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诚意的动力电池。

夏天到了,高温、快充、自燃、自动驾驶失控等等糟糕的故障又开始高频率出现。

但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夏季发生超79起自燃事故;2020年夏季被媒体报道的烧车事不到60起;2021年,截止到目前,媒体公开报道的自燃事故不足20起,从数量来看,关于新能源自燃事件在明显减少。

这其中得益于以埃安弹匣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安全性的大幅度提升。

业内自刀片电池始的“三次针刺试验”都在验证着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升级与迭代。

其中以两次动力电池的“安全壁垒”高墙都是埃安的弹匣电池的筑建的。

在经历了2021年3月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并顺利通过针刺试验后,5月20日,广汽埃安,再次向针刺试验发起挑战。

只不过这一次,埃安将三元锂电池换成了磷酸铁锂电池。

埃安这次的针刺实验,依然是在8mm最粗钢针直径和100%SOC电量的条件下,将弹匣电池与普通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同步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磷酸铁锂(普通电池)整包在钢针刺入电芯触发热失控后,出现了电压下降、温度上升现象,最高温度为329.4℃,且出现冒烟现象,持续16分钟。

而磷酸铁锂(弹匣电池)整包被刺后,最高温度仅为51.1℃,静止48小时后,单体电压降至0V,温度降为室温,且无冒烟、无起火和爆炸现象,电池包状态稳定。打开电池系统外壳,其内部结构完好。

这与今年3月用三元锂电池进行的针刺试验结果无出其右,显然埃安的弹匣电池技术不论电池具体材料,都可提升电池整体乃至整车的安全。

所以我更愿意称弹匣电池是一种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系统性技术。一种从电芯本身安全、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一整套安全技术,而非一种具体的动力电池。

在这个电气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之后,人们不仅要在里程焦虑、动力衰减的使用问题上找到突破点,更要学会利用创新技术手段解决使用安全方面的难题。

诸如埃安,从长续航、超级快充、石墨烯、弹匣电池等等,埃安从解决了里程焦虑,到使得动力电池的安全更加可控。

埃安的两次针刺实验,不仅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的新节点,更是刷新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新高度。

这无一不透露出,手握技术的埃安,或将借助弹匣电池技术,将带领整个动力电池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纪元。

毕竟纵观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关于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与市场之争,从未停歇。

面对日益增长的续航和缩短充电市场的需求,电池密度和安全似乎总是显得冲突。

而面对磷酸铁锂电池自重大、能量密度低、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缩水严重;三元锂电池成本昂贵,热稳定性差,不适合高频次充电的实际情况,各大车企也似乎在各种动力技术之前腾挪。

比如,特斯拉曾经在LG化学和宁德时代之间反复纠结,也有比亚迪全力倾注的“刀片”磷酸铁锂电池,也有理想、岚图为代表的增程式;但弹匣电池的出现,似乎解决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二选一”的难题。

你可以质疑,任何一个动力电池技术还未经历大规模市场验证之前,都不可垄断或者成为业内巨头。

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在庞大的数据和数千次的实验验证下,埃安的弹匣电池系统所拥有的超高耐热稳定的电芯、超强隔热的电池安全舱、极速降温的速冷系统、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等四大核心技术。

不论电池材料,弹匣电池确实能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被动安全强化、主动安全防控三大方面提升电池的系统安全性能。

虽说通过针刺试验不一定是电池绝对安全的代名词,但“针刺实验”作为电池安全检测的“珠穆朗玛峰”,终归是在动力电池国家安全检测标准上新增了一道关卡,增添了一份可靠性。

当然,或许今后的路上,依然会有零星的电动车自燃事故,但不用过于慌张。

因为自燃的车型,多半是早些年技术还处于初期的存量的高危车型还。当它们逐步退出使用,或许才能真正彰显出,新时代新技术下新能源汽车的高安全性。

当然电池材料安全的根本性进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埃安和弹匣电池崭新的尝试让人兴奋。

虽然埃安的弹匣电池的并不是时代里的唯一选择,但弹匣电池绝对是最有诚意的那个。

我们不去讨论埃安到底能不能垄断新能源市场,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埃安作为造车新实力,始终不渝地将新能源技术贯彻到行业里,不管是电池还是其他。

埃安秉承着自主创新的原则,用自己的方式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让业内对未来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充满了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