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誠意的動力電池。

夏天到了,高溫、快充、自燃、自動駕駛失控等等糟糕的故障又開始高頻率出現。

但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夏季發生超79起自燃事故;2020年夏季被媒體報道的燒車事不到60起;2021年,截止到目前,媒體公開報道的自燃事故不足20起,從數量來看,關於新能源自燃事件在明顯減少。

這其中得益於以埃安彈匣電池爲代表的新型電池安全性的大幅度提升。

業內自刀片電池始的“三次針刺試驗”都在驗證着動力電池安全性的升級與迭代。

其中以兩次動力電池的“安全壁壘”高牆都是埃安的彈匣電池的築建的。

在經歷了2021年3月廣汽埃安發佈“彈匣電池”,並順利通過針刺試驗後,5月20日,廣汽埃安,再次向針刺試驗發起挑戰。

只不過這一次,埃安將三元鋰電池換成了磷酸鐵鋰電池。

埃安這次的針刺實驗,依然是在8mm最粗鋼針直徑和100%SOC電量的條件下,將彈匣電池與普通磷酸鐵鋰電池進行同步對比試驗。

試驗結果顯示,磷酸鐵鋰(普通電池)整包在鋼針刺入電芯觸發熱失控後,出現了電壓下降、溫度上升現象,最高溫度爲329.4℃,且出現冒煙現象,持續16分鐘。

而磷酸鐵鋰(彈匣電池)整包被刺後,最高溫度僅爲51.1℃,靜止48小時後,單體電壓降至0V,溫度降爲室溫,且無冒煙、無起火和爆炸現象,電池包狀態穩定。打開電池系統外殼,其內部結構完好。

這與今年3月用三元鋰電池進行的針刺試驗結果無出其右,顯然埃安的彈匣電池技術不論電池具體材料,都可提升電池整體乃至整車的安全。

所以我更願意稱彈匣電池是一種提升動力電池安全性的系統性技術。一種從電芯本身安全、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的一整套安全技術,而非一種具體的動力電池。

在這個電氣化成爲不可逆轉的行業趨勢之後,人們不僅要在里程焦慮、動力衰減的使用問題上找到突破點,更要學會利用創新技術手段解決使用安全方面的難題。

諸如埃安,從長續航、超級快充、石墨烯、彈匣電池等等,埃安從解決了里程焦慮,到使得動力電池的安全更加可控。

埃安的兩次針刺實驗,不僅重新定義三元鋰電池安全標準的新節點,更是刷新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新高度。

這無一不透露出,手握技術的埃安,或將藉助彈匣電池技術,將帶領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紀元。

畢竟縱觀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關於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技術路線之爭與市場之爭,從未停歇。

面對日益增長的續航和縮短充電市場的需求,電池密度和安全似乎總是顯得衝突。

而面對磷酸鐵鋰電池自重大、能量密度低、低溫環境下續航里程縮水嚴重;三元鋰電池成本昂貴,熱穩定性差,不適合高頻次充電的實際情況,各大車企也似乎在各種動力技術之前騰挪。

比如,特斯拉曾經在LG化學和寧德時代之間反覆糾結,也有比亞迪全力傾注的“刀片”磷酸鐵鋰電池,也有理想、嵐圖爲代表的增程式;但彈匣電池的出現,似乎解決了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二選一”的難題。

你可以質疑,任何一個動力電池技術還未經歷大規模市場驗證之前,都不可壟斷或者成爲業內巨頭。

但你也不得不承認,在龐大的數據和數千次的實驗驗證下,埃安的彈匣電池系統所擁有的超高耐熱穩定的電芯、超強隔熱的電池安全艙、極速降溫的速冷系統、全時管控的第五代電池管理系統等四大核心技術。

不論電池材料,彈匣電池確實能從電芯本徵安全提升、被動安全強化、主動安全防控三大方面提升電池的系統安全性能。

雖說通過針刺試驗不一定是電池絕對安全的代名詞,但“針刺實驗”作爲電池安全檢測的“珠穆朗瑪峯”,終歸是在動力電池國家安全檢測標準上新增了一道關卡,增添了一份可靠性。

當然,或許今後的路上,依然會有零星的電動車自燃事故,但不用過於慌張。

因爲自燃的車型,多半是早些年技術還處於初期的存量的高危車型還。當它們逐步退出使用,或許才能真正彰顯出,新時代新技術下新能源汽車的高安全性。

當然電池材料安全的根本性進步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埃安和彈匣電池嶄新的嘗試讓人興奮。

雖然埃安的彈匣電池的並不是時代裏的唯一選擇,但彈匣電池絕對是最有誠意的那個。

我們不去討論埃安到底能不能壟斷新能源市場,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埃安作爲造車新實力,始終不渝地將新能源技術貫徹到行業裏,不管是電池還是其他。

埃安秉承着自主創新的原則,用自己的方式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讓業內對未來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技術、新能源汽車充滿了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