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連潤

近日,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政策信號不斷釋放。專家表示,從近期財政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路徑明晰。一方面是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另一方面是完善稅費優惠政策。此外,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加強政策協同配合。

專家認爲,當前財政支出前置特徵明顯,體現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調,有利於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多項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延續優化,有助於進一步穩定企業發展預期、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加大支出力度

財政支出加力在數據上得到清晰反映。財政部日前公佈數據顯示,1月至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898億元,同比增長7.0%,較去年全年加快0.9個百分點。

“1月至2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長7.0%,高於去年全年增速,體現財政支出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助力經濟復甦。此外,前兩月公共財政支出完成今年全年預算的14.9%,是2003年以來同期新高,支出前置特徵明顯。”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

此外,從專項債發行節奏和發行規模方面亦得到體現。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0677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408億元、專項債券8269億元。

專項債發行節奏持續前置特徵明顯。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說,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適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

“今年赤字規模和專項債規模擴大,體現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調和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決心。”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說,“加力”是今年經濟形勢需要,是順應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目標的要求,赤字規模和專項債均高於去年,體現出財政政策較爲積極,有利於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完善稅費優惠

減稅降費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大發力點。

稅費優惠政策把“肥”施到企業發展的根上,能發揮比較明顯的政策效果。“稅務部門推出的一系列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落實,用‘真金白銀’給了我們轉型升級的底氣。”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白雲電器董事長鬍德兆表示,白雲電器去年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共5500餘萬元,企業所得稅相應減免831萬元。

目前,多項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將延續優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佈多則公告,明確延續和優化實施多項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包括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繼續實施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關於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等。

“多項階段性的稅費優惠政策被給予了更長的優惠期限,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的政策還被作爲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這些都有助於進一步穩定企業發展預期、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表示。

加強政策協調配合

“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對支撐經濟恢復、進一步激發內需至關重要。”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看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關乎整個宏觀調控的效力和效益。“如果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協調,將產生‘1+1>2’的效果。”李揚說。

對於政策的“協調配合”,專家認爲,可把政府債務管理作爲抓手,強化財政貨幣協同。一方面,貨幣政策要根據專項債發行情況及時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支持,爲專項債發行提供充足保障。另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財政重點投向領域及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資金牽引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撬動更多資源同步進入。

基建投資是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支持的重點領域。羅志恆建議,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用,推動基建項目加快落地,更好地撬動有效投資。高瑞東認爲,科技創新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工具可能進一步增加額度,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