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一部叫《高智能方程式》的日本動畫嗎?這部動漫大量出現底盤高低可調,車速抬頭顯示功能等汽車前沿技術。如今,這些汽車技術基本得以實現,部分甚至得到普及。



除此之外,渦輪增壓動力技術和車載智能信息系統兩大核心技術作爲該動漫最精彩的部分。

世界汽車已進入“T動力”時代,渦輪增壓發動機遍地開花,我們今天就着重聊聊車載智能座艙。



座艙智能化進程再提速


其實,智能車機並非新鮮事物,只是在快速地更新迭代。早年,通用的安吉星、豐田的G-book和日產的智行+等,國際車企都具備和應用了成熟的智能車載信息系統。如今,本田的HONDA CONNET、別克的eConnect和Jeep的Uconnect 5等原廠智能車機系統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對此,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此方面並不落後於國際汽車品牌,甚至更爲領先,甚至國際車企都與中國企業一同研發智能車機。中國自主品牌的智能車機,領先在於具備了在線導航和音樂、語音識別、家電連攜、生活服務、甚至是支付等豐富的生態服務功能,而且流暢度和交互自然感都遠優於國際品牌。



中國品牌的智能車機系統其實可以分爲三派,百度系、騰訊系和阿里系。阿里車載系統叫做“斑馬智行”,整合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資源,尤其是支付功能;百度車載系統其實有兩種,carlife爲輕度,Apollo(阿波羅)屬於深度,這也是區別於阿里和騰訊的核心功能。而騰訊的“AI IN CAR車載系統”,重在“娛樂”和通信。



智能車機系統就不得不提語音系統了,諸多國際車廠目前是自己開發的車載系統,但不如人意,普遍都不如中國車企,尤其是在語音方面。目前國產汽車都在使用訊飛提供的語音服務,識別率很高。科大訊飛爲汽車裝上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的“汽車大腦”,將業界領先的語音識別、全雙工多輪交互等最新技術應用於汽車。


有了“主動”纔算是真正的“交互”


智能車載系統的“交互”,很多時候是被動接收信息完成指令,例如語音控制車窗和空調,語音查找導航和音樂。這都是駕乘人員向車機系統“下達命令”,而系統是被動接收,這其實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交互”。真正的“交互”應該是雙向的,車機系統可以主動爲使用者設身處地地思考並作出相應的操作。



這樣的智能“交互”系統有嗎?還真有!例如廣汽傳祺提出的超感交互智能座艙概念,它能全面覆蓋用戶的全鏈路用車場景,包括尋車、準備、駕駛中、停車、下車、離車等6大階段共超過57項功能場景庫;重要功能包括疲勞提醒、車內拍照、抖音視頻、兒童關懷、手勢控制等。



但在熊熊我看來,廣汽傳祺的交互智能座艙的領先在於“主動”。例如疲勞緩解,系統通過識別駕駛員面部特徵(眯眼、哈欠、表情等)判斷駕駛員狀態,並按照輕度、中度、重度疲勞執行不同的策略。還有通話降音,都是系統自動完成降低音響音量和關窗等操作。



若座艙監控系統檢測到前排人員抽菸時,天窗自動起翹、車窗也識趣地開啓。還有,通過語音助手點歌時,座艙監控系統可根據駕乘人員的當前情緒,播放對應類型的歌曲。據瞭解,傳祺GS4 PLUS、傳祺影豹和後續新車將會陸續搭載該超感交互智能座艙。



廣汽傳祺的超感交互智能座艙可以通過OTA迭代,每一個季度會更新一版。說不定,在對此迭代更新後,交互智能座艙能夠感知你的生理需求(尿急或拉肚子),然後給你播放輕鬆音樂的同時導航到最近的洗手間。


在系統的功能場景優化方面,廣汽傳祺給用戶提供足夠的參與度,展現出“先知·共生”的設計理念。有了超感交互智能座艙,人車關係也將從“工具”轉向“夥伴”,以前是人懂車,以後就是車更好地爲人服務。



說在最後


車載智能系統作爲車聯網的應用與落地基礎,各大廠商對此實現形式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到底是車跟人聯網,還是車跟車聯網,還是車與Internet聯網,我們如何定義“車聯網”?毋庸置疑的是,汽車智能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目前業界對“智能座艙”並沒有嚴格的定義,但它絕非幾塊大屏、幾個傳感器的集合體,而應該是一種囊括用戶用車全場景、全過程的智能體驗。智能汽車已融入人們的汽車生活當中,並以驚人的速度進化,汽車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機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