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招商銀行年度業績交流會本週一重新在香港舉行。

過去一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447.8億元、歸母淨利潤1380.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4.1%、15.1%。此外,繼零售AUM(管理客戶資產)突破10萬億後,招行又成爲首家資產規模站上10萬億臺階的股份行。

高度濃縮和概括此次業績交流會,“做強重資本業務、做大輕資本業務”“以價值銀行應對銀行業挑戰”“財富管理能力建設將聚焦五個方面”等管理層屢次強調的新提法,將站上新臺階的招行在戰略和戰術上的延展與迭代思路,清晰地傳遞給市場。

“輕”與“重”

“美國硅谷銀行的資產端六成以上集中於債券投資,也正是這一塊出了問題;它們的輕資本業務佔比不是很高,非利息淨收入佔比只有26%。”以備受矚目的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爲引,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開始闡述他的“輕重之論”。

在他看來,商業銀行的業務大體分兩類:一類是消耗資本、承擔風險的表內業務,即重資本業務,主要是貸款、自營金融投資;另一類是不消耗資本、不承擔風險的輕資本業務,主要包括表外財富管理業務等。

其中,前者主要賺取淨息差、資本利得,後者主要賺取管理費、手續費。通常,傳統商業銀行以重資本業務爲主,輕資本業務佔比不高。

“從銀行經營的角度來講,出現系統性問題都出在重資本業務上,輕資本業務哪怕沒做好也不會產生系統性風險,所以我強調要做強重資本業務、做大輕資本業務。‘強’就是Quality,‘大’就是Quantity。”繆建民表示。

相關表述也出現在其年報致辭中,並明確“重爲輕根”。繆建民在會上進一步解釋,“重資本業務出了問題,輕資本業務做得再好也是救不了。所以重資本業務是根本,是基礎,要做強,在此基礎上把輕資本業務做大。”

這將是招行2023年的重點策略。同時,結合“輕”與“重”的關係,繆建民在發佈會上進一步提煉了招行“十四五”戰略願景——“創新驅動、模式領先、特色鮮明的最佳價值銀行”中“模式領先”的具體體現。

他認爲,戰略願景中的“模式領先”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重資本業務和輕資本業務的結構更加合理。“現在輕資本業務的佔比還是不夠高,要進一步提升輕資本業務佔比”;

二是,淨息收入和非息收入更加均衡。“雖然非息收入佔比已經36%,但還是不夠高,要進一步提升,來應對淨息差收窄趨勢,增強穿越週期能力”。

“舊思路”與“新打法”

在2022年年報中,招商銀行提出新的戰略目標,“打造價值銀行”。事實上,“價值銀行”並非新提法,但儼然成爲招行新的“北極星”。

此前,招行於2004年提出零售銀行發展戰略,從客戶角度出發強調零售業務,弱週期經營,成就“零售之王”;2014年又提出輕型銀行發展戰略,資本內生增長優勢持續凸顯。

“無論是零售銀行戰略還是輕型銀行戰略,都是從銀行經營的某個角度去講,並非全部,打造價值銀行則是從銀行整體的角度出發。”繆建民說。

他特別強調,價值銀行不是對過去零售銀行戰略、輕型銀行戰略的否定,而是一脈相承、不斷昇華的。“只有零售做得很好,只有輕資本業務做得好,才能成爲價值銀行,後者是前兩者的集大成者。”

“價值銀行不是單純強調股東價值,而是通過爲客戶、爲員工、爲合作伙伴、爲社會創造價值,最終匯聚成爲爲股東創造價值。”繆建民補充道。

繆建民認爲,過去銀行業快速發展喫到了三個紅利:一是經濟高速增長;二是房地產市場繁榮;三是利差比較高。如今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房地產市場從增量市場轉爲存量市場,同時利差不斷收窄,這些對商業銀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因此,招行提出以打造“創新驅動、模式領先、特色鮮明的最佳價值銀行”來應對這一挑戰。

“只有堅持創新驅動才能更好地聚焦質量,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模式領先就是業務結構比較合理、收入結構比較均衡的模式。特色鮮明就是始終以客戶爲中心,客戶永遠是太陽,我們永遠是向日葵。”繆建民說。

繆建民同時表示,該行會一直堅持“舊的思路,新的打法”:“舊思路”是指該行將堅持現代公司治理方法,堅持走市場化、專業化道路,堅持創新;“新打法”是指走差異化道路,“不在擁擠的地方跟人競爭”,持續打造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三大核心能力。

“機會”與“挑戰”

戰略升級之外,將招行管理層對一些問題的回覆彙總,可以勾勒出該行今年在資產負債管理和穩定營收方面作出的重要部署。

“我認爲今年對於中國銀行業來講,發展形勢比過去幾年都好。宏觀經濟的增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爲銀行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機會。”招行行長王良預計,“今年將保持貨幣政策精準有力,預期M2增長會在10%左右,貸款增量不低於去年。”

招行歷年存款增長預算則在M2增長的基礎上加兩個百分點,“既保持與社會貨幣增量相協調,又能夠在市場上保持優勢”;貸款方面堅持風險資產的集約使用,保持加權風險資產10%左右的增長,與社會信貸總量增長基本一致。

收入結構上,去年招行非息淨收入和佔比均罕見下降。這並非個案,而是不少上市銀行在去年市場震盪加劇下遇到的階段共性問題。

王良用“還是保持比較穩定的態勢”來形容該行非息收入表現,並表示“今年會力爭能實現比較穩定的增長,扭轉負增長局面”。

他坦言,去年對銀行的主要挑戰是風險的挑戰,今年的挑戰是營收的挑戰,後者又主要在於重定價帶來的息差收窄導致淨息收入增長出現缺口。“要彌補這個缺口,一是靠今年的業務增量,二要靠非息。”

“如果這兩方面能夠解決,那我們今年的營收增長還是會繼續保持穩定;如果營收保持在穩定的水平,只要我們能夠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撥備不會出現比較多的計提,利潤增長就會符合我們的預期。”王良說。

王良認爲,打造價值銀行要遵循商業銀行的經營邏輯,按照系統管理思想,加強“增量-增收-增效-增值”全鏈條的系統管理;堅持“質量、效益、規模、結構”動態均衡發展,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規模適度,結構合理。

此外,要做到輕重結合,保持零售銀行、公司銀行、投行與金融市場、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四大板塊協同發展。“均衡發展不是平均發展,而是各有側重,但是要形成相互促進,才能夠形成正向的賦能,最終形成業務板塊、收入結構東方不亮西方亮,才能夠持續爲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