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統的機會屬於少數人,但應用創業的機會屬於很多人。

windows最大的貢獻是孕育了瀏覽器這個超級應用,瀏覽器最大的貢獻產生了像Yahoo Google這些超級應用,從此開啓了互聯網時代。信息產業變遷史,是一個價值鏈不斷遷移和上浮的歷史,所有2C產品的競爭,都是在搶奪兩件事,用戶的時間份額,用戶的錢包份額,誰離這這兩件事最近,誰就是killer App,誰就能切走下層底座的價值。

GPT的出現,無疑是操作系統級別的,上面長出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叫chat search,基於這個底座,再長出10個百度、抖音級別的應用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會帶來用戶時間和錢包份額的重新分配。

作爲一個早期投資人,身邊有很多朋友在考慮下場創業做AI應用,會找我一起討論,選哪個向,打什麼牌,這裏分享下我的思考框架。

思考框架一:超級應用出現和平臺的新特性息息相關

從 PC 到 Mobile,大的機會是智能手機的新特性帶來的,LBS 帶來美團和滴滴,通訊錄帶來微信,camera 帶來抖音和快手,voice 帶來全民K歌,刷屏動作帶來今日頭條。

微信相比手機,新特性是通訊錄擴大了百倍,通訊錄裏的人更多,更能點對面通訊,這種能力的增強才讓拼團,分銷,砍價成爲可能,裏面最大的應用是拼多多。

現在新一代AI是帶來哪些新屬性?我初步想到的:

一是language,自然語言交互。之前windows Android之所以用圖形化界面,本質是技術上達不到,還沒法讓機器聽懂人話,現在可能了,基於“聽人話”的交互方式。從PC的鼠標滑動到mobile的刷屏動作,猜測,未來基於自然語言的交互,會極大的縮減交互頁面,絕大多數操作在一個頁面完成,用大白話的指令調取各種結果,甚至一個頁面調用多個App的結果。極致的簡單留給用戶,複雜留給後端,AI Native應用未必是App形態。PC的指標是page view,mobile的指標是日活,那麼AI應用的指標可能是”調用量“。

二是Generative,實時生成。從生成文本和代碼,到圖像、聲音和視頻,甚至未來會生成機器人的動作,生成初步的科研成果,能生成的output越來越多,複雜度越來越高。抽象來看,x軸是媒體形式(文本 聲音 圖像 視頻),y軸是呈現形態(數字世界2D 數字世界3D 物理世界3D),z軸是行業場景(比如廣告 電商 遊戲 影視 編程 設計 科研 機器人...),z軸上的品類數以百計。關鍵是要在xyz中間取一個有效的點,纔是真PMF,比如“視頻-數字世界2D-廣告”指向的是AI生成廣告視頻,“視頻-物理世界3D-機器人”指向的是AI生成機器人動作。

這帶來了兩個變化,一是效率上十倍速,AI生成廣告視頻,AI編程都是相比傳統方案的十倍速。二是解鎖了不可能,比如過去的AI教育是無法真AI的,退而求其次的手段是窮舉所有視頻素材,切成片段,再靠邏輯樹串聯起來,現在這種真AI教育有可能了。未來的視頻,極端來看,可能會出MP4 AVI之外的另外一種文件格式——基於起始的素材和當下的交互,實時生成後面的視頻,而這,又會解鎖很多行業。

三是多模態感知,每一種信息來源稱爲一種模態,AI能同時感知語言+圖像+many others,input變得極爲豐富。人是多模態感知的集大成者,人有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這麼多input是實時的、綜合的,人才能對當下的情形做出精準判斷。我們對PC的輸入主要是鼠標和鍵盤,我們對手機的輸入主要是觸屏、location、陀螺儀(動作)等;AI時代,大模型可以實時感知我們的語言、圖像視頻,同時又囊括了PC和mobile的所有感知形式,同時感知,綜合判斷,開始逼近人類的感知水平。比如,我們開一個圓桌會議,通過麥克風和攝像頭,對人、內容、環境的感知,就可以幫我們提煉當下的核心觀點,給出一部分問題的答案,和給出提問提示,這個會議會高效很多。

mobile相比PC,因爲隨身的屬性,以及增加了很多傳感器,收集的數據量大了百倍不止。AI時代的數據量,可能會再高几個數量級,因爲所有的語言和圖像都成爲有效input了,這裏蘊藏着巨大能量,是什麼現在很難說。

這是我初步想到的AI新特性,還在持續的琢磨。相信新一代AI應用,一定長在AI的新特性上。

並且,下一代智能終端的出現,大概率是被AI新特性解鎖的,最有這種可能性的是AR。戴着AR,它的輸入和我們眼睛耳朵的輸入是同頻的,它的輸出可以實時生成,它的交互可以基於自然語言,AI的三個新特性解鎖了AR的三個不可能。

