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是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的,以前大家買手機時總喜歡關注廠家標註的像素是多少,500W,800W,1200W,彷彿像素越高代表畫質越好,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就比如ipone4s的800W像素比大多數1200W像素的手機拍出來的照片質感更好,因爲一張照片的質感也是由各種光感原件,軟件匹配,數據處理方式構成配合完成的,而不是僅僅只看像素。

但如果是汽車變速箱呢?檔位也如像素那樣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嗎?這就得先從變速箱工作原理說起。

手動變速箱:用手撥動變速桿才能改變變速器內的齒輪齧合位置,改變傳動比,從而達到變速的目的。(但有一點要注意,手動變速箱的每一個檔位的傳動比是固定的,改變傳動比是指轉換檔位)。

自動變速箱:常見的液力自動變速器主要是由液壓控制的齒輪變速系統構成,主要包含自動離合器和自動變速器兩大部分。它能夠根據油門的開度和車速的變化,自動地進行換擋。(自動變速箱最容易讓人忽略的一點是每個檔位的傳動比並不固定,而是由行車電腦和液力變矩器決定。)

總而言之簡單一句話,變速箱是一個改變傳動比的系統。那什麼又是傳動比呢?同樣轉速下小齒輪力量大速度慢,大齒輪力量小速度快,道理跟一檔爬坡,六檔高速是一樣的。看到這裏,你如果覺得我說的完全正確那你就錯了,這套理論在手動變速箱上是對的,但是自動變速箱就不是那麼jue對了。因爲我前面已經說了,自動變速箱的每個檔位傳動比是不固定的,它有一個區間,在這種排列組合下檔位的多少就沒那麼重要了。那今天我們就拋開手動變速箱,和CVT無極變速箱(皮帶傳動下的虛擬檔位)來說說自動變速箱的那些誤區!

誤區一:檔位少是技術落後的表現

多檔位自動變速箱出現的一大原因並不是因爲檔位少落後,而是各大汽車廠家面對越來越嚴苛的碳排放法則對變速箱進行的一種技術處理。這種代價就是增加研發成本,且汽車馬力和扭矩的增加確實也對變數箱提高了要求,但這一些成本都會原原本本的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其實很多四速變數箱在其匹配的車型上並不會落後,因爲二十年前的四速不會和現在的四速是一個換擋邏輯,檔位傳動比區間優化做的好也不會比六速的差。

誤區二:檔位多就平順

所謂的平順就是換擋時循序漸進,沒有換擋衝擊或頓挫感。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檔位越多,換擋就越頻繁,跨度就越小,衝擊也越小,於是就平順了。邏輯好像沒錯,但是請注意影響平順性的並不是換擋!而是前文中說過的傳動比,自動變速箱的傳送比是不固定的,拿手動變速箱換擋邏輯來套在自動變速箱上這就是錯的了。平順性是靠廠家對傳動比區間的調校,對行車電腦和液力變矩器的處理,和駕駛人駕車時的油門深淺決定的。市面上大多數的七八速自動變速箱是很平順沒錯,但那跟檔位多少沒關係,不信你可以找一個七八速帶S檔的車一腳油門下去試試看,照樣抑揚頓挫,因爲在S檔下行車電腦的換擋邏輯就不同了。四五速變速箱如果調校的好,平順性也非常不錯。

誤區三:檔位越多越省油

首先肯定一點,檔位多每個檔位的轉速就確實比較低。但是檔位多會產生一個問題,換擋頻繁。衆所周知現在換擋效率zui高的變數箱結構是雙離合,但即使是雙離合變速箱它的換擋時間也有0.2秒左右,在這段時間內發動機是處於空做功的狀態,這就是動力浪費。如果一輛車一小時換擋次數幾百次,那算起來的空做功時間還是比較多的。有人實測過卡迪拉克CTS的六速自動變速箱和八速自動變速箱的油耗,結果八速比六速只省了百分之一點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八速自動變速箱確貴出了不少錢,這筆賬大家可以算一下。

那麼多花錢買多檔位的自動變數箱車型是否划算呢?小編覺得是不划算的,先不算實際多支出幾萬塊錢用於購買這種車型,光是因爲多檔位變速箱製造難度大,可靠性低而帶來的後期維修保養成本就已經不划算了。而帶來的所謂平順性,省油性,變速箱在五六速上也可以做的很好。

那一個合適的檔位數是多少呢?我覺得看車型,如果說是2.0左右排量的家用車,選一輛結構簡單,維修保養便宜,調校不錯的六七速變速箱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不同型號的七速雙離合,針對扭矩承受力可以做的很寬泛,下到高爾夫,上到保 shi 捷,七速都有很廣泛的運用和消費者不錯的反饋。至於那些九速,十速,我只想說大家別抱太多期望,因爲根本沒有必要了。第一款使用九速變速箱的量產車型是吉普自由光。然而,據車友實測,自由光時速在120公里/小時以下時是不會用到第九檔的,但在中國高速公路限速120公里/公里,懂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