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本是一個技術門檻很高的行當,本來楚河漢界劃分得清楚,造車的造車,造手機的造手機,造家電的造家電。

近年來,汽車界興起一場 " 新勢力造車運動 ",大家都爭着喫這大鍋飯,儘管大多連實車都沒見着就 " 犧牲 " 了,往山頭衝鋒的人仍前赴後繼。

這股新勢力成分複雜,小米、360、滴滴、貨拉拉、創維、恒大 …… 當然還有踏進一隻腳的華爲。各行各業,目標一致:做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哪怕履歷一片空白。

美的,中國人都熟悉的家電品牌,也要入局造車了。

美的要造車?

不久前,美的在合肥舉辦了一場發佈會,發佈了一系列電動汽車 …… 零部件。

沒錯,美的並不是大張旗鼓地參與整車製造,而是作爲各位有志者的上游供應商,而且這場發佈會真正的主角應該是美的集團旗下的威靈(Welling)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發佈會上,威靈公佈下屬三大產品線以及五款代表產品,主要瞄準電動汽車的 " 要害 ":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輔助 / 智能駕駛系統。

驅動系統的產品包括驅動電機和電子油泵,威靈已實現兩者兼具小體積、高效率、低噪音的優點,其中驅動電機已完成多個功率段的技術驗證和樣機測試,部分產品已通過整車測量驗證。

熱管理系統包括電動壓縮機和電子水泵。空調是影響電動車續航的一大痛點,威靈研發出突破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子式電動壓縮機,採用從工業廢氣提純而來的二氧化碳作冷媒,這種自然冷媒環保、穩定,在 -35 度的低溫中仍能有效制熱。相較傳統的熱泵空調,使用此電動壓縮機的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升達 20%。

輔助 / 智能駕駛系統包括 EPS(電動助力轉向)電機。EPS 電機是輔助 / 智能駕駛的關鍵部件,影響着自動駕駛功能的體驗,但目前國外品牌掌握着大部分市場份額和核心技術。威靈推出自主研發和生產的 EPS 電機,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關鍵一步。

所謂術業有專攻,華爲是一家科技公司,做輔助 / 自動駕駛和車機理所當然,更有技術和經驗可依託。

美的也並不是平白無故地想要做這些部件,特別是驅動系統和熱管理系統,背後的原理廣泛應用於家電等機電設備,這不正是美的的強項嗎?30 年機電領域的積累正好派上用場了。從某個角度想,美的還是在做老本行,未來你的愛車上的空調可能就是美的造的。

威靈的發佈會,就是告訴所有要造車的人:我不造車,但我掌握了核心科技(雖然這是格力的廣告詞);我不是你的對手,是你可靠的合作伙伴。

美的纔是 " 新勢力 "

現在看起來,就算美的真的要造車,也只能是新勢力中的弟弟,殊不知美的纔是最早的 " 新勢力 ",造車之路有多艱辛,美的十幾年前就領教過。

2003 年中國加入 WTO 不久,迎來自主品牌第一次爆發時期,奇瑞、長城等品牌剛剛起步,波導、奧克斯和美的等企業亦決定賭一把,公佈了各自的造車計劃。

美的決定從客車做起,先後收購三家客車製造企業,但造車計劃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最後在 2008 年草草收場。

造車風險之大,市場競爭之激烈,加上栽過跟頭,或許是美的選擇不造車而做供應商的原因。

沉住氣,方得始終

和美的一樣立場的還有華爲。

手機業務受挫,馬上看到華爲轉型自救的嘗試,很快就拿出成果。華爲在上海車展搶盡風頭,展出了低、中、高端不同定位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HiCar 車載智能系統已經搭載在新一代奔馳 S 級上,華爲的專賣店已經開始賣車了。

不久前上市的北汽極狐阿爾法 S 搭載了華爲的輔助駕駛系統,人們完全把重點放在華爲身上,忘了北汽纔是主角。

隨着賣手機的華爲不斷涉獵汽車,越來越多人有疑問:都做到這個地步了,華爲爲啥就不自己造車呢?關於華爲要造車的傳言亦不絕於耳。

不斷的猜測和謠言,逼得華爲在昨天再度發佈 " 不造車 " 聲明:" 至今爲止,我們並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以後,凡是議論上說華爲造車、或者參股汽車製造行業,均爲謠言,勿輕信。"

或許華爲的理由和美的一樣,風險大、競爭大,造車本身又不是自己的強項,何必湊這個熱鬧呢?

又或許像美的集團機電事業部總裁伏擁軍所說:" 中國不缺造車的企業,缺少潛心造好汽車核心零部件的企業 …… 現在選擇做什麼不難,選擇不做什麼反而更難。"

除了電池,電控、電機等電動車核心部件仍然以國外品牌占主導地位,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的中國企業很少(比亞迪算一個)。

美的和華爲忍住不跟風造車,潛心做 " 背後的人 ",中國的汽車搭載中國的核心部件,纔是真正的彎道超車。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一定會越來越大,零部件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當做得好的就幾家,何嘗又不是一個大生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