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選擇純電車型的時候,最大的誘惑是使用成本低,日常通勤非常便利。但同時需要入手的時候,關心最多的是電池的安全和續航問題,畢竟它不能隨時隨地能夠滿血復活。

但這個看似電動車的BUG有沒辦法解決呢?各大汽車品牌都在不斷尋找解決方案,包括刀片電池,彈匣電池等的安全技術方案,通過這種外力手段來對電池進行保護,從而增加它的使用壽命和保證續航里程。

今年3月,廣汽埃安發佈了全球首創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簡稱“彈匣電池”), 首次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同時號稱“彈匣電池第一車”AION Y的上市,這也證明了電池安全始終是消費者選購新能源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說到三元鋰電池,就不得不說另外一個類型的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在同等續航(600km)情況下,電池整包的重量能比其它磷酸鐵鋰電池減重超過100-150kg,相當於1.5-2個成年人的體重。整車的輕量化,能夠讓車輛的操控性能和加速性能得到明顯提升,適合追求駕控性能和超長續航的客戶;其次,三元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續航能力比磷酸鐵鋰電池高約10%,在冬季會實現更長的續航表現。而磷酸鐵鋰則具有4000+次的超高循環壽命,是其他三元鋰電池的兩倍,同時成本更低,適合有高頻次充電需求的客戶。因而,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兩種技術路線能滿足用戶不同的出行需求。

雖然三元鋰電池的綜合性能更強,但是磷酸鐵鋰電池熱穩定性更好,有更好的安全表現,因此過去大家一直在討論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誰纔是未來?這其實是個僞命題,電池安全的核心是保護技術而不是電池原料。而彈匣電池的出現,解決了選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的難題。彈匣電池系統,可從電芯本徵安全提升、被動安全強化、主動安全防控三大方面提升電池的系統安全性能。彈匣電池也是目前行業唯一能同時兼顧三元鋰和磷酸鐵鋰兩大技術路線電池安全的技術。

彈匣電池的出現,讓不同化學體系電池都實現了安全不起火,爲行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電池安全問題思路,終結了行業技術路線之爭,全面滿足用戶在不同出行場景下的需求。國內安全技術部門專門針對這個彈匣電池技術進行了相關的穿刺測試。

試驗結果顯示,磷酸鐵鋰(普通電池)整包在鋼針刺入電芯觸發熱失控後,出現了電壓下降、溫度上升現象,最高溫度爲329.4℃,且出現冒煙現象,持續16分鐘;而磷酸鐵鋰(彈匣電池)整包被刺後,最高溫度僅爲51.1℃,靜止48小時後,單體電壓降至0V,溫度降爲室溫,且無冒煙、無起火和爆炸現象,電池包狀態穩定。打開電池系統外殼,其內部結構完好。從試驗結果來看,搭載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的磷酸鐵鋰整包針刺相對普通整包,不冒煙且溫度僅爲51.1℃,是目前針刺熱失控實驗中表現最優的動力電池。

結語

從安全角度出發去研究電池安全技術是被動保護措施,也是確保電動車安全的重要途徑。畢竟電池的容量會越來越大,續航里程也會隨之增長,這個時候大容量的電池保護就是棘手的問題了,在測試論證和市場驗證雙管齊下的方式,纔會慢慢摸索出解決電池BUG的有效方法,這樣我們就真的可以開着純電車環遊中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