跡倒車等功能則褒貶不一。



首先說ADAS駕駛輔助系統。


媒體試駕時基本都是選擇非高峯時段,所以摩卡車系60公里時速以上才能開啓的“智慧巡航”功能在日常上下班通勤擁堵的路況中幾乎感受不到。相反在高速路段的自適應巡航功能的確表現不錯,並且短時間的無人駕駛也能增加行駛樂趣。


雖然更低的開啓速度才能讓ADAS駕駛輔助系統具備更強的實用性,但是長城ADAS系統下的自動變道超車功能的確在同級中屬於首創,基於攝像頭和雷達結合的硬件方案,摩卡在傳統車企陣營中的智能駕駛表現值得點贊。



而AR-HUD技術作爲首次出現在長城量產車型上的虛擬導航手段,之前在奇瑞、高德導航系統中早已應用,並且在試駕過程中摩卡還出現過虛擬車道線與實際標線不重合等問題。


雖然距離完美應用還有差距,但AR技術在導航系統的應用是潮流趨勢。起碼摩卡是已經上車了。



至於被有些媒體同行大呼新奇的“手勢挪車”功能在筆者看來就完全是個科技噱頭。


我承認這是個偉大的探索。但在這項技術能廣泛應用前,請各位回答我兩個問題:


一,如果自己的車撞了自己那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

二,如果在狹窄空間內使用手勢挪車功能,那你是先拿取物品再停車還是先停車再拿取物品?


所以在手勢挪車功能解決了實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還是隻能作爲向搭乘人員炫耀的一個科技噱頭。


在這裏筆者建議長城汽車的研發工程師們參考借鑑一下小鵬汽車的“無人自主停車”功能。那個是不是更香?



相反循跡倒車功能在筆者看來其實際價值應該得到凸顯。


這項功能即使對於老司機來說也是福音,更何況是衆多倒車焦慮的女性車主。這樣無論是曲折的小巷還是擁擠的衚衕,都能讓行駛更加和諧。


購買哪款更超值?


其實筆者更期待插混版的摩卡,因爲這能解決WEY品牌一直被人詬病的油耗問題。


但前期上市的5款車型中只有48V輕混系統。如果只能從這5款車型中選擇,筆者推薦次購買低配18.78萬的兩驅特版車型。



因爲與最低配17.58萬車型相比,兩驅特濃版車型增加1萬預算就多了懸架軟硬調節、HUD抬頭數字顯示、主動降噪、Infinity音響以及循跡倒車等諸多配置功能,而這些功能與21.88萬的最高配車型完全一致。


花18.78萬就能比肩21.88萬元的享受,這樣花錢才值。


另外作爲都市型SUV車型,筆者不建議購買四驅車型,因爲除了增加油耗之外在平時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完全沒有必要。


購買摩卡還是其他呢?


在17.58萬-21.88萬的價格區間內,除了WEY的死敵領克01外,摩卡的競品團可謂異常強大。



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4月的SUV銷冠東風本田CR-V,更加保值的一汽豐田榮放、入手價格更低的長安UNI-K、油耗只有零頭的比亞迪宋DM-i、合資超值的雪佛蘭探界者等衆多選擇。


所以在訂車之前,在其他品牌銷售顧問的跟進下,你可以多問問自己:真的要定這臺摩卡嗎?


寫在最後:


WEY品牌無論是對於長城汽車還是魏老闆來說都意義非凡。



這是一個車企對於個人崇拜巔峯狀態的產物,同時順應了品牌高端化的戰略發展路線,所以WEY品牌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對於摩卡,長城汽車可謂傾囊而出:更具話題的代言人、更新的平臺、更新的動力、更強的算力以及5年免費保養等誠意政策,都讓摩卡成爲家族的希望。



但現實往往充滿不確定性。


咖啡未必真苦,摩卡也未必真香。


在VV7車系4月銷量117臺的背景下,摩卡是否能替補上位、成爲長城汽車高端化再出發的開局車型,同時更重要的是讓WEY重拾信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