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15日 第 10 版)

安徽省肥西縣在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陳家樂攝(新華社發)

長三角,中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記者近日在這裏採訪看到,從傳統的紡織業到前沿的生物醫藥,從加速奔跑的新能源汽車到極具未來感的“人造太陽”,長三角“新”風撲面、生機勃勃。

行走長三角,處處皆可感受躍動的創新活力——

一根光棒,演繹自主創新的傳奇。在江蘇蘇州,亨通集團自主研發的超大尺寸光纖預製棒拉絲長度可達1.5萬公里,企業成功掌握光通信核心技術,光纖產品已覆蓋全球市場的15%。

一束絲,上演不斷變身的“魔術”。同在蘇州的恆力集團加速創新,生產的民用絲可細至5D,一千克的單絲即可繞地球赤道一圈,生產的工業絲可粗至8000D,應用範圍廣泛。

一顆藥,可見生物醫藥產業新藍海。僅在蘇州工業園就集聚了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企業超2000家,已有企業實現將自主創新生物藥的國際市場專利授權給世界500強制藥集團。

創新之路,總是充滿了激流險灘。在採訪中,不論是回國創業的海歸,還是小鎮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家,向記者談及最多的就是創新。在這些企業家看來,“創新就是生產力”“今天不創新,明天就落後,後天就淘汰”……這種不斷求新、求變的力量,讓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加速前行。

江浙地區紡織業歷史悠久、產業集中。如今,數字化、智能化的“新”風正吹進傳統制造業的車間裏。

自動巡檢機器人、自動落筒機、自動包裝系統……在浙江桐鄉的新鳳鳴集團,智能車間結合5G+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

短短几年時間,很多中小企業從一開始不接受,到現在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桐鄉的一家羊毛衫生產企業,投資超百萬元“量身定製”了一套數字化管理系統。

記者看到,一些大企業還通過“製造+服務”的模式,輸出技術和服務,帶動行業內中小企業攜手進行數智化轉型,實現行業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

對企業的成長而言,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門服務企業發展的新做法、新風氣。

在安徽肥西縣,一座汽車“超級工廠”即將竣工,這是華爲與江汽集團合作的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前不久,福耀集團安徽生產基地項目也在肥西縣舉行了開工動員會。

優化營商環境,政府部門工作方法如何創新?肥西縣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項目調度平臺,這一平臺可以實現縣領導、政府部門、項目單位負責人在線溝通交流。當地還爲每個重點項目配備一名“局長服務員”,及時回應企業訴求,爲企業排憂解難。

爲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安徽省合肥市將整座城市交給創新,開闢場景新空間,挖掘應用新場景,推動技術成果與城市發展、產業發展、民生所需相向而行,推進成果的就地轉化、就地交易、就地應用,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爲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但創新並不是企業或科研機構一方的事情,而是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協同發力。唯有協同向“新”,才能讓創新動力更足、數智化水平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讓長三角成爲發展的熱土、創新的高地。

(據新華社南京電 記者高敬、金地、楊紹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