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智選,千挑萬選,到頭來選了個“爛腳杆”。

週末,我司小夥伴開選題會,聊到了一段時間以來非常火的一個話題——華爲終端零售店,開始竭力吆喝賣車了。

首款進入華爲線下展廳的車型,不是華爲官宣的戰略合作伙伴,北汽、長安、廣汽任何一家旗下的產品,而是一家很多消費者聽都沒聽過的,賽力斯SF5。

啥?賽力斯SF5?

名字聽着倒是“挺洋氣”,究竟是哪路神仙?

小康的希望之光,美國“鍍金”中國發展

對於普羅大衆消費者和喫瓜羣衆來說,賽力斯這個新汽車品牌,在此之前太過陌生。

直到華爲高調爲其“站臺”,華爲消費者BG CEO餘承東連微博十連發,很多人才注意到這個品牌併產生極大好奇。

畢竟,近年來伴隨着新能源電動車的大潮,各種新、舊,以及各式跨界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多的令人眼花繚亂。

新品牌這麼多,能叫大夥兒普遍記得住的,也就蔚來、理想、小鵬少數幾家。

賽力斯,金康新能源,SF MOTORS,金菓EV……

同一家新造車,名字取了一大堆,能叫人記住並分得清纔怪。

公開信息顯示,賽力斯(英文名SERES),全稱金康賽力斯,是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電動車品牌,金康新能源則是重慶小康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一句話,賽力斯是(老牌車企)重慶小康集團搞出的一個電動車品牌

類似於東風集團爲了迎接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搞了一個嵐圖品牌。賽力斯之於小康,如同嵐圖之於東風。

事實上,消費者熟知的東風小康(旗下有個風光品牌),就是小康與東風搞的合資車企。當然現在東風基本淡出,東風小康成爲了小康集團全資子公司。

要知道,這年頭車市大環境不佳競爭非常慘烈,別說東風風光了,就連東風風神這樣的東風嫡系乘用車品牌,日子也不好過。

所以小康集團必須得另謀出路,孵化一個自己的電動車品牌,在新能源產業變革中奮力一搏。

賽力斯的前身金菓EV

至於SF MOTORS、金菓EV,本質上即爲賽力斯的前身。改名又改名……

2016年前後小康在美國創辦了SF MOTORS,通過併購和自研等方式在新能源汽車“三電”領域,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2018年在國內正式發佈品牌中文名“金菓EV”。

後面市場反應較差沒有激起浪花,又更名爲SERES(賽力斯)。

賽力斯SF5之前賣不動‍,華爲帶它“起飛”

前面談到,賽力斯其實前幾年就已經存在,旗下首款車型賽力斯SF5也一點不新鮮。

2018年品牌還叫金菓EV,就各種亮相和預熱,2019年上海車展更是以27.8-45.8萬元的預售價,雷翻全場!

後面2020年重慶車展四驅高性能版上市,售價爲33.9萬元。

美國“鍍金”過的就是不一樣,起點就跟蔚來、理想、小鵬這些誕生於國內本土的新勢力,高一個段位。

一款其貌不揚的“緊湊級”SUV,敢把價格賣到三四十萬的,屈指可數。

時間給出答案,結果相當的慘。

賽力斯SF5有價無市,去年一年也沒賣出幾百臺,而且通過什麼渠道賣給了誰、有多少是賣給了私人消費者,還是個謎題。馬路上就更難得一見了。

坦率地講,賽力斯SF5賣的不好實屬正常,賣的好纔是怪事。

品牌知名度低,產品本身“賣相”也相當一般,價格卻比肩BBA一線豪華品牌,哪有那麼多“人傻錢多”的消費者。

要說買特斯拉,性價比再不濟裝C指數也是沒誰,蔚來、理想等一線新勢力,品牌營銷做的好不說,產品力也的確不輸於同價位甚至更高價位BBA燃油車。

賽力斯SF5有啥?

除了消費者難以感知的所謂三電技術,最大的噱頭,就屬創立於美國這個“僞洋品牌”身份了。

強勢的華爲,爲何“寵幸”弱小的賽力斯?

過去名不見經傳、賣都賣不動的賽力斯SF5,爲何能獲得華爲如此“寵幸”?

一段時間以來,這成爲了汽車圈、科技圈等各圈,廣爲討論和熱議的一個話題。

華爲的官方回應裏也講的很清楚,北汽、長安、廣汽這三家,纔是華爲現階段“造車”的戰略伙伴。

既然如此,爲何華爲還要選擇賽力斯SF5,作爲首款進入華爲線下展廳“開賣”的車型?

