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擁抱變化”爲主題的“2021上海國際車展”今天(28日)閉幕。這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大型A級國際車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上,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積極擁抱變化,並引領全球汽車工業的新變革。 

互聯網及科技企業加速融合汽車業

包括華爲、博泰車聯網等多家互聯網、高科技公司進入汽車圈,有的甚至以獨立展臺的身份參展。在中國政府承諾碳達峯、碳中和的目標下,數字化和綠色環保融合成爲行業發展共識。 

參展商們紛紛表示,未來的汽車將不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或者是機械產品,通過與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汽車將成爲智能移動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的智能化轉變將涵蓋很多方面。 


華爲智能汽車部件業務負責人 王軍:智能解決方案分爲五部分,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雲以及智能網聯。 

在自動駕駛發展模式上,跨界合作已成爲行業發展新潮流。 


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五菱品牌副總經理 周鈃:我們認爲自動駕駛不應該只是侷限在試驗場,我們會跟大疆一起來聯合開發。根據用戶的場景,按照時間的節奏分步驟實現自動駕駛。 


上海博泰創始人 應宜倫:(過去)10年當中,從最早的語音和地圖的介入,到整個智能座艙,再到自動駕駛,車更多變成了一個超級計算機,這樣的變化在135年的汽車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智能化深度發展 改變產業鏈供應格局

車展上,多家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公司認爲,如今汽車工業的一大新變化是——“軟件定義汽車”。車展上,各大展商紛紛紛紛展示了全新一代汽車電子架構和相關的軟件平臺。 


騰訊智慧出行戰略設計總經理 沈沛:互聯網公司,包括科技公司和傳統制造企業,它的融合會越來越緊密,互相都有優勢,互聯網公司帶來的是軟件技術,帶來是快速的迭代。 

隨着智能化的深度發展,汽車將逐步邁向無人駕駛。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羣總經理 李震宇:現在老百姓已經不把無人駕駛當成一個遠在天邊的黑科技了,但真正在一座城市的開放道路上全域的無人駕駛還得有一段時間,主要是技術的挑戰。 

隨着汽車業智能化的深入,供應鏈也在發生改變,從以傳統機械類供應商爲主轉變爲電子、半導體、通信、軟件等多類型供應商並存。這一點以汽車芯片供應爲例:近半年多的時間,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已經減產超過100萬輛汽車。有車企開始推出自主創新的汽車芯片。 


零跑汽車創始人 朱江明:這個芯片裏面核心技術,包括從CPU,從整個人工智能的加速器等等全部採用國產自研,可以爲整個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德賽西威技術研究院院長 黃力:傳統汽車工業轉型過程中,汽車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逐漸融合了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技術,汽車的技術邊界越來越寬。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 王秉剛:現在這種國際的產業鏈,估計不能夠完全滿足中國的需求,所以得從長計議,我們可能要考慮自己把芯片更好地做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