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中國正在加強對金融業的管控,此舉的目的是通過徹底打擊腐敗來遏制金融風險。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3日報道,中國認識到金融業的“拜金主義”已經成爲腐敗的溫牀,並讓金融業員工產生特權意識,放鬆了紀律,賄賂行爲屢禁不止。

根據負責調查腐敗和貪污行爲的中央紀委公佈的數據,2022年,中國有44名各大國有銀行和銀行業監管機構高層(不包括地方高層)接受調查,並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加——2020年是13人,2021年是33人。

地方金融領域的腐敗可能成爲金融不穩定誘因。遼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進入破產程序,該銀行前負責人涉嫌受賄和違法放貸。該市銀行監管部門負責人也因監管不力受到相應處分。

中央紀委2月份將金融業列爲反腐鬥爭的目標。2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上刊出一篇文章,題爲《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文章指出,要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3日的報道指出,中國金融反腐風暴愈刮愈烈,過去一個月來至少有10名金融機構高管落馬,其中包括一名中管幹部。分析預計,隨着北京加強金融領域整改和監管力度,金融反腐高壓態勢將貫穿全年,更多“大老虎”可能浮出水面。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告,今年3月共有10名中央一級金融單位幹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相比之下,今年前兩個月累計只有6人被查。

據報道,上月落馬金融官員中層級最高的,是3月31日被通報調查的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他也是中共二十大後首個落馬的中管金融企業“一把手”。

在劉連舸之前,中國銀行今年來已有3名省級分行高管被查,包括黑龍江省分行原副行長陳楓、北京市分行原行長王建宏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分行原副行長高宗勝。

報道稱,除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也是近期重點反腐對象,今年來各有3名高管落馬。

3月27日召開了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動員部署會。本輪巡視將對30家中管企業黨組開展常規巡視,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中管金融企業黨委開展巡視“回頭看”。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分析,上月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金融領域列爲改革重點之一。從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到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統一規範管理,都表明金融系統在維護國家穩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說,在中美對抗局勢加劇之際,中國要防範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一方面要整改金融體系,另一方面則要加強金融反腐。“隨着中央巡視工作展開,金融反腐力度只會越來越大。從中央到地方,都將繼續有金融領域腐敗分子落馬。”

責任編輯:韓雪暉 ST035

相關文章