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咖加用戶:Darryl王灰熊

這是一篇拖了很久的文了。究竟拖了有多久呢——試駕的時候我還穿着羽絨服,而這會兒我打開電腦,準備認認真真撰寫這篇試駕體驗的時候,我正坐在辦公室裏穿着短袖。空調剛關上,還有一個半小時12點我就可以下班了。以互聯網標榜自我的公司就是這樣,越到夜深人靜的時候越有戰鬥力,尤其是在意識迷糊的時候,眼前浮現的是一疊疊紅色的人民幣和一捆捆綠油油的韭菜,那種高潮迭起的感覺讓人迷醉。所以特斯拉在半夜微博發帖的一番蜜汁操作,也正體現了這家公司濃郁的互聯網屬性,人民幣與韭菜齊飛,紅綠融爲長天一色。想到此時此刻Grace女士可能也在絞盡腦汁思考下一篇公關神帖,就像我正在絞盡腦汁回憶自己穿羽絨服試駕ES6的場景,這一刻的同頻讓我無比榮幸。

一不小心就跑偏了,這個行業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掙錢,恨的是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被無情收割的韭菜,躲也躲不開,好不容易掙得錢就這麼搭進去了,彷彿就是毅種循環。

其實我不是第一次試駕蔚來了。19年4月份的一天午後,蔚來在我前東家門口搞活動,出於對電動車無限的獵奇心態,我現場試駕了一次ES8,繞着園區跑了一圈,估摸10多公里,體驗了各種駕駛模式,感受到了電動車蠻不講理的加速能力。當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下車之後,我和坐在後排的同事一起,突然有了懷孕的感覺,把午飯吐了個乾淨。

(就是這個傢伙,把我的午飯搞沒了)

當然了,現場還展示了蔚來強大的續航支持和服務水平。這臺大通充電寶讓我非常迷惑。直到現在我也無法理解這個操作。車要充電,充電要用發電機,發電機要燒油,那麼車爲什麼不用油這種神奇的液體去驅動呢。我百撕不得其姐。

(體現強大的服務水平,這個充電寶不夠,應該還有一臺五十鈴板車)

說回ES6這臺車。作爲蔚來的第二款產品,我特別好奇它會不會像ES8一樣帶來讓人懷孕的錯覺。過年的時候疫情反覆,留在南京哪也不能去,我尋思就在南京找找樂子。剛好家門口的金鷹世界6樓重裝,原來的汽車展廳幾乎撤了個乾淨,只剩下一個蔚來留下來展示自己的實力。誰叫我誤判了春節期間的防控形勢,辭了工作給自己放了個寒假,也確實過於無聊了。所以找到展廳裏的銷售小哥,幫我預約了一次試駕。

要說銷售小哥銷售和服務水平確實是很高的。一番簡單的交流,知道我試駕過ES8之後,就很積極的推薦我去試駕ES6,並且詢問我是否有Fellow跟進。那會兒已經晚上10點了,還打電話給總部查詢,作爲入門級白嫖怪,我害挺不好意思的。查詢發現沒有Fellow跟進,也不是很急迫推薦自己,而是教我操作微信小程序,如何預約試駕,如何體驗下單以及社區生態等等。節奏不徐不疾,全程沒有流露任何誘導你訂車的動作,而是純粹展示自己的產品和體驗。對比傳統4S店要麼跟着你喋喋不休,要麼不理不睬,這套流程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非常規範,也非常互聯網。

預約試駕成功之後,我收到了幾條確認短信,其中還有蔚來在過年期間搞的活動:成功試駕即贈兩張電影兌換券和口罩禮品。禮品不貴重,但是隨着過年期間國產片的票價行情,蔚來希望通過試駕能多交些朋友的誠意得到充分體現。

試駕當天我如期赴約。車在金鷹世界的停車樓裏,很快就找到了。旁邊還有理想的試駕車和充電樁。ES6在路上越來越常見,外觀就不想再多說。總之自主品牌裏要說有高識別度又好看的外觀,我認爲蔚來一定是第一的。兼具了大氣,科技,時尚和高級。這個外觀配上龐大的SUV尺寸,從虎的角度來說我認爲不輸給一衆豪華品牌同級的產品。

(這個外形絕對好評,吹毛求疵地講,和ES8比起來略顯小氣)

