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據統計,自2月底海外化工巨頭塞拉尼斯發佈漲價函之後,近日海外化工企業連發漲價函,涉及化工品包括樹脂、PE、PP、纖維素、彈性體、MMA、單體等多個品種,部分漲幅高達25%。

據瞭解,海外化工巨頭塞拉尼斯發佈漲價函,宣佈提高Hytrel TPC熱塑性彈性體產品的價格。其中,中東、非洲和歐洲地區價格上漲450歐元/噸(約合人民幣3355元/噸);亞太和美洲地區價格上漲50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3440元/噸)。

除此之外,不少海外化工企業也已經將二季度的漲價安排妥當,單次上漲最高3400元/噸左右,部分企業漲幅高達25%。

數據統計顯示,日本UMG株式會社:4月3日起,所有合成樹脂產品上漲36日元/kg(約合1852元/噸)以上;J·PLUS株式會社:4月1日起,鄰苯二甲酸系增塑劑( DOP、DINP )和DOTP等產品上漲18日元/kg(約合人民幣931元/噸)以上;普瑞曼株式會社:4月1日起,HDPE、LLDPE、PP產品上漲6日元/kg(約合人民幣358元/噸);日本聚乙烯株式會社:4月1日起,PE產品價格最高上漲20日元/kg(約合人民幣1044元/噸);日本聚丙烯株式會社:4月1日起,全部PP產品上漲10日元/kg(約合人民幣522元/噸);旭化成:4月1日起,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原絲、面料所有品種價格提漲15%—25%;日本Denka株式會社:4月1日交貨起,苯乙烯單體( SM )上漲10日元/kg(約合515元/噸);日本東洋紡:4月1日發貨起,超高強力PE纖維產品在現有基礎上上調15%—20%,PBO纖維產品在現有基礎上上調20%;三菱化學集團:4月1日起,三乙酸酯長纖維Soaron產品上漲10%以上;三井化學:4月1日起,tafumer、三井ept、Lucant、Viron、Absolatomer5種彈性體上漲45日元/kg(2315元/噸)以上;可樂麗株式會社:4月1日起,MMA單體及MAA產品上漲25日元/kg(約合人民幣1280元/噸)。

“此輪海外海工品上漲,主要在於俄烏衝突造成的全球能源危機還未緩解,能源大國間博弈加劇,化工產業鏈轉移導致生產、人力成本上漲,從而支撐成本端導致化工品價格上漲。”有料網行情分析師賀偉文表示,該行爲不會掀起能源熱,但海外化工品上漲,會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內以進口爲主的化工品價格。

在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鍾美燕看來,當前海外多個精細化工品提價主要驅動在於,供應的結構性錯配。“此前歐洲雖然平穩度過能源危機,但煉廠開工負荷仍處在較低水平,在歐洲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過程中,原料的穩定性也面臨挑戰。另外,高通脹對歐洲的衝擊仍在蔓延,法國、德國仍面臨大面積罷工的影響,歐洲精細化工產品出口呈現收縮。因而,本輪漲價是基於供應鏈的重造導致的結構性短缺,而非總量減少。”鍾美燕說。

與此同時,國內需求在一季度呈現溫和復甦,但出口整體提量有限,因而海外市場價格的上漲無法有效傳導到國內。另外,基礎化工品國內供需結構仍偏寬鬆。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在海外化工品這一輪漲價中,合成樹脂佔比較大。對此,申萬期貨能化高級分析師陸甲明表示,原料在最近兩週上漲較爲明顯,對於很多油制合成樹脂而言,成本上行明顯。雖然需求端處於暫時的高水平,邊際線上的空間有限,但供給端的調整同樣不可忽視。“國內合成樹脂裝逐步進入夏季檢修,帶來的供給下降也是推動部分化工品漲價的主要因素。”他稱。

“從國內化工品市場來看,其供給端,開工率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春夏季的檢修開始逐步展開。”陸甲明介紹說,比較明顯的是PVC的春季檢修,今年2月國內PVC整體開工率最高達到80%,目前已經逐步下降至75.8%。不過對於內盤整體化工品而言,除了個別品種之外,多數化工品庫存大多中等水平。

“由於近年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建成投產,國內化工品產量逐年增加。同時,又以浙石化的新一體化裝置爲代表,化工品產能的配套比例高於一些老裝置。這輪化工品產量增速幾乎是全品種、大體量的,這也是今年以來市場擔憂的供給端價格衝擊的主要來源。”陸甲明表示,由於新一體化裝置中,原料種類以原油居多,原油的價格波動對於化工品的傳導又再度敏感起來。“去年和今年又恰逢原油易於受到國際宏觀影響的週期,從工業品的角度來看,經常有跟隨原油波動趨勢而動的感覺。”

然而,在3月上旬,國際油價下跌,但化工品跟跌並不明顯。此時化工品處於較好的利潤修復週期。

以國內聚乙烯爲例,3月初石腦油法的利潤爲-200元/噸左右,但至3月中旬,已經逐步修復至500元/噸左右。3月下旬,伴隨着原油的再度反彈,在成本壓力之下,聚乙烯的利潤下跌至30元/噸水平。

“從單品種角度而言,利潤波動較大,可持續性不佳。”陸甲明表示,但是對比2022年,彼時國際和國內原油價格持續處於高位,聚乙烯的利潤一度被打壓至-2000元/噸的低水平,目前的利潤修復確實正在發生。

對於化工品而言,加工利潤的修復,依然需要靠供需端的好轉來帶動。“從今年的情況看,估雖然階段性有一定修復,但現貨的需求時有轉弱,市場買漲的意願不高。”他稱。

從現貨聯動來看,國外進口價格的上漲對於那些有進口需求的化工品會有帶動作用,但是對於國內產能相對充裕、進口依存度較低的品種,內外聯動效果不太明顯。

“比起現貨聯動,實際上在目前國內化工品供需偏弱的基本面下,成本聯動相對更加明顯。”陸甲明表示,比如今年前期國內PVC生產利潤不佳,但是在2—3月當國內電石價格連續下跌時,電石法PVC成本支撐弱化,最終價格以下跌爲主。

此外,上週末,中東多個國家自願減產,原油供給下降。對於化工品而言,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供需,但成本波動的現狀還是推動了化工品在本週初的反彈。“上週末OPEC多國自願降低原油產量,全球原油市場供給收縮較爲明顯,昨日國內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揚的同時,油製品種的期貨價格也同步出現了走強。”陸甲明如是說。

“OPEC+多國宣佈自願減產160萬桶/日自今年5月至年底。如果此輪自願減產兌現,將扭轉油市平衡。”在鍾美燕看來,油價反彈底部確認,後續需要關注上漲的持續性和供應與需求下降的邊際變量,二季度油價或先揚後抑,關注前高布油在90美元/桶一線的阻力。“從產業鏈來看,原料成本高企對產業鏈的傳導呈現分化,存在的矛盾是產品漲幅不及原料漲幅,產品環節利潤被進一步壓縮,因而短期對油價的持續反彈也將形成抑制。”鍾美燕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