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特斯拉提交了事故前30分鐘的車輛行車數據。在網友質疑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後,特斯拉於4月23日下午回應,相關行車數據採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或刪除。下一步,他們會繼續真誠地、積極地聯繫客戶,尊重消費者的意願。推進時間穩妥解決。毫無保留地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深入調查,開誠佈公接受社會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聲稱,願意在客戶同意、政府指定或監督的情況下,三方共同見證,在全國範圍內任意有資質的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從特斯拉的態度來看,特斯拉非常願意接受第三方的檢測,還自己一個“清白”。事實上,特斯拉之所以敢於接受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是因爲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家檢測機構具有對特斯拉進行檢測的能力。

特斯拉的汽車產品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的,而計算機系統在運行起來之後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特別是特斯拉這種建立在圖像識別基礎上的系統,幾乎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在發生事故的時候,系統的具體狀態。這種狀態在停車斷電之後就會被清除掉,哪怕是把同一輛車重新按路程再跑一遍,也無法再重現系統在事故發生時的具體狀態了。

 

換句話說,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對車輛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也只能檢測出檢測時的狀態,而無法重現事故發生時的狀態。另外,特斯拉多次要求車主到“全國唯一一家檢測機構”進行事故檢測時不合理的,拋開檢測機構與特斯拉是否有利益相關不討論,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並無事故車輛檢測業務,不具備檢測能力。

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第二個要求是該檢測機構必須具備對該項檢測業務的檢測能力,沒有檢測能力就沒有檢測資質,沒有資質出具的檢測報告就是無效的。

如果想要證明事故車輛在發生事故時是正常的,那麼就需要特斯拉提供數據。在提供數據的過程中,誰又能保證特斯拉寫進系統裏的數據是正確且完整的呢?這也是爲什麼特斯拉在22日公佈了數據之後,網友以及汽車行業相關人士便指出特斯拉提供的數據存在嚴重的問題。

即使特斯拉真的願意提供軟件的源碼或者目標碼來進行測試,短時間之內也是很難查出特斯拉的問題的。相信不少讀者都聽說過數十年前的那起豐田剎車失靈事件,海量的源碼分析,巨大的成本投入,無論是哪一項都不是消費者或者特斯拉能夠耗得起的。重點是,特斯拉並不會給檢測機構開放數據,在無數據、無運行環境、無源碼的情況下,第三方檢測機構怎麼能發現特斯拉的問題呢?

面對數據不全、檢測機構還沒有資質的情況下,女車主能否維權成功呢?電動君認爲或許女車主能夠維權成功,但是所花費的時間將會非常長。

2019年5月,特斯拉維權車主韓潮購買了一輛特斯拉官方認證的二手車Model S,花費了37.97萬元。車主原以爲撿了個漏,結果在提車後的兩個多月內,這輛二手車問題頻頻,維修了足足7次,這個維修頻次很明顯已經超過一款正常二手車的正常水平。韓潮找到了特斯拉官方法務,希望可以進行原價退車,但是幾輪協商下來,特斯拉法務表示退車可以,但是要收取10萬元左右的“折舊費”。至此,車主向法院提出了申訴。

12月4日,特斯拉維權車主韓潮發了一條微博,截圖發佈了部分一審判決的文書,稱一審已經勝訴,判決結果是退一賠三,特斯拉公司向韓潮退還379700元購車款,並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賠償給韓潮1139100元。韓潮附文,“誰說特斯拉是不可戰勝的?再強大,噁心的法務在法律面前都是渣渣!”

經過一審之後,特斯拉再次提出了上訴。車主韓先生表示,目前二審庭審已進行完畢,審限截止日期爲2021年5月3日。

雖然車主韓先生維權成功,但是在這個過程裏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難以想象的。重點是,在上訴法院的過程中,韓先生有着確鑿的證據。假設在沒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維權女車主想要通過法律程序來維權,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到底有多長呢?我們難以想象。

今日,上海車展上的維權女車主已經釋放,家屬稱會繼續維權。但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女車主真的能夠維權成功嗎?通過本次的維權事件,電動君認爲相關機構理應儘快建立符合當下發展的檢測機構,爲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