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端,正發生着根本性變化。如果不順勢而爲,很可能被迅速變化的市場淘汰。


01.

一輛車在路上,只要大方向清楚了,哪怕偶爾偏離路線或偶爾減速都不怕,最怕經常180度掉頭並且反覆,或者停下來不動了。

兩年前,吉利旗下中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幾何新加坡亮相驚豔東半球,卻由於趕上中國出行(網約車)市場大爆發,某種程度上有些“因公廢私”;2020年疫情突然來襲,讓出行市場飽受打擊。

如今,高舉迴歸私人消費市場大旗的幾何品牌,面對的市場格局和競爭對手完全不同——蔚來、理想、小鵬紛至沓來,特斯拉發展已經“剎不住”,外資品牌接連在中國觸電,中國本土品牌也集體加碼電動汽車市場。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3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批售20.2萬輛,其中,純電車型16.9萬輛(同比增252.2%),A00級純電動汽車6.7萬輛,市場份額40%(上通五菱4.15萬輛,佔比24.5%),B級純電動車銷量5.2萬輛,市場份額30.7%;10萬~20萬元的A級純電動車市場份額僅佔約20%。

02.

這樣的啞鈴型電動汽車市場結構,早就開始在私人消費市場持續,且愈演愈烈。因爲過去幾年,不論是吉利、長城、比亞迪這樣的自主品牌,還是上汽、廣汽、北汽等大型汽車集團,A級新能源汽車的精力,基本上都集中在瓜分各大出行平臺、地方出租車的資源爭奪中。

2020年以前,網約車和出租車撐起來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差不多能達到整體比例的70%~80%。

由於吉利控股集團旗下較早推出曹操出行,所以幾何品牌從問世至今,幾乎憑藉幾何A一己之力,其銷量“不知不覺”來到15萬+,甚至針對私人消費的幾何C,都因出行市場還不錯的需求,而缺少推廣的彈藥和資源。

不過,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企業節奏和步伐後,吉利已經意識到問題,並迅速採取措施。

“我們的(純電動)渠道和團隊不足,但通過構架調整和梳理,強調以用戶爲中心來改變部門職能,讓幾何迴歸私人消費市場得到更多的機會。”對於如何在強敵環伺的市場中,讓幾何品牌突圍破局?日前,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傑在汽車K線等媒體的採訪中,正視存在的問題,並給出一套解決方案。

03.

不可否認,作爲目前全球TOP 10的汽車集團,吉利需要像豐田、大衆那些巨頭企業,考慮得更加全面。所以,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多元化發展,一直是吉利在新領域的路線。

“藍色吉利行動因客觀因素影響了時間表,但並非不做。”林傑表示,“隨着時間推移,以及政策、資本、市場突然爆發,吉利加大發展純電動市場更明朗。”

就幾何品牌而言,經過兩年市場沉浮,下一步會加強宣傳,得到企業更多資源。2021年上海國際車展,幾何A Pro發佈,將與幾何C聯手征戰私人消費市場。

引人注意的是,就在這次採訪後,極氪公司成立,以及極氪001上市,也凸顯了整個“大吉利”目前發展純電動的決心,與原來不同。

04.

如果說極氪是定位豪華、運動,與主流豪華品牌,以及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電動車公司競爭的品牌,主要價格區間在25萬以上。那麼對幾何而言,任務就更加明確,如前文提及10萬~20萬元市場,且這個市場一定會隨着電動車消費趨向理性而崛起。

林傑透露,幾何品牌目前也在打造基於浩瀚構架的車型,大約需要2年;明年幾何會有一款新車型,品牌的中短期銷量目標約10萬輛。未來,大吉利新能源板塊不排除都併入極氪公司。目前,已經有8個品牌將共享浩瀚構架,打造電動車產品,其中包含非吉利體系的品牌。

爲了改變傳統汽車公司渠道僵化,做不好純電車型的現狀,幾何品牌開始採用當前純電動汽車營銷效果比較不錯的“類直營”制度,在純電動車主銷的20個城市派駐城市經理,嘗試主機廠主導的“直營模式”。

甚至在店面人力考覈等方面,幾何品牌都會與從前不同——主機廠也將承擔工資。“我們底薪高,不考覈銷量,只考核與用戶交互。”雖然這會帶來高昂的成本,但卻真正實現品牌端的內容輸出,且與用戶溝通中沒有額外的阻礙。

在林傑看來,幾何品牌的使命不變,就是爲大吉利在純電動私人消費市場最大的細分價格區間,埋下伏筆。或許,伴隨時間和商業化普及程度提高,消費者遲早會迴歸這個“中間區域”,新能源市場也應該是橄欖型的,而非啞鈴型。

文字爲【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