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轉瞬之間,美國政府對華發動貿易戰已有5年。3月3日至10日,《環球時報》旗下輿情調查中心從美國對華貿易戰的實質、對全球及本國經濟影響、對所在行業及企業影響、未來趨勢及預期四個方面展開中美民意調查,並於近日發佈《中美貿易戰公衆態度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關於“貿易戰實質”,中國公衆最傾向於選擇“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之爭”或“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的手段之一”。中美均有六成受訪者認同美國對華貿易戰對世界產生了不利影響。中美均有多半受訪者認同“貿易戰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不利影響”,而且美國的認同率(59%)高於中國(53%)。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相關專家認爲,越來越多的美國民衆和企業不願意成爲美國對華貿易戰的“苦主”,美國政府到了正視問題的時候,應與中方積極磋商,讓中美貿易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對“貿易戰實質”的理解,中美民衆之間有權重差異

環球輿情調查中心本次調查採用基於大規模會員樣本庫的在線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爲中美兩國18-70歲普通公衆。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981份,其中美國1467份, 包含265名涉及中美商貿往來的企業員工(含64名中高層管理者)。中國1514份,包含723名涉及中美商貿往來的企業員工(含274名中高層管理者)。

針對“中美貿易戰的實質是什麼”這一問題,46%的中國受訪者認爲中美貿易戰的實質爲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之爭,佔比最多;其次爲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的手段之一(45%);中美兩國之間高科技的競爭位列第三,佔比爲38%。在美國,相對多數受訪者認爲其實質爲世界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之爭,佔比最高(41%);也有超三成的受訪者認爲其實質爲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之爭(32%)和中美兩國之間高科技的競爭(32%)。

談到中美受訪者在“貿易戰實質”這一問題上存在的認知差異,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及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何偉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打壓是目的,以單邊措施替代多邊規則是路徑,高科技是主要領域。在他看來,中美受訪者對這三點看法並無根本區別,只有權重差異。

何偉文表示,調查顯示,許多美國民衆和企業家更多的是從美國角度看問題,特別是認爲“全球老大”受到“世界第二”威脅是最重要的問題。他分析說,全球化和多邊貿易規則在美國受重視的程度不如在中國,所以選擇百分比低於中國。對於選擇“中美兩國之間高科技的競爭”的中國受訪者略多於美國受訪者,何偉文認爲,這是因爲一些美國人的思路還是盯着所謂的“國家安全”,實際上很多技術在他們看來已不算太高級。

調查顯示,中國受訪者對“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的手段之一”“中國反抗美國霸權的一種表現”“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之爭”的認同率均明顯高於美國;美國受訪者對“中國侵害了美國的經濟利益”的認同率明顯高於中國。

一些分析認爲,部分美國受衆認爲“中國侵害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與美國政府的“甩鍋”言論和媒體輿論渲染有很大關係。但何偉文也強調說:“除了關注美方的渲染和敘事方式外,還要注意美國政府的這些說法,部分來自‘鐵鏽地帶’工會、中下層產業工人和產品無法與中國競爭的部分企業的直觀感受。相比之下,嚴謹的美國經濟研究人員一般不會這麼認爲,因爲通過事實數據鏈和邏輯論證,‘中國侵害了美國的經濟利益’之說不成立。”

選擇中美貿易戰實質是“美國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的手段之一”的美國受訪者,預測“美國的成功概率爲52%”。對此,何偉文表示:“一般來說,對科技、投資進行限制和直接禁止產品貿易的做法,短期‘成功率’是比較高的。但關稅如果只有15%-25%,且所進口的中國產品短期內無法替代,則美國失敗的概率比較高。因此,從長期看,只要中國應對有效,美國人自認爲的‘成功率’就會遞減,這對美國而言就意味着失敗。”

本次調查顯示,爲應對美國對華貿易戰,超半數中國受訪者認爲中國應“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貿易合作”的提及率也較高,超過四成。較多受訪者認爲應“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加強世貿組織的作用”“推動中美自由貿易區建設”“加速去美元化”和“加大知識產品維權研究方面的投入”,上述舉措提及率均在四成左右。此外,53%的中國受訪者和39%的美國受訪者認同“中美貿易戰提升了本國自主創新的能力”;50%的中國受訪者、28%的美國受訪者認同“中美貿易戰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何偉文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多年來中國的努力方向,是尋求世界貨幣體系多元化和提高人民幣國際支付、結算和儲備地位的大戰略。它與美國發動貿易戰雖有聯繫,但不是因果關係。”

“我們不應再搭上5年來證實除白宮以外誰都知道的事情”

環球輿情調查中心此次調查的主要發現還有:中美均有六成受訪者認同美國對華貿易戰對世界產生了不利影響,其中,中國受訪者的認同率爲60%,美國爲61%;中美均有多半受訪者認同貿易戰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不利影響,且美國的認同率(59%)高於中國(53%)。從對本國各個具體領域的影響來看,美國受訪者普遍認爲消極影響居多,尤其是供應鏈和農副產品價格。