上車之後我習慣性地詢問試駕路線。試駕專員表示隨便開,不限里程不限時。我又驚又喜,尋思互聯網造車確實是大氣。於是我把車開向江東中路,徑直朝着魚嘴公園的方向就去了。試駕專員例行爲我介紹整車的配置和各項功能。各大供應商提供的各種高規格的部件(就是這麼介紹的),雖然一個都沒記住,但是聽起來成本就很高。試駕專員還重點向我介紹了語音功能,全車絕大部分操作都是可以用語音實現。比如:

"Hi,Nomi,把全車車窗打開30%!"隨即全車車窗打開了三分之一。

我看了看車門上的控制車窗按鈕,五味雜陳。原本可以簡單用按鈕就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通過語音實現一次。作爲一名重度社恐患者,在車內有其他人的前提下,我是萬萬不會和語音助手這麼聊騷的,那得多尷尬。但是看到這幾個按鈕得以倖存,我倍感欣慰。當然,這個語音操作在國內的始作俑者並不是蔚來,而是福特。當年福特翼虎的廣告裏也是這麼操作車窗升降的。看到福特如今涼涼的場面,我不禁有些竊喜,真是自作孽啊。

然而近期看到大衆ID4把主駕駛4個車窗升降按鈕減配成了3個,我毛骨悚然,到底是什麼樣的腦回路讓你們連車窗按鍵都不肯放過呢。

其實已經有很多大V全面試駕過ES6了,或多或少對這個車都有了些許印象。總體來說,得益於龐大的尺寸,整車的空間確實是不錯的。但地臺偏高,尤其坐在後排腿部比較不適。從乘坐的角度來說,座椅是非常不理想的。前後排座椅都偏硬,前排雖然做成了運動座椅的形狀,但是沒有包裹感,而且得益於奇怪的座椅形狀,肩部竟然沒有一點支撐,開起來覺得後背缺了點什麼。後排就更槽糕了,座椅從觀感上就接近小馬紮的狀態,靠背直,坐墊短,靠背也短。總之無限接近GLB第二排的感受。再配上雖然有皮質包裹卻硬邦邦的門板內飾,這種乘坐體驗讓人撓頭。

(我的肩膀就沒有被安排在座椅範圍內)

內飾設計可以看出設計師期望能達到奧迪給人的那種冷峻,嚴肅又科技的氛圍,可是兩塊屏幕和旁邊貫穿的空調出風口搭配起來怎麼看都覺得不協調。高級感也很難能體現出來。可以看出來設計師可能在簡潔科技和豪華氛圍當中尋求一種共存,但很遺憾,要說給人的觀感,我個人認爲還不如model3那種極簡的感覺更討人歡心。當然,四五十萬的車也不知道爲什麼內飾觸感都是硬邦邦的,也加劇了這種廉價的體驗感。

(邦邦硬的門板讓人不悅,也帶來了異響)

整車的駕駛感受和印象中的ES8差別並不大,都是大力飛磚,直線加速很猛,猛完了就一無是處。車身姿態很差,變道和轉向給人的感覺是前後脫節的,要說跟隨性基本談不上,哪怕是調整成運動模式,懸掛降到最低也是如此。配合上SUV的高坐姿和無與倫比的大車感以及又輕又虛轉向手感,駕駛起來沒有信心,更談不上愉悅。

(試駕專員帶你體驗過山車一般的駕乘體驗)

避震也是很奇怪的。號稱使用了7系同款空氣懸架,卻只有隨着駕駛模式上上下下的懸掛姿態讓人感知到這個是可調懸掛而已。大震動的餘震非常多,小震動又很鬆散,不誇張的說,這個懸掛反饋比我那10年的老舊凱美瑞還要糟糕。開了五六公里後,我甚至聽到了左後避震有金屬撞擊的異響。於是我詢問了這個車的公里數,不知道試駕專員是不是意識到了什麼,在告訴我30000公里之後,打開了音響,讓我感受這個車非常高級的音質。

可惜伴隨着顛簸,後排座椅,B柱,C柱的異響此起彼伏,讓人好不尷尬,內飾也相繼出現了各種塑料擠壓,撞擊的聲音。我也不想再去關注了,不影響駕駛,咱們就過了。

(有一塊異響似乎來源於這個地方,我沒法繼續探究)