在樂逗汽車看來,道理再簡單不過。

正是因爲賽力斯相對其它品牌“很弱”,強勢的華爲纔有機會在合作中,佔據更大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換言之,即便華爲想“寵幸”那些同樣強勢的車企品牌,也得問問人家願不願意、幹不幹。

長安、廣汽就不說了,人家賣得好勢頭也足,跟華爲的戰略合作更多的是“平等”互惠互利型。

我可以跟你建立深度合作關係,但絕對不會依附於你,更別說“臣服於你”。

在與這些同樣強勢的車企合作關係中,華爲不可能佔據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華爲介入的程度和發揮的空間,較爲有限。

即便是北汽極狐,比長安廣汽相對“弱”一些,跟華爲的合作推進的也更快一些,但在一些根本性的利益上,北汽也同樣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

比如零售渠道上,極狐後續的產品可以放到華爲店裏賣,但極狐依舊會積極拓展自己的線下網點和展廳。

北汽極狐也加快建設自己的直營店

並且自己的直營店,會佔據主導地位,外界合作的渠道只能是“輔助”。

說白了,背靠北汽的極狐品牌再弱,也還沒有弱到需要完全依靠華爲的地位。

賽力斯就不一樣了。

在沒有抱華爲大腿之前,自己閃展騰挪從美國到中國,名字改來改去依舊沒能獲得國人消費者認可,花巨資打造了平臺、工廠產線,並且量產了賽力斯SF5,就是賣不動。

再這麼熬下去,估計就跟很多新造車品牌一樣,被市場淘汰。

所以賽力斯SF5與華爲合作的四驅版車型,不僅採用了華爲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甚至連後電機、變速箱、電控都用的華爲三合一電驅系統。

這也正是官方明面上講的,爲何北汽極狐阿爾法S都沒能進去,賽力斯SF5反而進入了華爲智選。

賽力斯SF5四驅版採用了華爲電驅系統

一言以蔽之,華爲與賽力斯的深度捆綁營銷,恰恰是一個“強者與弱者”的有機結合。

蔚來、理想、長安、廣汽等強者,不會甘願成爲華爲進入造車行業的“槍手”,靠自己很難在慘烈的競爭中“活下去”的賽力斯,跟華爲一拍即合。

華爲之於賽力斯,“我很需要你”,賽力斯之於華爲,“你也最容易爲我所用”。

能否借華爲之‍光逆襲翻盤,機會有挑戰更大

必須指出,和蔚來、理想、小鵬這些新勢力相比,賽力斯造車有它自己的優勢。

畢竟作爲靠“一根彈簧”起家,逐漸發展到一支減震器、一臺摩托車,再到一輛汽車的老牌製造型企業,小康集團無論是在汽車配套零部件還是整車領域,擁有二三十年的研發製造積澱。

這一背景同樣是華爲願意爲之合作的重要原因,雖說小康相對很弱,但也不是一點真功夫沒有,只能說競爭對手們太強了。

但話又說回來,好漢不提當年勇。

同爲“重慶幫”的力帆集團,輝煌的時候也是國內車圈一霸,還不是慘遭時代淘汰。長安原董事長張寶林就曾感嘆,“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

無須諱言,在抱上華爲的大腿前,今日的小康集團在汽車行業早已江河日下,再不翻起點浪花就要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跟華爲因時結緣,各取所需達成“深度捆綁”,毫無疑問是個難得的機會。

賽力斯華爲智選SF5首批車主交付

但小康和賽力斯,最終能否藉助華爲的光環實現逆襲翻盤,目前來看不確定性很大,挑戰更是不小。

樂逗觀察:

歸根結底,打鐵還需自身硬。

華爲能夠給小康和賽力斯帶來一時的流量和銷量,但汽車不同意手機等快消品,自身產品和品牌力沒做起來,終將還是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在售的首款車型賽力斯SF5,顯然難當大任。

不說“裏子”行不行,最起碼這“面子和賣相”,跟同級別同價位各潛在競品,仍有太大差距。

賽力斯必須警醒,華爲沒有超能力!

或許進入華爲智選之初,能夠給賽力斯SF5引得一波“華爲粉”的關注。

甚至不排除部分消費者因“頭腦發熱”考慮不周衝動下單,但最終的“訂單轉化率”(不排除有消費者下訂之後後悔不買了)能有多高,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一旦更多的華爲粉兼汽車小白們,開始意識到原來賽力斯SF5這車“沒啥市場競爭力”,以及第一波提車用戶後續用車的口碑也反響平平......

其後續的訂單火爆情景,還能否持續下去,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

華爲餘承東爲賽力斯SF5賣力吆喝

總而言之,縱使被華爲“餘大嘴”吹上天,賽力斯SF5及小康汽車依舊沒有駛入安全區。

華爲的“愛”,註定不可能只屬於賽力斯。

趕在蜜月期結束之前,張興海必須得替小康和賽力斯,找到自己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