這一發現讓人想到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3月16日發佈的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在發動對華貿易戰之前,美國製造業商品佔其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的44%,是美國對華貿易中佔比最大的組成部分。而2022年的數據顯示,該比例下降至41%,“美國的製造業出口正越來越落後於同樣向中國市場銷售的其他國家,如汽車和波音噴氣式飛機的對華出口幾乎全都消失了”。此外,2022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比2021年有所增長,這是雙邊貿易的“一線希望”。這意味着美國農民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但中國的買家可能正變得越來越不依賴美國。

談及調查結果中有較高比例的美國受訪者認爲“中美貿易戰對世界產生了不利影響”,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方和中方學者的調研也得出類似的結論。主要是美方加徵關稅、對華發動貿易戰的做法傷害到美國民衆和企業。美國的一些機構最近兩個月出的相關報告,都談及美國加徵的關稅最後落到美國民衆和企業的頭上。”

高凌雲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美方對3000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美國進口商承擔了這一費用,進而又通過商品漲價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他表示:“事實上中美在2019年時就有研究估算,美國總體上應該會承擔九成以上對華加徵關稅帶來的損失。很高興現在帶有半官方機構性質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又得出跟我們一樣的結論,說明美國政府也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美國《理性》月刊近日在報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這一報告時稱:“就連聯邦政府的貿易專家也得出與經濟學家相同的結論,或許該是拜登傾聽這些聲音的時候了。我們不應再搭上5年來證實除白宮以外誰都知道的事情。”

談及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讓部分美國企業和民衆成爲“苦主”,高凌雲表示,在美國,中國產品可替代程度低的行業受到的損失會更大。至於美國普通民衆,比如那些“喜歡宅在家裏的”受影響更大,因爲他們好像很難避開來自中國的商品。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如箱包製造,表面上看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很多的地方都可以替代“中國製造”,但其實裏面也有很多技術含量,真正讓美國人不用中國生產的箱包很難。

調查顯示,多數涉中美商貿往來的中企員工表示自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以來,所在企業每年因此減少的營業額不超過30%;而在美國,37%的受訪者所在的企業因此損失的年營業額在30%以上。在有關“中美貿易戰對本國企業對華/對美投資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的具體問題上,34%的美國受訪者認爲“消極影響居多”,21%認爲“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差不多”,僅有13%認爲“積極影響居多”;中國受訪者的這3個選項佔比分佈較均衡,均在三成左右。

對此,高凌雲認爲,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以來,在投資領域的限制可以說變本加厲。美國政府原來是對中國企業到美投資設限,中間過渡到不讓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現在開始對中國在美國的已有投資做嚴格的審覈,包括前一段時間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的相關要求。

“美國與中國磋商交流的空間在加大”

此次調查發現,超四成中國受訪者和接近三成的美國受訪者認爲,“是時候取消對華加徵關稅了”。但也有部分受訪者認爲貿易戰持續下去的時間將不短於3年,持此觀點的受訪者在中國佔55%,在美國佔42%。對於2023年的中美經貿關係,中國受訪者比美國受訪者更爲樂觀,六成中國受訪者認爲將有所改善,而美國相對多數受訪者認爲貿易戰將繼續升級,佔比接近四成。

對於未來5年的中美經貿關係,超1/3中國受訪者認爲將“趨向緩和”,近三成認爲將“有限升級,但侷限在貿易層面”。美國受訪者中,認爲將“全面升級,衝突將擴展至投資、知識產權、能源等領域”的受訪者相對更多,佔比超過兩成;認爲將“趨向緩和” 和“有限升級”的受訪者佔比次之,均不足兩成。

無論是樂觀預期還是悲觀預測,都不能忽視2022年中美兩國雙邊貿易額又創歷史新高、展現出較強韌性這一事實。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也認爲,美中貿易關係在2022年達到“創紀錄水平”,說明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脫鉤”尚未到來。

高凌雲認爲,雖然美國政府從2018年開始對雙邊貿易設限,2020年開始又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兩國貿易額從2021年開始大幅增加,2022年再次遞增,這表明如果不是美國故意設限,中美貿易的規模顯然會更大。

“據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正在尋求訪華,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國有跟我們加強合作的訴求。”在高凌雲看來,無論是美國的半官方報告還是高層訪華意願,都表明美國與中國未來一段時期內磋商交流的空間在加大。

美國亞拉巴馬州一家地方媒體近日在呼籲取消對華加徵關稅時說,美國政府此舉已導致美國喪失至少25萬個就業崗位,並讓每個美國家庭在過去5年中每年平均多支出800至1200美元購買中國商品。因此,如果美國取消相關關稅,很快就會造福美國消費者和企業。

一些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相關專家認爲,對在貿易戰中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的美國來講,應創造條件和機會加強同中方的磋商,尋求取消加徵的關稅。美國應認識到,對華加徵關稅事實上給本國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帶來無謂的損失,而且,減少同中國的貿易摩擦,也可以大幅減輕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