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車的吸睛能力比穿着‘清涼’的女生還高,高的嚇人”。


年輕的建築設計師Joanna在駕駛風行T5 EVO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自從風行啓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後,其關注度居高不下,目前大熱的緊湊級SUV風行T5 EVO在潮流圈層也有了一席之地,其設計理念已經贏得了不少年輕弄潮兒的芳心。Joanna也不例外,風行T5 EVO的設計魔力讓這位審美格調較高的設計師朋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藉着這次和風行T5 EVO親密接觸的機會,她打算順便打卡安藤忠雄的著名建築作品——上海保利大劇院,從而在二者之間汲取點兒靈感。

和大多數人一樣,風行T5 EVO的這套很有高級感的設計語言最初也讓Joanna對其價格產生了錯覺,實際上它的官方指導價令人非常驚喜:10.39萬-13.69萬元。這是前奔馳設計師對風行的設計語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正所謂視覺是第一營銷,在“顏控”橫行的今天,有個性夠潮流才能贏得雙擊加關注,這也讓風行品牌一改以往的中規中矩,而被貼上了前衛、潮流、科技感滿溢的標籤。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說過:人是要懷揣着想象力活下去的,設計師更是要把抽象的靈感通過想象力轉化爲能被大衆感知的美學表現。


在Joanna看來,風行T5 EVO給人一種酷酷的感覺,甚至前臉還帶有一絲“殺氣”, 整體外觀的力量感和形面結構組成的光影線條更具靈動性,整車設計中融入了鮮明的家族化元素,同時也引入了年輕人喜聞樂見的 “仿生前臉”。打破了格柵設計的固化格局,創造出一種延伸感極強卻又不斷融合的意象,這種設計確實很有張力,彷彿是另一個次元的產物。

而且分體式全自動LED大燈的功勞也不容忽視。這種設計最早出現在Jeep自由光上,但在當時怪異的造型讓人難以接受,而今放在風行T5 EVO身上卻無比協調。車頭上方狹長的日間行車燈還兼顧了轉向燈的功能,前LED大燈被巧妙地隱藏在保險槓兩側,與橫貫的格柵線條融爲一體,其較低的位置不僅解決了SUV車燈過高的問題,同時也能帶來更好的照明效果。

出彩的不僅僅只是車頭,風行T5 EVO的側顏也令人心動。首先,整個側面的視覺重心比較低矮,腰線立體而飄逸,大角度傾斜的後車窗、19寸大輪轂、隱藏式門把手,整車運用了大量的潮流跨界元素,每一個局部、每一處細節都值得細品。


百看不厭的還有它的車尾設計,貫穿式LED尾燈造型立體修長,點亮後也很賞心悅目,四出排氣和下擾流板的組合也很有“小鋼炮”的既視感。

“有時需要停下來,多停留一會兒,觀察一會兒。想一下,它究竟是爲什麼吸引你?不過想不出來不要緊,即使是單純的感受美,也是好的”。


美是一種生產力。事實上,人對美的需求來源於更深層的本能,這會是一種下意識的影響,一種感性的很難用言語去表述的東西。況且,設計的靈魂在於創新。風行T5 EVO就是完全創新的、好的設計,它如同一場“革命”,打破一成不變,使得設計更向前走。

而汽車設計似乎還是個矛盾體,需要理性之外,還需要非常強烈的感性的一面,這樣纔可以把冷冰的機器變得更有溫度,所以說,理性之餘要注入我們的情感。剛開始風行T5 EVO對Joanna來說最大的亮點無非就是外觀設計,但當她坐進車內時,卻發現它的內飾設計和功能性配置同樣充滿誘惑。

Joanna認爲:建築和汽車一樣,越來越像一種特殊的生命體。受藝術與技術的統一,以人爲目的,遵循設計服務於功能,功能遵循於感官體驗。就像安藤忠雄和貝聿銘的作品,總是在滿足功能性的前提下將光影運用到極致,讓整個空間更具“呼吸感”。

這與風行T5 EVO的理念相得益彰,整個車內設計也很簡潔明快,觸手可及的紅黑真皮撞色的搭配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這也是當下很流行的設計手法,能很好地營造運動氛圍。打孔真皮座椅並非只是樣子貨,其實際表現柔軟舒適,還帶有加熱功能和副駕老闆按鍵。扶手箱冷藏/加熱功能等越級配置更是比比皆是。另外,中控臺上可呼吸的氛圍燈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僅僅在視覺感官上風行T5 EVO就迎合了科技感十足的潮流“人設”。

另外最搶眼的就是由兩塊10.25英寸液晶屏組成的雙聯屏,其中搭載的Future Link4.0智聯繫統並幾乎涵蓋了市面上所有的主流應用功能,屏幕顯示效果清晰,避光做的也不錯。你還可以通過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完成一系列的操作,這樣做就會獲得更迅速的反饋。值得注意的是,風行T5 EVO還集成了車載微信,讓你在駕駛過程中移動社交不斷線。車載微信支持全語音交互,只動嘴不動手,即可實現常用功能,方向盤還設有專屬功能鍵,可一鍵收發信息,方便快捷,很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不僅如此,風行T5 EVO在主被動配置功能也更加面面俱到,其具備了360影像、L2級智能駕駛系統。在這套系統的加持下,風行T5 EVO完全擁有越級挑戰高級車型的高“智商”。AEB自動緊急制動、BSD盲區監測、LKA車道保持輔助、LCA變道輔助等在內的全方位智能駕輔功能,對年輕的新手司機而言,不僅兼顧了便利性和安全性,還可以緩解駕駛時的緊張情緒和疲勞感。

