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將課堂“搬”到湖邊

武漢開展多彩生態環境教育

華僑城小學學生介紹用塑料瓶和黏土製作的環保作品。

長江日報訊(通訊員金憲琦 劉婷婷 實習生李雨欣)“這是我用塑料瓶和黏土製作的環保作品——《海洋的呼喚》。我想告訴大家,保護海洋就是守護我們最美的地球!”武漢市華僑城小學六年級(4)班的劉樂希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她的創作初衷。

掃一掃植物仿真葉片上的二維碼,就能欣賞到學生精心創作的“植物學報”;走進教學樓,凡·高、畢加索等大師名作都是同學們利用廢舊材料創作出來的……在華僑城小學的各個角落,都留有學生們親手打造美麗學習樂園的印跡。

“老師你看,湖面上有黑水雞。”“老師,我的取水器裏撈到了小蝦。”……該校將毗鄰校園的大美東湖作爲校外生態課堂,將生態環境教育“搬”到湖邊,讓學生近距離了解東湖生態。

同時,該校精心打造“東湖生態文明教育館”,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東湖”美麗生態搬回了校園。

5月11日,2024年“美境行動”項目啓動暨國際生態學校項目交流會走進華僑城小學。來自全國的70餘名生態環境教育從業者觀摩了華僑城小學創建國際生態學校的經驗。

據瞭解,華僑城小學定期開展“小湖長”巡湖、東湖生物大調查、筆記大自然、生態文明課本劇等生態環境教育活動,讓孩子走進自然,沉浸式學習環境保護知識。

厚厚兩本巡湖日記記錄了華僑城小學巡湖隊從2018年4月堅持至今的東湖水質檢測結果。“我們每兩週到東湖的子湖筲箕湖、華陽湖巡湖一次,提取水樣並進行水質檢測。我們主要檢測氮和磷,這是反映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

城市就是學校,自然就是課堂。長江大保護,我們在行動。

漢陽區、蔡甸區、武漢經開區遴選的首批長江流域水質監測試點學校組織師生進行水樣採集、測試、彙總分析,形成《“長江小衛士”長江流域水質監測年度校園報告》。

大興路小學連續5年開展漢江水質及生態研學考察,行程達1萬多公里,記錄漢江水質監測數據552個,完成考察手記200餘篇,撰寫研究論文、調查報告5篇。

與華僑城小學類似,新洲區漲渡湖小學把學生帶到漲渡湖溼地的“綠野仙蹤”中,開講“原生態”的生態課。

全國小學中第一個溼地生態教育館在江漢區華中裏小學誕生,100多種蜻蜓標本在洪山區第一小學讓孩子們大開眼界,首個“零碳校園”在礄口區紅旗村小學紮根……這些校園生態環境教育新綠標成爲更多青少年見天地、見生命、見成長的生態“打卡地”。

另外,武漢充分利用院士資源,建立“院士專家進校園”機制,每年舉辦120餘場科普活動。桂建芳院士以《水產養殖的中國智慧》爲題,講解長江水質保護與生態圈的關係,受到師生熱烈歡迎。

與自然共榮共生,與江城共同成長。青少年生態環境實踐活動已在武漢連續開展了20屆,湧現出1萬餘名武漢市少年環保使者,46所中小學、幼兒園獲得“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稱號,創建省級綠色學校130所、市級綠色學校442所。這些舉措對幫助青少年扣好生態環保的第一粒釦子、推動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

值班電話:027-82662776

郵政信箱:湖北省武漢市A246郵政信箱

受理舉報電話時間: 8:00 — 20: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