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政策風向來看,輕卡輕量化已然是大勢所趨,廠家紛紛推出減重合規的標載輕卡,以滿足車主需求。那麼合規輕卡究竟“瘦”了哪裏?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車身減重


輕卡車身包括駕駛室和貨箱兩部分,是整車體積和重量最大的部位,也是輕卡“瘦身”效果最明顯的部位之一。



合規輕卡不是爲巨量載貨設計的,在標載狀態下,貨箱材料的強度適量降低也能滿足日常運輸需求,很多品牌選擇使用輕量化材料代替原有的貨箱材料,實現貨箱輕量化。現在市面上主流的貨箱材質主要有鐵鋁合金、全鋁、複合板、高強鋼等,最大可使車輛自重減少300KG。



另外按規定,總質量大於3500kg的貨車必須按照要求安裝側、後防護裝置,用來防止車禍發生時小轎車鑽入貨車底,造成更加嚴重的傷亡事故。在合規輕卡的車身上,防護板由原本的鐵質換成了鋁合金材質,保證防護效果的同時可降重約20KG。



發動機減重


發動機重量一般佔整車自重的10%左右,也是輕卡減重的目標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合規輕卡,主要通過輕量化零部件和優化發動機結構實現發動機輕量化:使用鑄鋁、注塑件等減輕零部件自重;去除多餘材料,減少發動機自身的設計冗餘。經過“減重”處理的發動機內部結構更加精細,整機重量可減少20 KG左右。



和發動機搭配作業的油箱也換成了鋁合金材質。鋁合金油箱能在降低重量的同時保障油品不受污染,提升發動機使用壽命。



底盤減重


卡車底盤集成了密密麻麻的零件、總成,它們也是輕卡輕量化繞不過的部位。



重載輕卡大都選擇大平臺車架,並將車架加寬加厚,搭配直通梁來保證承載能力。而對於合規輕卡來說,覈定載重量降低,品牌選擇搭載自重較小的小平臺車架來適應這一變化。部分車型車架材料升級爲高強鋼,降重同時也能保障日常載重需求。



車橋和板簧是車輛承載的關鍵零部件,標載輕卡將從前主流的7t、8t級大噸位後橋更換爲4t、5t級後橋,板簧也從以前的強調“多片數、加厚、加寬”改爲搭配標準板簧,部分車型使用了少片簧,進一步降低重量。



爲保障超強承載能力,重載輕卡往往標配8.25R16大輪胎,而目前合規輕卡標配輪胎改以7.00R16或7.50R16輪胎爲主,不少品牌更是選擇換成真空胎,瞬間減重幾十公斤,效果立竿見影。



部分品牌的輕卡可以選配鋁合金輪輞,可以再減重50-60KG。鋁合金輪輞密度只有原本鋼製輪輞的1/3左右,重量輕,高速轉動時變形小,慣性阻力也小,可以減輕輪胎滾動阻力,從而降低油耗。



另外,位於車架底部,負責車輛傳動和制動的的變速箱和儲氣罐也做了輕量化處理:變速箱鑄鋁外殼散熱效果更好;鋁合金儲氣罐可有效防止鏽蝕,能提升制動閥使用可靠性、提升行車安全。



儘管合規標載輕卡在減輕自重方面做了諸多努力,部分車型可將整車重量控制在2噸出頭,但相較於4.5噸的核載重量,輕卡只能拉兩噸貨顯然不太合理,這也是輕卡車主們頭疼的問題所在。

自12月高速公路入口稱重開始,有關部門也在不斷收集數據、召開聽證會,調整政策以適應商用車市場環境。相信不久之後,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會讓低迷的藍牌輕卡重新煥發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