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产车,你会想到什么?

 

超高的性价比?更懂国人需求的车内智能?还是虐爆同级合资车的内饰设计?

 

除了这些特点,有一些国产车的造型也越来越好看了。

 

现在在路上,如果你看到一个有点陌生,却非常好看的车型,不用怀疑,这大概率是一辆国产车。

 

很多人会说,我开车追求的是技术、性能,如果光有个壳子没有核心技术,也是白搭。

 

恰恰相反,汽车造型设计本身,就是一项核心能力。

为了让汽车越来越好看

人类都做了哪些努力

一开始,汽车技术的演进,就和不断变化的车身造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的时候,他的脑海里的并不是一辆汽车该有的样子,而是一架装了内燃机的马车。

最初的汽车就像“装上了内燃机的马车”,前轮小,后轮大。

因为在19世纪,马车是最方便的陆上交通工具之一。本茨和他那一代人觉得,汽车就应该长得像马车一样——后轮大、前轮小,装载钢板弹簧。至于发动机,则应该隐藏在座位的下方。

 

改变的契机,来自于发动机尺寸的变化。进入20世纪,汽车厂商开始制造大功率、大排量的发动机,缸数从4缸发展到8缸,甚至16缸。发动机的机械结构越来越复杂,体量也越来越大。

 

工程师们发现,发动机已经大到没办法装在座位的下面。于是,他们把发动机前置,放在车厢的前面。

 

著名的福特T型车,采用的就是这个设计。


2008年7月,美国印第安纳州里士满举行纪念福特“T”型车100周年活动,福特“T”型车爱好者驾车参加

然而,T型车主打的是易于组装、便宜耐用的特性,并没有考虑到美观度。它的车灯、门铰链、备胎全部暴露在外,车身也是方箱型设计,看起来更像个机械架子,几乎没有美感可言。

 

1949年,斯蒂贝克出品了世界上第一辆三厢汽车,这种汽车的客舱位于发动机舱和行李箱之间,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几乎一致,比例平衡,线条流畅。

 

三厢车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扩大的行李箱让长途汽车旅行更加方便。和甲壳虫汽车相比,三厢车前置发动机设计也使汽车的重心更加平衡,操控更舒适。这也是为什么,三厢车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车型。

 

进入60年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跑车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高速行驶状态下汽车造型的研究开始出现。

 

人们发现,前低后高、底盘低矮的楔形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有更好的稳定性,解决了之前车型附着力变弱的问题。所以,保时捷、兰博基尼、法拉利的很多经典跑车,都沿用了“楔型车”设计。




Ferrari Dino 308 GT4是法拉利最早的中置V8跑车,也是引领“引起楔形设计风潮的经典车型” / wikimedia



至今,很多轿车也在参考楔型车的设计,因为它不仅空气动力性能更好,速度感和线条感也更加符合符合现代审美。

汽车造型

不仅是好看那么简单

汽车造型设计,不仅考验设计团队的美术能力,更考验工程学的底子。

 

一辆车跑得快不快、好不好,除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车身的空气动力性能。

 

理论上来说,一辆在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驱动力,就是用来克服两种阻力——一种是轮胎和路面形成的滚动阻力,另外一种就是车身在空气中运动形成的气动阻力。


车辆在匀速行驶过程中,主要需要克服滚动阻力和气动阻力

气动阻力有多大呢?当汽车行驶超过80km/h的时候,气动阻力就会超过滚动阻力,成为汽车行驶最大的阻力来源。

 

另有研究显示,一辆小轿车在行驶速度接近100km/h的时候,克服空气阻力的燃油消耗量,约占燃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车身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车身的空气动力性能,对操作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比如,汽车行驶中的气动升力会降低车轮对地面的附着能力。很多人觉得,开一些质量较轻的小车,迎面遭遇强风的时候会觉得“飘”,其实就是气动升力在作怪。

 

为了提升车身的稳定性,设计师们就会对车身底部进行特殊处理,比如加装底盘的导流板,增大气流通过车底的速度,从而降低气动升力。

 

除了空气动力性能,人机工程学也是汽车造型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

 

汽车驾驶对视野范围的要求很高,但车内空间狭小,功能又复杂。方向盘上端、汽车的A柱、后视镜,一旦设计不好,都会遮挡视野。


汽车的内饰设计对视野范围要求很高 

这对设计师们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何在保证汽车内部功能完整的情况下,最大地开拓视野。

 

工程师让不同身材的驾驶员调节好驾驶位置,并以正常的姿势入座后,用前方和侧方的照相机捕捉他们眼睛的位置,再进行统计建模。最后发现,驾驶者视野的分布基本是椭圆形——也就是“眼椭圆”。

 

