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操作猛如虎,賽力斯項目沒幾年,卻讓靠微車起家的小康股份,市值逼近900億元。


如果單純從企業核心硬實力和發展前景來看,中國本土汽車上市公司隨便拎出一個,似乎都輪不到小康股份。

根據該公司財報披露,2020年小康股份研發投入總額爲18.21億元,雖然其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12.73%,遠高於行業水平(甚至超過豐田、大衆的比率),但研發資金與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動輒幾十億級的公司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企業規模化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從研發佔營收比例這個角度來看,小康股份在研發上似乎捨得花錢。2019年,小康股份研發投入爲22.0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也超過了12%,但從總額上來看,有所下滑,減少幅度達到17.5%。

財報顯示,2020年小康股份的研發投入爲18.21億元,其中資本化研發投入爲11.01億元,佔研發總投入比例超過六成,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較高,不免令人產生質疑。

要知道,2020年,長安汽車研發投入資本化率爲23.85%,而比亞迪僅爲12.75%。

而這也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注意。根據小康股份財報審計報告給出的關鍵審計事項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康股份合併財務報表中開發支出賬面餘額爲18.35億元,由於確定開發支出是否滿足資本化條件涉及管理層的重大會計判斷和估計,依賴於內控的設計與執行,因此,“我們將開發支出資本化識別爲關鍵審計事項”。

另一方面,小康股份的研發投入能否轉化成產品技術實力和銷量,還有待時間驗證。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似乎並不太樂觀。

某種程度上,從現在的技術實力、品牌形象,以及產品矩陣結構來看,在業績表現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小康股份的資本市場表現似乎有些德不配位。

換句話說,小康股份的主營業務,也是靠着沒有規模化的賽力斯強撐門面,但其可能淪爲“雞肋”。

聚焦到整車業務,小康股份目前可明顯分爲三個板塊,分別是主打SUV和MPV的東風風光、主打輕型商用車的東風小康和新能源當家花旦賽力斯。

目前最受關注的賽力斯SF5,雖然只有兩個型號,表面上看也只有兩驅和四驅的區別,但實際上價格貴出3萬元的版本,採用了華爲三合一電驅動系統,將低配版位於後軸的異步電機挪到了前軸,在車後增加了一臺華爲永磁同步電機,但這臺增加的華爲電驅動系統,從性能參數上並不算亮眼,純電續航水平也比較一般。

在華爲商城APP中,賽力斯的好評僅爲93%(後漲至94%),遠不及華爲主要的其他產品(96%以上)。

雖然短期內在24萬元價格區間,賽力斯SF5憑藉“增程式、SUV、華爲”三大標籤,具備一定吸引力,但真正能一招致勝且長期發力的亮點,其實並不多。衆所周知,市場上已經有主打增程式的理想,正在進入的東風嵐圖,相比之下,賽力斯明顯缺乏硬核支撐。

有意思的是,賽力斯英文官網和中文官網稍有不同。雖然SF5已經上市,但前者仍然停留在概念車展示階段,而後者對英文版官網中的旗艦車型SF7,隻字未提。

另一方面,小康股份和華爲的合作看上去似乎是不錯的着力點,但小康並不是華爲唯一合作方,華爲很快也會跟比其更強大的長安汽車合作,年底“華爲版”極狐αS也將推出……

相比之下,東風風光旗下產品更“接地氣”,最貴車型也只有SF5價格一半多一點,通過多款入門級SUV、MPV主攻5萬~10萬下沉市場。而東風小康子品牌旗下專注於人們常說的微面產品,在輕型商用車領域,同樣依賴於相對入門的用戶需求。一輛SF5甚至可以買5輛東風小康的產品。

不難看出,某種程度上,小康股份目前三大子品牌組成的產品矩陣有些前後脫節,傳統的東風風光和東風小康在下沉級市場乘用/商用車市場定位較低,如今僅憑一款明顯依賴“華爲概念”的賽力斯強撐門面,可能會讓SF5有些力不從心,對小康股份產品矩陣來講,已經出現明顯斷層。

不過,不得不承認,賽力斯目前雖然難以強撐門面,但其爲小康股份在資本市場帶來的利好,和動輒拉起的漲停,着實令人眼紅,但可持續性,不免令人擔憂。

END Views of Autoskline

筆者認爲,小康股份力推的賽力斯,很像幾年前另一家商用車上市公司——福田汽車搞轉型,弄了一個寶沃汽車那樣,爲進入乘用車領域,專門從德國復活了一個死了幾十年的汽車品牌,但虎頭蛇尾,最終成爲累贅;反觀賽力斯,則是小康股份在美國搗騰SF motors,進一步引入國內,還跟華爲搞上關係。

可結局怎樣,恐怕股價再怎麼瘋狂,也不能說明什麼。

文字爲【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