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咖加用戶:奶油花捲君

在政策的引導下,過去的幾年裏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百花齊放,各大造車新勢力層出不窮,力圖利用政策紅利在市場站穩腳跟。而更多爲人所熟知的廣大全球化傳統車企,由於BEV和PHEV車型的成本高、利潤低,在當時並無意參與競爭,僅僅爲了應付政策而推出了一些不着邊際的油改電車型來賺取積分。但是在全球排放政策日益嚴苛的當下,這些傳統車企也不得不開始加入這場戰鬥,不僅開始投入更多的研發實力來打造全新的電動車產品,也開始在主力市場佈局充電網絡。大衆集團作爲進入我國最早、對我國消費者影響最爲深遠的車企自然也不例外,將自己的重磅純電動產品ID.4投放到了中國市場,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車型分別爲ID.4 CROZZ和ID.4 X,在試駕車到位後我立刻前往4S進行了體驗,看看傳統大廠的產品是否能夠在晚進入市場的情況下表現出足夠強大的競爭力,來奪回被新勢力“彎道超車”時所佔有的份額。

【外觀設計】外觀設計方面,ID.4 CROZZ既保持了大衆集團車型一貫的設計語言,又脫離了大衆燃油車型的風格,跨界的造型整體看上去非常協調,動感十足,我個人很喜歡。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門把手,看上去是一個傳統的汽車門把手,但實際上這個把手是沒有行程的,裏面是一個類似於很多車輛後備箱開關的電子開關,我認爲相比各種完全隱藏式門把手(很多車型的電動彈出式或是Model 3那種單手打不開的反人類機械隱藏式),這個設計要討巧很多,既能減少風阻,又能在減少複雜結構的同時實現更加快捷的單手操作,不過我還是覺得按下這個按鍵所需要的力量還是稍大了一些,希望以後能改進。

ID.4 CROZZ的外觀設計

【內飾設計】ID.4 CROZZ的內飾設計走簡潔路線,線條層次鮮明,風格相對保守,既沒有花裏胡哨的多聯屏,也不像Model 3一樣將所有功能集成在一塊大屏上,配置了一塊在右側集成了換擋旋鈕的小尺寸液晶儀表和一塊獨立的中控大屏,並且保留了相當多的實體操縱桿、旋鈕和觸控按鍵,令人感覺正常且舒服。配合車內氛圍燈,能夠營造出不錯的高級感。

ID.4 CROZZ的內飾設計

ID.4 CROZZ的門把手設計

【靜態體驗】進入車內,落坐前排,駕駛位人機工程學模型明確給出好評,座椅調節範圍表現很好,坐姿可以被調整到比較低矮靠後的位置。方向盤支持四向手動調節,調節範圍極廣,並且由於儀表盤與方向盤一起移動,因此ID.4 CROZZ無論怎麼調都不會出現方向盤擋儀表的問題(當然如果非要如果你非要配合座椅調到一個擋儀表的姿態的話,就當我沒說),總之,絕大部分駕駛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這臺車上找到合適的駕駛坐姿。前排座椅本身也給出絕對好評,材質分佈合理,坐墊長度表現很好且傾角可調,具有足夠的下陷感的同時還有良好的支撐性,座椅靠揹帶有腰部支撐調節,對腰部、肩部的支撐表現也都非常到位。

ID.4 CROZZ的前排表現

車內人機交互方面的表現也還不錯,先說優點,方向盤造型設計合理,三九點握持手感極佳,多功能按鍵有一定鍵程並且帶有比較強的震動反饋,雖然仍不及傳統物理按鍵的手感,但也比把方向盤按鍵設置成滑動或無反饋觸控的二百五車型強了很多(再次批評小鵬P7),不過此處的材質爲鋼琴烤漆面板,極易沾染指紋,影響美觀。杯架、儲物格以及中控屏的位置的佈局都比較合理。中控屏幕的菜單邏輯比較清晰,沒有什麼學習成本和上手難度,各項功能的層級設置沒什麼問題。當然不足之處同樣也存在,首先是這個液晶儀表的尺寸我認爲還是太小了,能夠顯示的信息非常有限,另外,中控屏的流暢程度雖然已經比高爾夫8好了很多,但仍然存在間歇性的卡頓,並且滑動操作邏輯也還是有優化空間,最後,我認爲問題比較大的地方還是屏幕下方的幾個觸控按鍵,沒有震動反饋不說,最令人頭疼的是在操作中控屏時會有很大幾率誤觸雙閃警示燈開關,在這樣的佈局下,這個開關被設計爲實體按鍵明顯是更好的選擇。

視頻正在加載中...

