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繆琦

[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佔汽車總出口量的21.8%。 ]

近日,作爲中國造車新勢力中最大單批次出口,於3月21日從廣州南沙港啓運出發的3600輛哪吒汽車已全部到港,陸續進入了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與此同時,150輛比亞迪汽車也已完成報關,從深圳鹽田港碼頭駛向了挪威等歐洲市場。

在外需收縮之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在2022年逆勢暴增,與鋰電池和光伏一起成爲外貿出口的新引擎,並在今年繼續保持着強勁勢頭。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佔汽車總出口量的21.8%,較2021年提升了6.4個百分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出口8.7萬輛,環比增長5.3%,同比增長79.5%;前兩個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7萬輛,同比增長62.8%。

各地的出口數據同樣亮眼。上海海事方面29日透露,上海口岸新能源車出口仍然呈現逆勢上揚態勢,全年出口運輸量有望突破4萬標箱。這意味着,和2022年同比增長超過70%的2.4萬標箱相比,將繼續增長近70%。

深圳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前兩個月,深圳關區新能源汽車出口超36億元、鋰電池出口近13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2300%、62%。廣東南沙汽車口岸今年以來已出口新能源汽車9批次共7251輛,同比增長超過33倍。

根據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浙江今年前兩個月的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出口也分別增長了84.0%和1.3倍。合肥海關的統計稱,安徽省前兩個月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額同比激增了457%。

上述數據也能看出,出口火爆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海佈局加速,也連帶國內電池供應廠商一起“卷”到了海外。

除了比亞迪等整車品牌陸續在海外開建首個工廠,寧德時代、欣旺達、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也紛紛開啓了海外建廠模式,以就近配套客戶。其中,寧德時代的德國工廠模組和電芯產線均已實現量產,位於匈牙利的歐洲第二座工廠也在推進中。

加碼開拓海外市場

作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比亞迪(002594.SZ)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根據其3月28日發佈的2022年年報,比亞迪年度淨利潤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相當於日賺約4550萬元。

在這樣的體量之上,3月29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業績說明會上說,中國1至2月汽車需求同比弱於去年,但比亞迪的銷量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僅用了兩個月就實現了去年全年近一半的海外銷量,累計銷量達到2.54萬輛,出口增長強勁。

在出口火爆的帶動下,比亞迪從去年開始明顯加快了海外佈局,不僅於去年10月在法國巴黎車展亮相,而且還於去年9月在泰國正式落地了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加速推動產業的國際化。

王傳福在上述說明會上提出,未來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有三個,其中之一就是出口。“只要在中國能打勝仗,去國外價格即使提升20%,也有競爭力,因爲國內高度競爭,國外競爭不充分,在中國打仗練就了一身武功,去國外會發現沒有對手或者對手很少”。而在海外市場,他們將主攻本土品牌較少的地區,比如東南亞、歐洲、南美等。其出海方式也將以零部件集裝箱出口爲重,着力打造四大工藝本地化。

一手開拓海外市場、一手“走出去”建廠,深耕東盟、突破歐盟,是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主流出海戰略。

3月10日,哪吒汽車第一家海外工廠也在泰國正式開建。該工廠預計將在2024年1月底投產,成爲其打造右舵電動汽車、出口東盟的主要製造基地。也就是說,2024年,單是比亞迪和哪吒汽車兩家工廠的年產能,就將達到17萬輛,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泰國等東盟市場的主要製造基地。

自2022年開啓“出海”元年的哪吒汽車,將2023年視爲全球化發展加速的一年。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張勇表示,接下來,他們計劃將目前以東盟爲主的海外業務進一步擴展到中東、歐盟等更多國家。

長安汽車(000625.SZ)近期也提出,2025年前將實現東盟基地建成投產,產品輻射澳新、南非等市場,建設歐洲總部、突破歐盟市場,並打造國際化品牌。

歐盟成爲中國新能源品牌主攻陣地的動因,是龐大且長期的市場機遇。3月28日,在確認部分跑車製造商取得對使用合成燃料的豁免後,歐盟最終批准2035年碳排放禁令,這意味着歐洲燃油車歷史自2035年起正式宣告終止。

帶動供應鏈出海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新能源電池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整車品牌的國際化佈局,也帶動了包括電池在內的整條供應鏈及中國技術一同“出海”。

目前,寧德時代計劃總投資18億歐元的德國工廠模組和電芯產線均已實現量產,年產量預計最終將達到3000萬枚電芯,以裝配18.5萬至35萬輛電動汽車。已落子匈牙利的第二座歐洲工廠也在推進中。據此前的公開報道,寧德時代也在考慮投資50億美元(約合337億元人民幣)在墨西哥建立兩座以上的工廠,爲特斯拉和福特汽車供應動力電池。

在3月24日的2022年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寧德時代明確表示“不會去造車,而是會圍繞電池服務領域進行拓展”,在車企的產業鏈延伸中收穫商機。

不少車企也正在向電池製造環節延伸。今年2月14日,寧德時代和福特汽車達成協議,福特將會出資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在美國密歇根州新建一座磷酸鐵鋰電池工廠,通過一家子公司100%持有股權,由寧德時代提供技術幫助和專利許可支持。這是美國首個由汽車製造商全資擁有的電池工廠,預計於2026年投入生產,每年可爲約40萬輛福特電動車提供動力電池包。

作爲工業4.0解決方案的先行者,均普智能(688306.SH)總經理解時來對第一財經表示,他們已經爲中國本土鋰電巨頭的多家海外工廠提供了鋰電池設備及相關服務。2022年5月及9月,均普智能分別爲中國本土鋰電巨頭在德國和比利時順利交付電池模組相關設備,助力高質量鋰電產品上車沃爾沃等終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實現客戶鋰電產品在歐洲落地量產。

解時來透露,均普智能已在北美、歐洲、亞洲三大洲提供動力電池產線,覆蓋方殼、圓柱、軟包三大電芯類型。其墨西哥工廠今年還斬獲了客戶價值過千萬人民幣的電池模組相關設備新訂單,將上車福特新能源車型,助力客戶加速開拓北美市場。均普智能董事長周興宥提出,公司接下來將持續聚焦新能源汽車,加大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研發力度,通過自身全球化的經營佈局優勢,賦能國產鋰電企業“出海”。

北京一家鋰電池和電動車上游供應商告訴第一財經,他們也有計劃出海,將主要在歐美地區建廠佈局。2021年下半年以來出口生意翻倍增長的他們,今年增速有所放緩。在加大研發投入升級供應鏈的同時,出海既是跟隨產業鏈佈局調整的大勢所趨,也是企業自身全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