說到續航,我比較剋制地跑了20公里,全程沒有開暖風,試了一次運動模式的加速,其他都是用的自定義:最小動能回收。掉了35公里的續航。當然了,試駕專員也告訴我,金鷹世界有專屬充電樁,過了長江隧道就有換電站,不用擔心市區行駛的續航問題。你家裏沒充電條件,開到金鷹充,順便逛個街喫個飯,就充滿了,很方便。

要說這個車有唯一一個好處,就是開完之後我確實沒有什麼嘔吐的想法。我和試駕專員分享了試駕ES8給搞到孕吐的經歷,他說是後來做了OTA,提供了我給你設置的自定義模式,把動能回收力度進一步降低,你就基本不會有在車裏隨着電門開合點頭蹦迪的場景,也就不會懷孕了。現在ES8也更新了這版系統,這確實是一個進步。給電動車可以OTA點贊(狗頭保命)!

試駕完,領了交友禮品我就走了。Fellow後來也沒有煩我,只是加了微信以後有些活動會通知我可以報名參加,用他們的話來講,重在體驗,體驗好了你自然會買單,體驗不好我們持續改進,這點我確實挺欣賞。

但是從車的角度,這車確實沒法說。評價內容我寫的也很少,因爲距離一臺正常能駕駛的車,差距確實有些大了。

這其實是互聯網造車很尷尬的地方。互聯網吸引了資本,吹起了泡沫,搞電商,搞手機,搞生態,開發各種各樣的賽道,最終發現投資人的錢還得燒,不燒就沒有新的投資,怎麼燒得快,燒得轟轟烈烈怎麼燒。於是大家都盯上了馬一龍,大張旗鼓地搞出各種產品,決定幹掉老舅燃油車,幹掉特斯拉,這還算是好的。後來大家發現還有那個生態化反的賈會計,所以連車都懶得造了,寫個PPT,車展搞幾個模型就可以圈錢,市值6000億,搞得這邊傳統車企都按耐不住了。我曾經有幸接觸了兩家傳統車企電動車項目的管理人員,大家都毫不避諱地表達了對某大汽車的羨慕,表示一定要抓緊一切時間殺進去喫一波紅利。這樣的態度不免讓人生疑:以後還會有廠家好好造車麼?

這邊廂小米,OPPO,華爲也要加入戰局,毫不避諱的說,從這些互聯網大廠的視角,大家真的把電動車當成了電子產品,就像過去造安卓手機一樣,管你什麼卡頓,廣告,系統bug,體驗再爛也罷,料堆足了就完事了。可是汽車這種東西從成本,複雜度和價值而言,遠遠不是一臺手機可以比擬,那些百年車企的技術儲備我們到現在都喫不透,就算是去掉了發動機變速箱這些永遠搞不定的核心部件,你還有大量軟硬件適配和調教測試的工作。汽車作爲耐用消費品的屬性,也不可能像手機一樣,半年一年就更換。再者,最最重要的是,你如何保證自己交付的產品足夠安全。這些事,揹着資本前行的大廠你們真的想清楚了麼?

零售裝進互聯網,買東西容易了,買到真東西更難了;醫療裝進互聯網,問診容易了,避開莆田醫院更難了;教育裝進互聯網,上網課容易了,提升學習質量更難了;文化產業裝進互聯網,聽歌看片更容易了,找到優秀的作品更難了;職場裝進互聯網,跟老闆談更容易了,想休假更難了...如今汽車也要裝進互聯網,結果會怎樣呢,我不敢想。

其實互聯網也只是個渠道,資本裝進來,暴富更容易了,分辨善惡更難了。

很多人都對特斯拉災難性的公關嘖嘖稱奇,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畢竟特斯拉是一家互聯網美資企業,在國內得到各方追捧,如今的態度也算是福報。對比一下同樣被瘋狂追捧的美資超市會員店,某門店店長竟然能在週末高峯期站在店門口喊出"我不需要太多的會員,沒用"這樣的騷話。不用多說了,責任全在美方。

被蔚來充值了電影票和口罩,最後給點建議。咱雖然汽車產品不行,但是品牌格調樹的不錯,服務也很好。可以多搞搞周邊,帶logo帶印花的官方服飾,鞋帽,禮品,手辦,掛飾,盲盒,模型還有手機殼什麼的,成本低但是毛利賊高。既然堆料都堆不出好產品,賣一臺還虧一臺,不如整點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東西回回血,互聯網新零售嘛。

作爲互聯網打工人,也不能總端着飯碗罵娘。就到這吧,下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