總的來說,風行T5 EVO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眼花繚亂的配置基礎上還能做到更互聯更智能的交互,與人的溝通感很強,按鈕佈局,邏輯界面也清晰明瞭,風行T5 EVO的內飾不是工藝或配置的堆疊,而是設計包含設計師的思想;不是一種簡單而粗魯的疊加或精簡,而是設計師經過多次考慮的結果,是能被別人感受到的互動和理解。這,就是設計的魅力所在。

“建築是創造空間的藝術,脫離空間談手法就是在耍流氓,汽車設計同理。”

得益於超級立方EMA架構的加持,風行T5 EVO靈活的智能化的電子科技架構讓其在產品層面有了更多元化的玩法,並對零部件品質以及裝配工藝起到積極作用。而對於消費者來說,EMA架構的應用意味着更低的購車成本、更高的品質獲得,同時整車安全性和駕乘空間上大幅提升。

最直觀的便是駕乘空間的表現,在建築設計中空間感很難與結構造型兼得,不過在風行T5 EVO上似乎不存在,因爲它的空間設計確實能讓你感到用心,隨處可見的小掛鉤設計、寬大的儲物空間和腿部空間,以及平整度不錯的裝載空間基本都能讓你會心一笑,對了,電動後尾門也沒有缺席,滿足了不同身高的用戶體驗。

所以說,好的作品應該十分符合使用者的空間、生活、興趣、品味,並在此基礎上令使用者達至心理的舒適、精神愉悅。不過,風行T5 EVO作爲當下緊湊級SUV中的熱門選手,想要佔據弄潮兒心中的“C位”還真得拿出點真本事。

強大的動力絕對是消費者衡量車輛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年輕人對運動的激情需求旺盛。風行T5 EVO在動力上搭載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配合三菱1.5TD高性能發動機,能迸發出145Kw的最大功率, 285N·m的最大扭矩,它還擁有缸內直噴、DVVT等先進技術。在這套高能低耗的動力總成的支持下,風行T5 EVO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爲9.5s,百公里油耗6.6L,實現了經濟性與運動性的有效平衡。

而且風行T5 EVO並配有三種駕駛模式,分別爲ECO、NORMAL和SPORT。在ECO模式下,風行T5 EVO的性格表現並不像外觀那樣激進張揚,起步加速的過程也比較從容淡定,點一下油門不會突然向前一衝給人帶來不適。良好的低扭在日常駕駛時總能遊刃有餘,一般的城區道路上油門踏板不需要大幅度的開度就能達到理想的車速,轉速一般維持在兩千轉以內,能帶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Joanna開着這臺車也跑了不少高速路況,大多數時候車輛都處於運動模式。在切換至運動模式時,怠速時的轉速會更高,輕點油門也會有更迅速的動態響應,渾厚的排氣聲浪也隨之而來。隨着油門踏板的開度逐漸加大,動力輸出也更爲線性,高轉速工況下更能感受到285N·m的峯值扭矩對駕駛者的寬容度。

這臺有着“全球十佳”美譽的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變速箱在平順性上表現良好,低速時也並未感覺到頓挫闖動感。雖說升擋、降擋效率可以再加以優化,但其實際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低速時能給你輕鬆的駕駛感受,高速超車也能輕鬆勝任,在風行T5 EVO身上已經可以看出風行汽車的進步了。更何況,這是臺十四萬都不到的“潮男”,已經很有誠意了。

另外,風行T5 EVO的轉向模式也是有三檔可調的:標準、舒適與運動。每種的感受不盡相同,最後感覺舒適模式下的轉向手感更自然,運動模式下方向盤會變得更重,也有些粘手,但線性程度不及舒適模式。底盤也採用了成本更高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桿懸掛系統,整體調校偏向舒適風格。途徑不少鄉間小路和高速道路,懸掛對路面小的顛簸過濾得很是得體。高速駕駛時,超過120km/h的速度下車身依舊穩健。懸架系統對於高速時的路面起伏反應迅速,對大部分鋪裝路面都是盡職盡責。

現在汽車設計的表達當中,似乎少有個性,而看到的多是共性,趨同的表達方式、趨同的設計語言,Joanna覺得很少看到一輛車給她有個性的表達,但風行T5 EVO讓她感到“意外”。

建築與汽車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譬如有些建築的側重點在於節約能源,或是用最少的資源做最高效的建築,又或者是做出以美觀爲上的網紅打卡式建築等。

汽車領域似乎同樣有很多不可兼得的事在發生:要麼性能要麼舒適。想要做到平衡很難,想要做到有趣迎合挑剔的年輕羣體更不易。而風行T5 EVO的外觀、內飾功能性設計無疑是很成功的,其內在覈心也同樣足夠打動人。它就是個性化和科技化的結晶,吸引着那些不甘於平庸,喜歡彰顯個性的年輕人,他們似乎很樂於開着這麼一臺與衆不同的“移動空間”上街走走。


而在風行T5 EVO上市後的短短几個月裏,我們在街上偶遇的次數並不低。這種現象也間接地說明:設計的美觀性是一個基礎屬性,它能決定你想不想買這件產品。設計的實用性也是一個基礎屬性,它能直接決定一個產品的市場壽命。再加上風行T5 EVO務實的售價,肯定會在緊湊級SUV市場中大放異彩。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