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ABS不再是车身外侧需要被强调搭载的金属铭牌,而成为几乎每一辆车的标准配备,随着安全科技逐渐完备,当电子车身稳定系统(ESP)自1995年登场以后,又再次拯救全世界无数性命,博世持续在汽车安全领域研发超过半个世纪,且让我们瞧瞧究竟有哪一些科技早已与你我的生活紧密不可分割。

1926:汽车雨刷

再也不需要手动刮除雨水,雨刷诞生的时代早得让人一点都不意外。博世设计的电动雨刷在1926年首次登场,利用电动马达驱动蜗杆与齿轮,并带动一根包裹橡胶的长杆来去除挡风玻璃上的雨水。博世这简单又高明的设计让人们再也不需要因为下雨而手忙脚乱。此外,挡风玻璃的清洁功能则是要到1959年才导入,只需要按下按钮,再让水泵准确地把雨刷水喷洒到挡风玻璃之上即可。

1927:商用车辆制动加力器

在进入20世纪之后,内燃机的技术发展也让汽车的性能与速度提升,但刹车系统的制动性能却没有因此推陈出新,这也促使博世在1920年代为重型的卡车研发了气压式的制动加力器,通过真空负压来增加刹车的力度,驾驶员只需要施加过去三分之一的力度就能够达到相同的制动效果,自然也能有效的减少重型载运车辆的刹车距离。

1928:民用刹车辅助系统

除了重型商用车辆之外,博世在次年将同样的系统搭载在乘用车辆之上,他们设法让整组系统小型化,同时减少成本开销,好让市售车不会增加太多价格。这项技术将会在未来成为车辆的标准配置,就像那些商用制动加力器一样,驾驶的刹车踩踏力度可以减少三分之二,而制动距离则缩短为过去的三分之一。

1957:非对称近光头灯

博世早在1913年就开启了对汽车照明系统的研究,包含连接发电机、头灯、电池以及稳压器等我们至今早已习以为常的电力技术。而随着路上的车辆普及,对向头灯所造成的眩光也影响了夜间道路驾驶的安全性,博世在1957年推出了不对称的近光头灯,让对向的驾驶不再受到炫光影响,而且同样能够照亮路面。

1978:防抱死刹车系统(ABS)

在历经长达九年的研发过程之后,博世终于在1978年推出了防抱死刹车系统,象征着汽车安全的一大步迈进。通过电子元件控制四轮的刹车系统,只要系统一感测到车轮锁死打滑,ABS就会暂时减少刹车力度,再重新施加压力──达到每秒40次的功率──即便在低摩擦系数的湿滑路面上,ABS系统也能够有效缩短刹车距离。而欧盟也在2016年起规定所有的摩托车也要搭载ABS系统。

1980:电子安全气囊控制元件

博世在1980年成为第一家生产电子安全气囊触发元件的欧洲品牌,这套系统最终成为了现代道路的标准安全配备,触发元件包含三个大区块与约170个单独零件组合而成,负责控制安全气囊的启动时机。这套系统首先配备在奔驰的旗舰S级之上,让S级成为全球最先进的汽车之一,而至今一辆汽车往往可以搭载多达九组气囊,每一组都是以电子系统独立控制,会依据车辆遭受撞击的部位触发。

1986:循迹控制系统(TCS)

循迹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目的在于让车辆保持良好的抓地性能,以电子控制的方式减少车轮打滑,TCS系统会持续侦测是否有轮胎失去抓地力,当条件符合时,系统就会减少该打滑车轮的速度,直到抓地力性能恢复。循迹控制系统也是早期车辆电控系统网络的示例,TCS会在运作时介入引擎控制或刹车系统,这时候就算驾驶刻意踩踏油门,引擎输出也不会提高,刹车系统则会触发,直到系统确保抓地力性能完全回归。TSC也能够独立控制每一颗车轮速度,让引擎输出达到最佳抓地力。

1995:微机电系统投入量产

博世在1980年代致力于让微机电系统体积更小、更可靠与更节能,这些技术提升都是为了让车辆的感测数据更加精确。而在1995年首次进行量产化之后,这些微小的电子元件将更加普及,在车辆控制模块,或是在车辆安全的电子车身稳定系统使用上都极为重要。

1995:电子车身稳定系统(ESP)

电子车身稳定系统也在1995年进入市场,传感器能够进行每秒25次的数据比对,来确保车辆按照驾驶控制的方向前进,而当车辆动能违反驾驶方向盘控制的时候系统就会马上介入,控制引擎输出与车轮转速,让车辆免于打滑危机。自从ESP在1995年进入市场之后,在欧盟地区就已经预防了超过五十万起的事故,并拯救了15,000位驾驶人,而博世也在2020年庆祝他们的ESP系统达到惊人的里程碑:在登场25年之后,博世总共生产了超过2.5亿组的ESP系统。

2010:自动紧急刹车系统

在进入2010年代之后,复杂的车辆电子配备已经不计其数,同时这也让更复杂的车身控制成为可能,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在2010年投产,通过雷达与摄影等感测器连动ESP系统,如果系统侦测到碰撞即将发生,就会启动阶段性的预防措施,首先系统会警告提醒驾驶者刹车,若是驾驶者没有响应,接着系统会施加刹车力度,最后才会触发紧急刹车系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