思考框架二:打明牌or打暗牌

上面討論的是方向選擇,有了方向,還得看過往背景適合打哪什麼牌局。

今天任何能輕易想到的idea,都是明牌,上來就攤牌比經驗值,武力值,和血條了,比如大家討論最多的虛擬助手,虛擬老師,AI客服,文案生成等等。在這種顯而易見的方向上,高手和熟手太多,只是打一張起跑早的“先手牌”很難獲勝。

以AI教育爲例,教育是個長鏈條行業,從投放,到課程運營,到教研,到銷售都有成熟方法,到最後是在比”擰螺絲“的效率,這個行業的高手也很多,很多人融過1億美金以上,管過千人團隊,就差一個好的PMF可以再啓程了。如果一個新手進到AI教育裏,PMF剛跑通,剛準備學習下如何投放,如何管100個銷售,剛準備手槍換步槍,旁邊直接蹦出幾個高手就拿加特林機槍給突突了。

什麼是暗牌?暗牌往往是非共識,是完全0到1的產品創新,挖掘的是隱性需求,市場空間極其模糊,巨頭和高手想不到或看不上。比如snapchat、Airbnb、快手、抖音、b站、拼多多、小紅書,早期的時候都有點小衆,能否泛化未知。2013年的時候,如果問全國人民會看30秒短視頻嗎,是很難有答案的。這種暗牌爲早期生存贏得了幾年的時間窗口,猥瑣發育,等到攤牌比武力值的時候,大家手裏都是加特林,對着突突一下還是有勝算的。

明牌意味着共識,往往是面向存量市場,用新方案替代老方案,十倍速是最好的武器。可能是更好的文案工具,更好的教學工具,提升的是體驗和效率。

暗牌意味着非共識,往往對應增量人羣,滿足的是未被滿足的需求,0到1的創新是最好的武器。快手抖音出來前,短視頻幾乎沒有被驗證過,是憑空造出個短視頻範式。拼多多出來前,下沉人羣是很少網上購物的。

如果是一個經驗值豐富、善於靠商業和效率取勝的高手,上手打明牌是可以的,段位高到一定程度,還能起到嚇跑清場的效果。

如果是一個經驗值少、用戶洞察犀利、善於創新的AI產品經理,最好還是想想暗牌,從一個很獨特,非共識的切入點進入。起手打明牌是對加特林機槍的不尊重。

思考框架三:每一代億級用戶的產品都基於“無意識”產品形態

有了方向,確定了打什麼牌局,還得落到具體的產品形態。

AI native App的經典產品形態是什麼?

PC時代的經典產品形態是黃頁和搜索。

Mobile時代的經典產品形態是feed流(抖音 今日頭條),timeline(微信),140字符(Twitter),二維碼(移動支付)。

越是大DAU產品,產品形態越是簡單,適配的人羣越廣,用戶越容易陷入“無意識”的使用中,這纔是kill time的大殺器。

AI native App也會出現經典產品形態,可能是chat形式,可能是copilot形式,經典產品形態的出現需要子彈飛一會兒。2010年mobile剛起來的時候,App有種濃烈的網頁感,直到2015年前後,幾個大哥級App站穩了腳跟,mobile產品的審美才開始一致起來,內容輸入就學微博,內容展示就學頭條,對話界面就學微信,加好友和付款就用二維碼,天下文章一大抄,最佳形態就那麼幾種。

正確的產品形態往往四兩撥千斤,而且帶來跨越式發展,看一個例子:

二維碼is new payment,一個二維碼撬動了移動支付的普及,中國跨越信用卡到了移動支付國度,變弱爲強。

同理,AI is new SaaS。未來的SaaS形態會有巨大變化,AI作爲每家公司的底座,會抹平過去的很多成本:一是降低部署成本,因爲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都接入大模型了,SaaS的部署成本會低很多;二是降低獲客成本,基於大模型可能會出現app store,比如plugin的形態,營銷成本會下降,更拼產品本身了;三是省去了很多長尾頁面,因爲交互基於自然語言,而非圖形化界面了。極端來看,software將不再as a service,而是result as a service,這這裏面會不會長出中國形態的SaaS?

從2010年開始做mobile產品,2013年做mobile投資,一個很大的覆盤是,假如當時明白“大的應用機會是智能手機的新特性帶來的”這個道理,品類選擇會容易很多。

我參加過幾次AI創業方向的討論,腦暴出的創業點子可以記下三頁A4紙,太多啦!這種多,很容易讓創業者有種挖到金子的衝動感,在裏面抓一個點子創業,等於搖骰子開大小,最好能否掉自己的5個想法後再做選擇。我們必須要問自己,思考框架是什麼,怎麼選出有效選擇。Hope PMF be with you!

作者介紹:吳炳見,VC,十年風險投資經驗,三年百度mobile產品經理+戰略分析經驗,對AGI有極強的興趣和信仰。有AI底層和應用創業想法的朋友,歡迎加微信討論,wx:wubingjian。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想1想”(ID:inceptionnnn),作者:吳炳見,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