日后设计师在进行内饰设计的时候,只要符合“眼椭圆”标准,就可以最大地保证视野开阔。

汽车造型设计,需要符合工业设计标准的前提下,融入美学因素

所以,汽车造型设计真的不仅仅是好看那么简单。好的造型设计,不仅好看,还能让你开着安全、开着舒服。

中国的汽车造型设计

到什么水平了

好的设计,不仅好看、实用,还能体现地区文化的特色。

 

设计出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何镜堂院士就认为,好的建筑“必须跟它所在地区融在一起,跟它的文化结合在一起,跟时代结合起来。”

好的建筑应与所处地区、所处时代的文化相融合。这种设计理念也适用于汽车造型设计

其实,汽车造型设计和建筑设计的道理一样,好的造型,就是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比如二战后美国的轿车,使用高翘的尾翅、大量的镀铬件,还有宽大的保险杠,形成了美式肌肉车的经典造型。这样夸张的造型,其实就是50年代后美国经济腾飞、文化多元的写照。


而欧洲人就把汽车设计得小巧精致。憨豆先生和他的那辆MINI,几乎成了英国形象的代表。这种紧凑型车设计,正是欧洲古老窄小的城市街道设计和战后经济缓慢复苏的产物。

紧凑型车身的设计,已经成为了欧洲车系的代表

而对于中国的设计来说,能够将数千年文明积累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用在现代的汽车上,就是高水准的设计。

 

而红旗汽车,就是这种高水准设计的代表。

 

“红旗品牌已经有60多年历史,它是承载了很多中国人对汽车梦想的这么一种载体,”中国一汽造型设计院副院长张铭说道。

2017年9月,青岛秋季车展,60年代生产的红旗轿车展出。红旗品牌已有60多年的历史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有很多的沉淀、积淀,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有很多沉淀,我们说一定要去挖掘这些东西,把它挖掘出来。”

 

2019年,新红旗运用了全新语言以尚·致·意为核心理念,畅情表达、充分演绎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基于对本土优秀文化的研究理解,融合现当代艺术审美趋势,将中式美学意境表现在车身设计上充分演绎中国式豪华。


红旗H9就是红旗“新高尚美学”的代表作

更重要的是,红旗做到了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合。在遵从工业设计标准的同时,将中国元素融入,而不是强行安放在汽车造型中。

 

何镜堂院士在参观一汽红旗的时候,就曾提到:中国的传统是要传承,不是复制,也不是照搬。

“传承与创新最重要的是吸收它的精神,从文化内涵里面吸收,应用到我们新一届、我们新的产品。”

 

“结合现代的审美观点、现在的潮流、现在的科学技术、现在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程度来应用,那才是比较好的。”

 

红旗H9,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和圆融合在了造型设计中。

红旗H9的直瀑式格栅

从前方看,“高山飞瀑、中流砥柱” 的直瀑式格栅和贯通式旗标,给人威武庄重的观感。

 

从侧面和背面看,溜背式车顶、圆润饱满的车尾轮廓,又让车身显得优雅灵动

红旗H9的内饰

在内饰的布局上,H9还讲究浩雅中正,中轴线强调横向的视觉的延绵和平衡感。

 “买BBA人家会觉得你很有钱,但是买红旗人家会觉得你高深莫测。”不得不说,红旗品牌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情。

2020年对于红旗而言,绝对是突飞猛进的一年。去年红旗销量同比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如今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在去年的产品战略发布会上,红旗宣布了未来五年将推出20款车型,覆盖L、H、S、Q四大产品系列,分别代表着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其中L系(红旗L5)和H系(H9、H7、H5)车。

据了解,红旗的Q系列车型为MPV车型,其中包括一款B-MPV产品。

先说清楚图片为假想图,仅供参考,不是最终的量产车型。从图片来看,新车身上有着红旗家族的经典元素,如高山流水式中网、高亮镀铬饰条、LED灯带车标、前车门的红旗标识等。

新车辉煌大气,商务气息浓厚,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这也符合商务出行车的定位。众所周知,红旗跟劳斯莱斯一样,支持车主定制选装,如果车身选装双色配色的话,看上去无疑会更加的尊贵。

为了照顾车内乘客的视野,前中后三排的玻璃窗都很大。

最后便是大家最关心上市时间和价格。刚说到,新车将于2022年6月量产,所以说上市时间可能要去年2022年末或者2023年初,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价格不好预测,毕竟参数信息也完全没有出来。不过从动力来看,新车估计也是旗舰级别的,这样的话起码也要到30万或者40万+,直接对标别克GL8等中高端合资MPV。凭借红旗品牌在国内的认可度以及新车不俗的产品实力,未来十分值得大家期待。

从国庆阅兵的“国车”到代表中式豪华的“国产车”,红旗针对中国有传承价值的文化、艺术,特别是自身也在与时俱进演变发展的载体,借鉴国际化、新生代因子,“不守固亦不忘本”地加以弘扬,融世界精粹,创造中式独特审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