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快狗、貨拉拉,現在又來了滴滴貨運攪局,同城貨運市場總不缺搶食者。而對散戶司機來說,新玩家入場帶來的不只有收益和更多貨源,還有低迷的運價,和後續無盡的麻煩。



 

明爭暗鬥的“滴滴”們


5月底滴滴貨運大步入局,攪起同城貨運市場的一番腥風血雨。

滴滴入場同時帶來了一貫的財大氣粗高補貼打法,除了司機端接單補貼、用戶端1分錢下單外,還推出核心市場在線補貼,即滴滴貨運司機把車停在指定區域範圍內,即使不接單也能拿補貼,可以說是真正的“躺賺”。

貨拉拉也隨之推出了用戶一毛錢下單、免費搬運,司機會員費折扣等優惠政策截擊滴滴。

鷸蚌相爭之下,儘管不少人賺得實惠,但對“滴滴”們卻始終愛不起來。

在滴滴貨運之前,專注城市貨運的貨拉拉、快狗們已經讓司機們喫足了苦頭:平臺運營規矩混亂、拉低運價、不公平競爭、高收費低收益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以至於不少司機視其爲宿敵,業界也不乏“卸載貨運APP”的呼聲。




夾縫中的散戶司機


最初平臺入場的時候司機都表示歡迎,寄希望於平臺打破貨主和車隊的壟斷,讓貨運市場的供需更加透明。

然而大家沒想到的是,平臺入場打通了用戶和司機之間壁壘的同時,也擊穿了貨車司機的收益底線。

對用戶來說,以往送貨價格偏高,偶爾還要排隊等用車。平臺定價透明,也帶來了更多選擇,一個訂單發給衆多司機,空閒司機就近搶單,等待時間減少,提高了送貨效率,各種優惠券用一用,發貨價格也有所下降。

而對於司機來說,平臺定價照比他們心目中的“市場價”還是偏低,且還要收取信息費、會員費、要抽成、要用優惠券,林林總總算下來,收益低的可憐。

此外,平臺對司機的管控往往非常嚴格,不少司機被平臺算法“誤傷”,被禁封賬號無法接單。申訴、投訴無門,只能喫下啞巴虧,這也讓司機對平臺意見很大。

即使不通過平臺接單,平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司機們的利潤:“平臺只收貨主80,我們就很難要價100。但現在加油、養車、生活成本不斷上漲,這麼跑車別說賺,不虧就不錯了。”

平臺操作標準化、運價合理化,是散戶司機們最核心的訴求,也是快狗、貨拉拉們和新入局的滴滴貨運需要面對並解決的痛點。



 

小結


網經社《2019年度中國物流科技行業數據報告》中指出,2019年同城貨運交易規模13011億元、運貨量20.3萬億噸,同比增長7.79%和3.57%,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行業巨頭想要分一杯羹無可厚非。

但對於平臺來說,如何維繫而不是使用高壓政策捆住司機,如何用優質服務而不是低價留住用戶,是所有貨運平臺,也是整個行業共同的思考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