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過奧迪車的朋友都知道,奧迪車的轉向給人的感覺有八個字,那就是“遊刃有餘、精準在握”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爲什麼奧迪的轉向手感會給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不過在說這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轉向手感的好壞由什麼來決定?


簡單來說就是重量和反饋,每一輛奧迪車在操縱和泊車時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平穩精準轉向,開起來毫不費力。並且方向盤中部具有節制感和穩定性,支撐了車輛的運動性能。高速、平穩和直線駕駛中車輛不僅會受到速度影響,還會受到駕駛時的側風和路況影響,這時這種手感就極爲突出了。駕駛者仍然需要輕度地反向轉向,但所需力度顯著減小。車輛安裝傳感器持續測量轉向角。



那麼影響轉向手感的因素有哪些?


轉向平衡從根本上受三大駕駛物理學因素影響:縱向動力、橫向動力和垂直動力。所以,除了車輛加速、減速、過彎時的側向力、輪載荷波動和底盤內懸架質量振動也會造成影響。奧迪工程師的主要目標是從前軸力獲得有關駕駛情況、平衡、抓地力和路面顛簸的恰當反饋。當然了,定位不同的車型,它的轉向手感反饋也不一樣,比如奧迪S和RS車型一定會比奧迪A1或A3方向盤的阻尼感更強。除此以外,同一系列內不同發動機或底盤版本的車型轉向系統存在細微差別。



開發人員的目標是在所有系列車型的轉向性能中實現駕駛安全、舒適性、運動性的最佳平衡。用戶可以使用奧迪駕駛模式選擇系統調節轉向特徵。例如“動態”模式下的方向盤的阻尼感一定會比“舒適”模式更重。



方向盤設計和人體工程學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爲了設計和手感,方向盤已形成固定尺寸。每個方向盤的整體形態由輪緣幾何形狀決定。奧迪認爲,輪緣形狀和中心應當儘量小和緊湊。同時方向盤的設計應當有運動感。奧迪全系車型方向盤直徑爲375毫米。輪緣側面的橢圓設計符合自然手握的輪廓。輪緣直徑爲30到36毫米,這是帶電容式握力識別和方向盤加熱的情況下方向盤所能達到的最小尺寸了。奧迪所有方向盤都是雙層泡沫填充,表面均勻,防滑觸感。半徑臂位置必須符合坐姿的基本佈局,不能阻擋駕駛員視線,以防駕駛員看不到換擋撥片或轉向垂壁。與競爭品牌相比,奧迪方向盤的半徑臂攻克了力量及碰撞安全挑戰,設計十分纖巧。另外一點:所有按鍵必須要在兩個大拇指所及範圍內,同時不影響駕駛。



減少打方向盤圈數:動態轉向


動態轉向系統的執行程度不同,最高可達100%,取決於駕駛速度、轉向角度以及在奧迪駕駛模式選擇系統中的所選模式。其核心部件是轉向柱中的疊加齒輪。系統與使用傳統轉向柱的車輛一樣,直接傳達駕駛員的轉向指令。前軸上的實際轉向齒輪與車輪受力反饋之間有直接機械聯繫。當疊加齒輪由電機控制時,動態轉向系統增大或減小轉向角,根據駕駛情況不斷調整轉向比。轉向的舒適性與基於速度和駕駛情況的追蹤行爲由此得到了改善。在城市交通中低速行駛時,動態轉向的操作非常直接;只需轉兩圈就能從左極限到右極限。動力轉向的助力也很強,使得泊車和車輛操作更加容易。在鄉間道路上,轉向反應的直接性逐漸變弱,電動輔助逐漸減少。間接齒輪比和低功率輔助用來平滑不穩定的轉向動作,並在高速公路上實現直線追蹤。



全輪制勝:全輪轉向系統


隨着奧迪Q7的推出,奧迪在2014年引入了全輪轉向系統,在靈活性方面樹立了全新的標準。該系統可以分別調整前後軸的轉向角度。全輪轉向系統在前軸和後軸轉向中使用電動機械式動力轉向,後方設有一個電動主軸驅動和兩個連接杆。轉向信號通過線控系統傳輸至轉向連桿和汽車後部的執行器。低速行駛時,後輪轉動達5度,與前輪方向相反。這使轉彎半徑減少約1米,在車輛操作和泊車時非常實用。

然而,從大約60公里/小時的速度開始,後輪會跟隨前輪運動。在同一方向上最多轉動兩度,使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的駕駛行爲總體上更加從容,並在轉彎情況下增強了穩定性。此外,全輪轉向有助於使奧迪豪華級SUV成爲其細分市場中最靈活的車型之一。



除此之外,在一些車型上還配備了全輪轉向,奧迪A6、奧迪A7和奧迪A8均可選裝,奧迪S8車型標配。它是目前奧迪轉向系統中的頂級技術,將前軸的動態轉向與後軸的轉向相結合。通過此係統,奧迪正在探索物理可行性的邊緣。該系統大有裨益,特別是在閾值範圍內。動態全輪轉向將直接的、運動型的轉向反應與精湛的駕駛穩定性相結合,或簡言之:可控且精確度極高。整體轉向比在9.5至17.0之間,低速時直接,高速時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