ID.4 CROZZ方向盤多功能按鍵演示

將前排座椅固定在我的舒適駕駛坐姿下來到後排,後排的整體乘坐表現給出中好評,腿部空間和頭部空間表現都非常不錯,並且後排中央乘客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在大衆車型上看到幾乎純平的後排地板着實是一件新鮮事)。座椅本身的表現良好,最大的亮點就是坐墊,又高又長,傾角合適,乘坐體驗極好,靠背表現也不錯,角度適中,對腰部和肩部的支撐也比較到位。而後排唯一的問題還是出現在大衆集團被人詬病已久的前扣式頭枕上,雖然不像奧迪A4L、A6L那麼令人不適,但還是給後排乘坐體驗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比較可惜。在這裏我想再強調一下,一臺車的後排乘坐體驗不止與空間相關,還與座椅造型高度相關,甚至就腿部空間這個單一概念來看,也不能單純的用後排坐墊前沿到前排座椅後背的距離來表示,ID.4 CROZZ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這臺車從圖片上看腿部空間並不大,但實際上這不過是由於後排坐墊很長導致的視覺效果罷了,實際空間表現是非常不錯的。

ID.4 CROZZ的後排表現,看似腿部空間不大,但實際是因爲坐墊長度較長導致的

後備箱的表現也相當不錯,開口和地板高度比較低,方便搬運行李,看上去無論是進深還是寬度都沒有受到電池組的影響,後排座椅支持放倒,能夠拓展裝載空間,後備箱地板下方還有一個比較深的儲物格,此處用一種簡易到極致的方式固定了簡易隨車工具,而且這個位置並沒有覆蓋植絨材料,僅僅貼了一些止震膠墊,顯得極爲草率。

ID.4 CROZZ的後備箱表現

最後必須要批評一點:中央扶手箱異響,熟悉大衆車型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很多大衆車都有這個問題,算是通病了,甚至很多車型中央扶手箱異響的音色都幾乎一樣,ID.4 CROZZ也沒能逃脫這一厄運,無論是展車還是試駕車,在打開中央扶手箱的時候,都會發出比較刺耳的嘎嘎聲,雖然開合手感沒問題,但這聲音還是凸顯了廉價感。

視頻正在加載中...

ID.4 CROZZ中央扶手箱異響

【動態人機交互體驗】ID.4 CROZZ上具有兩個非常有特色的配置,分別是AR HUD和ID. Light智能交互呼吸燈。AR HUD的尺寸非常巨大,分爲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分用一個很小的長方形區域來顯示車速等基本信息,承擔了一部分儀表盤的功能,上半部分面積較大的區域則用來配合導航系統來給駕駛員進行轉向提示,在距離需要轉彎的路口越來越近的過程中,AR HUD的上半部分區域的提示箭頭動畫會越來越大,直到駕駛員完成轉向。ID. Light是一條夾在中控臺和擋風玻璃之間的LED燈帶,在行駛過程中會配合車輛的導航和駕駛輔助系統給駕駛員提供燈光提示。實際使用下來,我並不喜歡AR HUD的功能,首先是下方顯示基礎信息的區域尺寸太小了,加上小尺寸液晶儀表,使得觀察車輛基本信息成了一件比較費眼神的事情,而上方的提示區域由於經常有變化的動畫,因此在我的駕駛過程中,這個AR HUD非但沒有幫到我,減輕我的觀察壓力,還反而對我造成了不小的干擾,不過好在這個上半部分區域可以單獨關閉。而ID. Light在我看來是個非常不錯的設計,能夠很直觀的給駕駛員各種提示的同時,還不會對駕駛員造成干擾,實際效果看上去也非常的新潮、有科技感。

