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消息,馬雲現身杭州雲谷學校僅一天,阿里巴巴就迎來了號稱史上最重要的組織架構調整。

3月28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宣佈阿里24年來最重要組織變革:構建“1+6+N”的組織結構,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

與此同時,根據全員信也披露了新的組織架構,張勇在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的同時,兼任阿里雲智能集團CEO;戴珊任淘寶天貓商業集團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團CEO;萬霖繼續擔任菜鳥集團CEO;蔣凡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樊路遠任大文娛集團CEO。其他公司也將獨立經營管理。

《科創板日報》瞭解到,本次組織治理變革由張勇發起,已分別經集團合夥人與董事會一致通過。這輪變革從集團頂層入手,重新定義和構造阿里巴巴集團與各業務的治理關係,被認爲是“阿里巴巴24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

消息一出外界高度關注,而市場也作出積極反應,截至28日19時30分,阿里巴巴盤前漲超9%。

回顧阿里巴巴24年的企業成長史,“擁抱變化”是一種常態。而阿里巴巴常常用工組織架構的深度調整來激發內部的重大技術和業務創新。

2004年,支付寶在從淘寶剝離後,成爲一家單獨的公司併成長爲螞蟻集團。2011年阿里電商業務中的淘寶變爲“三個淘寶”,即一淘網、淘寶網和淘寶商城,其中淘寶商城長成了天貓。

2015年,阿里推動“中臺戰略”,一度成爲互聯網科技行業公司治理標杆。到2017年7月,阿里巴巴又從原有的子公司制調整爲事業羣制,整個公司被劃分爲淘寶、一淘、天貓、聚划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雲等7個事業羣。半年後,7大事業羣又分拆爲25個事業部,分權而治。

到了2020年,張勇開始推動過經營責任制改革,又以四大板塊分立實現阿里巴巴多元化治理,成立多家獨立經營的環路公司。

去年1月,阿里宣佈成立4個業務板塊,分別由4個大總裁代表集團分管。隨後,盒馬等業務分別成爲獨立的環路公司,有自己單獨的薪酬、福利、預算和員工期權激勵機制。而淘特、淘菜菜等新業務也成長迅速。

這一切的背後,是近兩年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商賽道。抖音、快手的電商業務快速崛起,京東、拼多多依舊緊追不捨。尤其在今年初,劉強東和馬化騰頻繁露出,京東、騰訊也做了多層面的大調整。

這意味着阿里巴巴要面對的競爭形勢越來越緊迫。

雖然阿里旗下阿里雲、菜鳥等多個業務已是市場頭部企業,盒馬、平頭哥等業務融資上市傳聞不斷。外界仍對已經24歲的阿里巴巴能否繼續維持競爭力抱着謹慎態度。在全員信中張勇表示,“解決生產力的發展和創造不同,首先必須從生產關係的變革入手”。

這說明,張勇爲此次調整已經做了長期的謀劃。而前段時間阿里雲的調整、高德與口碑業務的整合就是此次變革的“前奏”。

而阿里的“靈魂人物”馬雲回國並在雲谷學校公開露面,顯然也是爲了此次張勇的大調整壓陣。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在談及這次組織變革的未來,張勇表示,“未來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顯然,張勇希望藉此激發業務的機動能力,重塑阿里巴巴業務的競爭力。

不過即便是常常“擁抱變化”的阿里巴巴,這次的組織調整也是如“大象轉身”。由於內部變化巨大,業務線和員工都需要時間適應。此外,這輪調整能否如此前一樣就此讓管理層和員工重回創業者狀態,各大業務能否獨立面向市場檢驗併成長出若干上市公司,成了外界最關注的話題。

這些因素都將決定,阿里巴巴在“後馬雲時代”能否延續多引擎競速增長態勢。

原標題:阿里巴巴迎來史上最大調整 意味着什麼|k時評

編輯:鄧晞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