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汽車產業技術革命,是一場新能源、芯片、新材料、軟件融合發展、共同推動的大變革。軟件是核心要素之一,也受到其他要素的推動與影響。


文/《汽車人》特約撰稿人 趙英

近來,隨着汽車智能駕駛取得的進展、新一波以互聯網和電子通訊技術爲專長和依託的“造車新勢力”的湧入,所謂“軟件定義汽車”的說法,漸次傳播。


從宣傳視角看,“軟件定義汽車”的說法,簡單、易懂,突出了軟件及其製造者對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衝擊,因此不脛而走,頗受歡迎。


但如果由此成爲企業、行業的發展共識,甚至成爲制定政策的參考,就必須予以嚴格的討論。筆者就此發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於各位讀者。



“軟件定義汽車”,筆者從未看到完整、嚴格的學術意義上的定義,僅僅是若干專家講到智能駕駛時,順帶用了這句話。新聞媒體在報道中也有應用。從他們大致所指及字面含義看,就是軟件決定了汽車產品的整體形態,決定了汽車產業研發、製造的整體方向。筆者就以此爲原點,進行粗略分析。


首先,從汽車發展的漫長曆史看,技術創新層出不窮,例如,發動機的持續更新增效;各種新材料的應用;各類安全裝備的配置;電子零部件的持續增加;研發流程的改變……無不深刻地改變了汽車產品。


但是,能夠說以這些技術變革“定義汽車”嗎?不能!因爲汽車的基本功能、產品特徵並未改變,汽車產品通過融合新技術、新材料、新零部件產品,持續進步,但汽車仍然是汽車。


汽車產業是傳統產業,但汽車產品通過融合、接受新技術,仍然居於全球工業發展潮頭。汽車產品、汽車產業陸續融入了這些新技術、新材料、新零部件產品,改變着自身形態;新技術、新材料、新零部件產品在不斷打破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原有內部結構、系統,創造融合出新的產品、產業體系。



汽車產品的演進、汽車產業的演進,是一個多方融合、推動的過程。某一方面的技術進步可能給汽車產品、汽車產業帶來的震撼、改變更大一些,但也必然融入汽車產品體系、汽車產業體系之中,才能發揮作用。


如果沒有其他子系統、其他領域的相應變革與進步,那麼該技術可能被暫時懸置。例如,多年前電動車就被造出來了,但大行其道是21世紀的今日了。


其次,從汽車產品的技術演進看,除了漫長的機械、動力系統的持續演進外,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汽車電子零部件迅速增加,改變了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形態和運轉方式。


一方面,汽車產品上電子零部件持續增加,離散狀態的軟件也隨之嵌入有關電子零部件。20世紀末,德國高端轎車上的電子產品價值已經佔總價的40%左右。


另一方面,汽車設計、製造過程中大量引進電子信息技術,依託互聯網,改變了汽車產業的形態。但是,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底層存在形態和運轉形態仍然沒有根本改變。電子信息產品並未重新“定義汽車”。


進入21世紀,汽車產品、汽車產業遇到了自誕生以來所僅見的技術革命。新能源、智能駕駛方面的新技術層出不窮。但是,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變革,仍然是一個持續融合的過程。很難說以哪一方面的技術來重新定義。



再次,從當前汽車產品的發展、汽車產業的發展看,除機械系統外,能源系統的演進、變革,對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影響似乎更大、更全面一些。


新能源技術革命對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整體影響,至少與智能駕駛並駕齊驅。如果說重新定義,那就要着眼於新能源、智能駕駛的整體狀況,論述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的系統形態變革。能夠無視新能源變革導致的巨大變化,僅僅以“軟件定義汽車”嗎?


第四,軟件系統的確對未來智能駕駛汽車的影響甚大,但軟件系統要依託於機械系統、動力系統的基本功能變化和底層結構。軟件依舊要搭載在行走的汽車平臺之上。


軟件系統改變了汽車的功能,但是行走功能依然是汽車最底層的基本功能,汽車研發與製造的基本流程、要求並未改變。軟件系統起到了對汽車“賦能”、“增效”的作用。


即便在軟件系統自身存在和運行的領域,也要依賴汽車芯片這一硬件系統的支持。正因爲如此,汽車芯片的短缺,震撼了全球汽車業,而軟件的供給增加(除技術壟斷因素外)則在某種程度上比芯片的供給增加容易(例如,科大訊飛的車用語音軟件)。汽車軟件的應用與開發,要以汽車機械、動力系統的存在形態爲基礎。



最後,當前的智能駕駛軟件,不要說從整體上“定義汽車”,就是在汽車電子框架內完成整合,搭載能夠流暢、安全運行的智能算法和數字化運作模式,也還有相當距離,更何況能源系統和芯片系統也在不斷進步、演化中,軟件系統也要適應、緊跟其他系統的進步。


根據上述粗略分析,筆者認爲,“軟件定義汽車”,說說就好,可以引起業界及有關產業對相關軟件的重視,但是準確地講,當前的汽車產業技術革命,是一場新能源、芯片、新材料、軟件融合發展、共同推動的大變革。軟件是核心要素之一,也受到其他要素的推動與影響。


“軟件定義汽車”這一說法的出現,凸顯了軟件在汽車產品、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優越態勢。傳統車企如何應對,如何扭轉議價中的弱勢地位,如何維持在產業鏈條中的優勢地位,是一個亟須回答的戰略問題。(文/《汽車人》特約撰稿人 趙英)【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爲《汽車人》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