【動力總成】此次試駕的車型是指導價23.99萬元的ID.4 CROZZ長續航PRO兩驅版,標稱續航里程550KM,搭載一臺最大功率150kW的永磁同步電機。可以看得出來在動力參數上非常的保守,並沒有朝高性能方向發展,實際開起來的表現也是如此,作爲一臺純電動汽車,ID.4 CROZZ的加速能力確實比較一般,主觀感受是一臺0到100km/h加速成績在8.5秒左右的車。平順性和響應性雙維度都能明確給出好評,首先是動力加載的細膩程度已經非常接近Model 3和Model Y的水平,行駛過程中無論給出什麼樣的動力請求,響應都非常迅速,並且都能夠有一個非常平滑的曲線式動力加載過程,沒有任何的突兀感,唯一可以稱得上是不足之處的就是在起步輕踩加速踏板時會有概率出現一個小闖動,剎車時的表現也同樣出色,無論在哪種模式下,制動力的加載也都令人非常舒服,並且ID.4 CROZZ的制動系統可以實現CRBS,剎車腳感很好,機械制動和電制動的銜接過程也沒有什麼問題,這方面的表現已經超越了豐田的一衆THS2車型。總之,ID.4 CROZZ的動力總成的調校水平絕對是可以給到高分的,遠超蔚來ES6/ES8、小鵬P7、比亞迪漢EV,以及我之前試駕過的寶馬iX3。

【轉向/日常操控】轉向手感給中評,這點我倒是沒想到,因爲大衆近年來的很多燃油車型的轉向手感是非常出色的,可惜的是這一點在ID.4 CROZZ上沒有得到繼承。雖然ID.4 CROZZ的方向盤回正力矩和阻尼的隨轉向角度增益比較線性、合理,但隨速度增益幾乎完全沒有,就導致這臺車在低速狀態下感覺轉向比較黏,而高速狀態下又覺得阻尼不夠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D.4 CROZZ的轉彎半徑極小,小到在雙車道都能夠輕鬆完成車輛掉頭動作,不過由於沒有可變轉向比的設計,這就導致了這臺車的轉向圈數非常多。車身跟隨性表現比較一般,主要體現在駕駛員給出轉向輸入時,雖然ID.4 CROZZ的車頭動作極快,但車尾的動作明顯就要慢很多,導致整車的重心偏移速度不夠快,轉向時車身姿態的控制不錯,沒有大幅度的側傾,也不會出現動作完成後的明顯回擺,總之這臺車日常的操控表現中規中矩,符合舒適家用的定位,沒什麼運動感可言。

【隔音濾震】隔音靜謐性明確好評!我在試駕之前完全沒想到ID.4 CROZZ會是一臺如此安靜的車,電機噪音幾乎完全聽不到,風噪抑制表現也比較優秀,尤其是行駛在成都三環路主道上時的胎噪抑制水平給了我很大的驚喜。生活在成都的朋友們應該都深有體會,成都三環路主道的大部分路面是比較糙的,絕大多數車輛行駛在三環主道上車內都會有比較明顯的胎噪,而ID.4 CROZZ卻非常安靜,當然這很可能跟所搭配的固特異 EFFICIENT GRIP PERFORMANCE自修復輪胎有關。

ID.4 CROZZ配備的20寸固特異自修復輪胎

濾震表現同樣明確給出好評,能明顯體會到是舒適性取向,與Model Y是兩個風格,整體高級感極強,對小震動的抹除效率很高,減震器的工作節奏比較快,在細碎路面上的穩定感很不錯,對大震動的過濾也非常柔韌,相當有質感,不過在過一些較高減速帶時,過坎之後車身還是會出現一些晃動,但晃一兩下之後很快就能收住。

【總結】ID.4 CROZZ的定位非常準確,就是一臺舒適好開、適合家用的電動SUV,並且很難得的是在此基礎上這臺車的配置還很高,動態高級感也很強,因此拋開續航里程不談,這臺車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比我所開過的任何一款汽油大衆車都要“良心”,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對手握純電動購車指標的限牌地區消費者來說,買這樣一臺車作爲家用真的是很不錯的選擇。從ID.4 CROZZ可以看出,傳統國際化大廠的實力仍然不可小覷,不光是車輛產品本身具有相當高的完成度,而且大衆集團也開始在全國主要城市部署自己的專屬快充網絡,試圖消除此前特斯拉在這方面存在的絕對優勢。如果新勢力們不盡早放下噱頭,潛心研發,拿出完成度更高的產品,那麼所謂的“彎道超車”也終將是紙上談兵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